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減反層、高透光液體硅膠層、電池片、高透光液體硅膠層及第二減反層,且所述光伏組件的邊緣部均設有密封膠條,所述第一減反層和第二減反層均包含減反透射膜。作為較佳應用方案之一,所述減反透射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折射率為1.40的耐刮擦層、折射率為1.45的第一聚合物層、折射率為1.50的第二聚合物層、折射率為1.59的第三聚合物層以及表面處理層。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光伏組件重量輕,光吸收效率高,發電效率高,且易于制備,成本低廉,使用壽命長。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光伏組件,特別涉及一種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
技術介紹
請參閱圖1,傳統光伏組件通常包括以鋁框I固定組裝的鋼化玻璃2、EVA層4、電池片8、TPT層6等,其中各電池片8還通過互聯條3等串聯和/或并聯,并與接線盒7電連接;其制備方法包括將前述各層材料依次層疊后,在140°C左右的溫度下,在真空層壓機中層壓10-20分鐘,再以鋁框I裝框,并將邊緣部以硅膠5密封。然則,該光伏組件具有諸多不足,例如 (1)前板要使用到鋼化玻璃,側面要用到鋁框,重量很大; (2)需使用熱熔型EVA膠膜在高溫下層壓封裝,會損害電池片,造成發電效率降低; (3)該光伏組件中使用的是鋼化玻璃,其光學透過率僅在90%左右,導致電池片的發電效率受到較大限制; (4)該光伏組件系通過單面吸收光線,發電效率低。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一個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其重量輕,光吸收效率高,發電效率高,且易于制備,成本低廉,使用壽命長。本專利技術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減反透射膜,其能有效提高光電器件的光入射率,能有效提升光伏器件的發電效率,從而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為實現上述專利技術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了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減反層、高透光液體硅膠層、電池片、高透光液體硅膠層及第二減反層,且所述光伏組件的邊緣部均以密封膠條封裝; 所述第一減反層和第二減反層均包含減反透射膜。優選的,所述電池片包括HIT電池片。—種減反透射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折射率為I. 45 I. 59的第一聚合物層、折射率為I. 45 I. 59的第二聚合物層以及折射率為I. 45 I. 59的第三聚合物層,且第一聚合物層、第二聚合物層及第三聚合物層的折射率依次遞增。作為較佳的應用方案之一,所述減反透射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折射率為I. 40的耐刮擦層、折射率為I. 45的第一聚合物層、折射率為I. 50的第二聚合物層以及折射率為I. 59的第三聚合物層。優選的,所述第三聚合物層疊設置在一表面處理層上。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包括 (I)使用輕質化的聚合物減反透射膜替代傳統的鋼化玻璃,且無需采用鋁框,使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的整體重量大幅減少,便于移運和組裝;(2)使用液體硅膠材料替代熱熔型EVA,在與電池片組裝時無需高溫層壓,不會對電池片造成損傷,而且,因液體硅膠所具有的良好的耐黃變性能和光線透過率,使得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的性能得到改善,此外,還使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的封裝效率得以大幅提高,再及,因電池片上、下方均設置硅膠層,還可更好的實現對電池片的緩沖支撐及防護; (3)通過采用具有高光線透過率的減反透射膜,特別是在電池片的正面和背面均采用高增透的減反透射膜,能有效提高電池片的發電效率。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技術中一種光伏組件的結構示意 圖2是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一種減反透射膜的結構示意 圖3是本專利技術一較佳實施例中一種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鋁框I、鋼化玻璃2、互聯條3、EVA層4、硅膠5、TPT層6、接線盒7、電池·片8、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10、第一減反層11、高透光液體硅膠層12、電池片13、高透光液體硅膠層14、第二減反層15、密封膠條16、耐刮擦層101、第一聚合物層102、第二聚合物層103、第三聚合物層104、表面處理層105。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一較佳實施例及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說明。本實施例的一個方面涉及一種減反透射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折射率為I. 45 I. 59的第一聚合物層、折射率為I. 45 I. 59的第二聚合物層以及折射率為I.45 I. 59的第三聚合物層,且第一聚合物層、第二聚合物層和第三聚合物層的折射率均不同。優選的,第一聚合物層、第二聚合物層和第三聚合物層的折射率依次增大。作為優選的具體方案之一,參閱圖2,該減反透射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折射率為I. 40的耐刮擦層101、折射率為I. 45的第一聚合物層102、折射率為I. 50的第二聚合物層103、折射率為I. 59的第三聚合物層104以及表面處理層105,該表面處理層105有助于提高該減反透射膜與其它元件的粘接性能。進一步的,前述第一聚合物層 第三聚合物層可采用本領域習用的合適輕質高透光高分子材料制成,如PMMA、PC材料或其合金材料。前述耐刮擦層可采用本領域習用的具有高透光率的耐磨材料等通過濺鍍等工藝制成,如AL203、SiO2等金屬氧化物。參閱圖3,本實施例的另一個方面涉及一種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10,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減反層11、高透光液體硅膠層12、電池片13、高透光液體硅膠層14、第二減反層15,且所述光伏組件10的四周邊緣部設有密封膠條16。所述第一、第二減反層11、15系采用前述的減反透射膜。前述的高透光液體硅膠材料可以采用市售的各種高透光液體硅膠材料,例如,東莞市勝威化工有限公司出品的選擇性粘接高透明液體硅膠、深圳市龍態電子材料有限公司出品的型號為LT-6580A/B的液體硅膠等。前述的“高透光”是指透光率在94%以上,反光率在90%以上。該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10的制備方法包括將前述各層材料依次層疊后,再以密封膠條將其四周邊緣部密封封裝,獲得目標產品。該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較之傳統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不僅結構簡單,質量較輕,且更易于加工,成本更為低廉,并具有更好的散熱性能和發電效率以及更長的使用壽命。以上較佳實施例僅供說明本專利技術之用,而非對本專利技術的限制,有關
的技 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專利技術的精神和范圍的情況下,所作出各種變換或變型,均屬于本專利技術的范疇。權利要求1.一種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減反層、高透光液體硅膠層、電池片、高透光液體硅膠層及第二減反層,且所述光伏組件的邊緣部均以密封膠條封裝; 所述第一減反層和第二減反層均包含減反透射膜,所述減反透射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折射率為I. 45 I. 59的第一聚合物層、折射率為I. 45 I. 59的第二聚合物層以及折射率為I. 45 I. 59的第三聚合物層,且第一聚合物層、第二聚合物層及第三聚合物層的折射率依次遞增。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池片包括HIT電池片。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減反透射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折射率為I. 40的耐刮擦層、折射率為I. 45的第一聚合物層、折射率為I. 50的第二聚合物層以及折射率為I. 59的第三聚合物層。4.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的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聚合物層疊設置在一表面處理層上。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減反層、高透光液體硅膠層、電池片、高透光液體硅膠層及第二減反層,且所述光伏組件的邊緣部均設有密封膠條,所述第一減反層和第二減反層均包含減反透射膜。作為較佳應用方案之一,所述減反透射膜包括從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減反增效功能的光伏組件,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第一減反層、高透光液體硅膠層、電池片、高透光液體硅膠層及第二減反層,且所述光伏組件的邊緣部均以密封膠條封裝;所述第一減反層和第二減反層均包含減反透射膜,所述減反透射膜包括從上到下依次層疊設置的折射率為1.45~1.59的第一聚合物層、折射率為1.45~1.59的第二聚合物層以及折射率為1.45~1.59的第三聚合物層,且第一聚合物層、第二聚合物層及第三聚合物層的折射率依次遞增。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沈曉東,鐘朝偉,康佩,顧杰,黃梅,周衛衛,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金瑞晨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