【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大水煤礦井底水倉減少淤煤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步:在工作面開采前,首先沿運輸皮帶巷開拓一條泄水巷道,泄水巷道的標高應低于皮帶巷的標高,且設計有自流坡度;在運輸皮帶巷中間隔設立貫通眼,通過貫通眼將運輸皮帶巷與泄水巷道貫通;在泄水巷道的末端安裝振動篩,振動篩以后再開拓一條與運輸皮帶巷相連接的運煤巷道;運煤巷道中布置運輸設備;在泄水巷道一旁開拓兩個蓄水沉淀池,蓄水沉淀池底面標高低于泄水巷道標高,在蓄水沉淀池入口處設立進水閘門;蓄水沉淀池與井底水倉之間貫通;第二步:工作面開采時,水煤體從最近的貫通眼中泄入泄水巷道,水煤體流至振動篩時,粒度大于篩縫間隙的固體顆粒得到過濾,篩上的過濾煤炭裝入運輸設備,從運煤巷道運至運輸皮帶巷,再與工作面煤炭一起通過運輸皮帶機運至井下煤倉;篩下的煤泥水排入第一個蓄水沉淀池,第一個蓄水沉淀池排滿后,接著排放到第二個蓄水沉淀池,待第二個蓄水沉淀池即將排滿時,第一個蓄水沉淀池的煤泥得到沉淀,用水泵將清水排出至井下水倉,清水排完后打開進水閘門繼續(xù)儲存煤泥水,然后關閉第二個蓄水沉淀池進行沉淀,兩個蓄水沉淀池交錯進行,至此完成水煤分離的循環(huán)過程;當蓄水沉淀池的淤泥達到一 ...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張顯峰,范樹桐,靖曉穎,李瑛,李海波,
申請(專利權)人: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東歡坨礦業(yè)分公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