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式多鉆頭鉆座結構,至少包括:一個空腔殼體、一個電機接頭、若干個鉆頭座、一個裝在鉆頭座的軸心孔中的定位桿、一個套裝在定位桿上的雙層從動齒輪、一個裝在鉆頭座的偏心孔中的用于安裝鉆頭的鉆軸。可同時加工多個孔,且根據不同的加工需要,可調整鉆頭之間的位置和距離。結構可靠,使用方便。(*該技術在201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鉆孔機械的部件,特別涉及一種用于安裝鉆頭的鉆座。
技術介紹
現在人們所使用的鉆孔機構多為單機單鉆,工作效率低,特別是不能滿足需要同時加工多個孔的場合。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可同時加工多個孔的可調式多鉆頭鉆座結構,結構可靠,使用方便。為了達到上述的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可調式多鉆頭鉆座結構,至少包括一個空腔殼體,殼體對應于電機的一端設有一個與空腔相通的主軸孔,殼體對應鉆頭的一端設有若干個與空腔相通的副軸孔;一個裝在主軸孔中的電機接頭,電機接頭一端與電機連接,另一端設為主動齒輪;若干個裝在副軸孔中的鉆頭座,鉆頭座為一個內端開放外端封閉的空腔殼體,鉆頭座的外端面上設有一個軸心孔和一個偏心孔; 一個裝在鉆頭座的軸心孔中的定位桿,定位桿一端與鉆頭座的外端部通過螺紋連接,另一端與殼體通過螺紋連接;一個套裝在定位桿上的雙層從動齒輪,雙層從動齒輪的一層齒輪位于殼體空腔中并與主動齒輪嚙合,另一層齒輪位于鉆頭座的空腔中;一個裝在鉆頭座的偏心孔中的用于安裝鉆頭的鉆軸,鉆軸上固定裝有一個小齒輪,小齒輪與雙層從動齒輪位于鉆頭座空腔中的一層齒輪嚙合。所述的殼體對應鉆頭的一端對應于電機接頭的位置還設有一個與殼體空腔相通的中心副軸孔,副軸孔中裝有一個用于安裝鉆頭的中心鉆軸,中心鉆軸與電機接頭連接。所述的鉆頭座外側靠近殼體的位置設有標尺。所述的電機接頭上套裝有軸承。所述的定位桿外端的螺紋部位從內到外依次套裝有錐度套、墊圈和圓頭螺帽。所述的定位桿上套裝有軸承。所述的鉆軸上套裝有軸承。所述的殼體上還設有一個與其內部空腔相通的注油嘴。由于采用上述的結構,可同時加工多個孔,且根據不同的加工需要,可調整鉆頭之間的位置和距離。結構可靠,使用方便。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所述的雙鉆頭鉆座的實施方式的立體圖; 圖2為圖1的分解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所述的三鉆頭鉆座的實施方式的立體圖;圖4為圖3的分解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至2所示,一種可調式雙鉆頭鉆座,包括空腔殼體1、電機接頭22、兩個鉆頭座4、定位桿13、雙層從動齒輪18和鉆軸5;空腔殼體1對應于電機的一端設有一個與空腔相通的主軸孔,殼體1對應鉆頭的一端設有兩個與空腔相通的副軸孔34;電機接頭22裝在主軸孔中的,電機接頭22一端與電機連接,另一端設為主動齒輪,電機接頭22上裝有軸承23;殼體1對應于電機的一端還通過內六角螺絲釘24裝有一個后蓋2,后蓋2套在電機接頭22上并將主軸孔封住,后蓋2的外端的內側和外側還分別裝有內束33和外束3,外束3為帶有收緊口的圓筒,其收緊口上裝有墊片25和內六角螺釘26;兩個鉆頭座4分別裝在兩個副軸孔34中的,鉆頭座4為一個內端開放外端封閉的空腔殼體,鉆頭座4的外端面上設有一個軸心孔35和一個偏心孔36,鉆頭座4外側靠近殼體1的位置設有標尺;定位桿13裝在鉆頭座4的軸心孔35中并伸出軸心孔35,定桿13的兩端均設有外螺紋,定位桿13的外端的螺紋部位從內到外依次套裝有錐度套15、墊圈27和圓頭螺帽14,定位桿13的內端與殼體通過螺紋連接,從而使得,不松開定位桿13,鉆頭座4不能在副軸孔34中轉動;定位桿13上還套裝有銅墊16和針狀軸承17,幫助定位和轉動;雙層從動齒輪18套裝在定位桿13上,雙層從動齒輪19的一層齒輪位于殼體1的空腔中并與主動齒輪22嚙合,另一層齒輪位于鉆頭座4的空腔中;鉆軸5套裝在鉆頭座4的偏心孔36中,鉆軸5上固定裝有一個小齒輪8,小齒輪8與雙層從動齒輪18位于鉆頭座4空腔中的一層齒輪嚙合;鉆軸5上套裝有油封6、針狀軸承7、正推軸承9和銅套10,鉆軸5的內端部裝有墊片11和內六角螺釘12,幫助定位和轉動。使用時,通過圓頭螺帽14松開定位桿13,轉動鉆頭座4,調整好兩個鉆頭即兩個鉆軸5的相對位置和距離,再擰緊定位桿13及圓頭螺帽14,開動電機,電機帶動電機接頭(主動齒輪)22轉動,電機接頭22帶動雙層從動齒輪18轉動,雙層從動齒輪18帶動鉆軸5上的小齒輪8從而帶動鉆軸5轉動。如圖3至4所示,一種可調式三鉆頭鉆座,包括空腔殼體1、電機接頭22、兩個鉆頭座4、定位桿13、雙層從動齒輪18和鉆軸5;空腔殼體1對應于電機的一端設有一個與空腔相通的主軸孔,殼體1對應鉆頭的一端設有兩個與空腔相通的副軸孔34;電機接頭22裝在主軸孔中的,電機接頭22一端與電機連接,另一端設為主動齒輪,電機接頭22上裝有軸承23和扣環19;殼體1對應于電機的一端還通過內六角螺絲釘24裝有一個后蓋2,后蓋2套在電機接頭22上并將主軸孔封住,后蓋2的外端的內側和外側還分別裝有內束33和外束3,外束3為帶有收緊口的圓筒,其收緊口上裝有墊片25和內六角螺釘26;兩個鉆頭座4分別裝在兩個副軸孔34中的,鉆頭座4為一個內端開放外端封閉的空腔殼體,鉆頭座4的外端面上設有一個軸心孔35和一個偏心孔36,鉆頭座4外側靠近殼體1的位置設有標尺;定位桿13裝在鉆頭座4的軸心孔35中并伸出軸心孔35,定桿13的兩端均設有外螺紋,定位桿13的外端的螺紋部位從內到外依次套裝有錐度套15、墊圈27和圓頭螺帽14,定位桿13的內端與殼體通過螺紋連接,從而使得,不松開定位桿13,鉆頭座4不能在副軸孔34中轉動;定位桿13上還套裝有銅墊16和針狀軸承17,幫助定位和轉動;雙層從動齒輪18套裝在定位桿13上,雙層從動齒輪18的一層齒輪位于殼體1的空腔中并與主動齒輪22嚙合,另一層齒輪位于鉆頭座4的空腔中;鉆軸5套裝在鉆頭座4的偏心孔36中,鉆軸5上固定裝有一個小齒輪8,小齒輪8與雙層從動齒輪18位于鉆頭座4空腔中的一層齒輪嚙合;鉆軸5上套裝有油封6、針狀軸承7、正推軸承9和銅套10,鉆軸5的內端部裝有墊片11和內六角螺釘12,幫助定位和轉動。殼體1對應鉆頭的一端對應于電機接頭22的位置還設有一個與殼體1空腔相通的中心副軸孔37,中心副軸孔37中裝有一個用于安裝鉆頭的中心鉆軸20,中心鉆軸20與電機接頭22連接。中心鉆軸20上套裝有扣環29、墊片21、上推軸承28、針狀軸承30和油封31,幫助定位和轉動。使用時,通過圓頭螺帽14松開定位桿13,轉動鉆頭座4,調整好兩個鉆頭即兩個鉆軸5的相對位置和距離,再擰緊定位桿13及圓頭螺帽14,開動電機,電機帶動電機接頭(主動齒輪)22轉動,電機接頭22帶動中心鉆軸20和雙層從動齒輪18轉動,雙層從動齒輪18帶動鉆軸5上的小齒輪8從而帶動鉆軸5轉動。另外,殼體1上還設有一個與其內部空腔相通的注油嘴32,可給內部的各個齒輪注入潤滑油。由技術常識可知,本技術可以通過其它的不脫離其精神實質或必要特征的實施方案來實現。因此,上述公開的實施方案,就各方面而言,都只是舉例說明,并不是僅有的。所有在本技術范圍內或在等同于本技術的范圍內的改變均被本技術包含。權利要求1.一種可調式多鉆頭鉆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個空腔殼體,殼體對應于電機的一端設有一個與空腔相通的主軸孔,殼體對應鉆頭的一端設有若干個與空腔相通的副軸孔;一個裝在主軸孔中的電機接頭,電機接頭一端與電機連接,另一端設為主動齒輪;若干個裝在副軸孔中的鉆頭座,鉆頭座為一個內端開放外端封閉的空腔殼體,鉆頭座的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可調式多鉆頭鉆座結構,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個空腔殼體,殼體對應于電機的一端設有一個與空腔相通的主軸孔,殼體對應鉆頭的一端設有若干個與空腔相通的副軸孔;一個裝在主軸孔中的電機接頭,電機接頭一端與電機連接,另一端設為主動齒輪; 若干個裝在副軸孔中的鉆頭座,鉆頭座為一個內端開放外端封閉的空腔殼體,鉆頭座的外端面上設有一個軸心孔和一個偏心孔;一個裝在鉆頭座的軸心孔中的定位桿,定位桿一端與鉆頭座的外端部通過螺紋連接,另一端與殼體通過螺紋連接;一個套裝在定位桿上的 雙層從動齒輪,雙層從動齒輪的一層齒輪位于殼體空腔中并與主動齒輪嚙合,另一層齒輪位于鉆頭座的空腔中;一個裝在鉆頭座的偏心孔中的用于安裝鉆頭的鉆軸,鉆軸上固定裝有一個小齒輪,小齒輪與雙層從動齒輪位于鉆頭座空腔中的一層齒輪嚙合。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郭慶年,
申請(專利權)人:郭慶年,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4[中國|廣東]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