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采用可控高抗降低鄰近線路甩負荷工頻過電壓的系統及方法,系統包括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三個變電站和兩個等值電源;方法包括下述步驟:重載情況下其中一個變電站與另一個變電站雙回線路上的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輸出70%額定容量;判斷另一個變電站與第三個變電站雙回線路上是否發生甩負荷工頻過電壓;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收到發生甩負荷工頻過電壓信號后,輸出到100%額定容量;另一個變電站與第三個變電站雙回線路上甩負荷工頻過電壓消失后,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恢復到70%額定容量。當鄰近線路發生甩負荷后,應快速聯動本線路已裝設的可控高抗,使其調節到最大容量,可以達到降低鄰近線路的工頻過電壓的效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超高壓輸電系統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采。
技術介紹
可控電抗器由于其隨線路傳輸功率的變化而自動調節自身容量,且能降低線路過電壓水平,提高了電網的安全可靠性和經濟效益,逐漸應用在超高壓線路中。在長距離外送重載通道上安裝可控電抗器,隨系統操作方式的安排調節容量。由于我國西電東送和南北互供等遠距離輸電的要求,大部分特高壓線路都比較長,單段線路的充電功率很大,普遍采用高壓并聯電抗器(簡稱高抗)進行補償,如圖I所示。線路接入并聯電抗器后,由于電抗器的感性無功功率部分地補償了線路的容性無功功率,相當于減少了線路長度,降低了工頻電壓升高。從線路首端看,在通常采用的欠補償情況下,線路首端輸入阻抗仍為容性,但數值增大,空載線路的電容電流減少,同樣電源電抗的條件下,降低了線路首端的電壓升高。因此,并聯電抗器的接入可以同時降低線路首端及末端的工頻過電壓。長距離、大容量的超、特高壓輸電通道,無功功率需求大,采用可控電抗器后既可以有效地調節系統電壓,又能對系統起到較好的動態無功支撐作用。根據可控高抗的運行策略,當線路輸送較大功率時,可控高抗輸出較低容量;當線路輸送功率較小時,可控高抗輸出較高容量。以高阻抗變壓器低壓側串聯3組電抗器為例,可控高抗的電路原理如圖2所示。其控制原理說明如下(I)開關sal、sb I、sc I閉合,saO、sbO、scO打開,二次側串聯一個電抗,可控高抗容量為100% ;(2)開關 sa2、sb2、sc2 閉合,saO、sal ;sbO、sbl ;scO、scl 打開,二次側串聯兩個電抗,可控高抗容量為50%;(3)開關全打開,二次側串聯3個電抗,可控高抗容量為25%。如圖3所示的典型系統,線路兩側各裝設了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當線路輸送功率較大時,可控高抗輸出較小容量。本回線路發生甩負荷操作時,若快速聯動可控高抗調節到滿容量,提高線路的高抗補償度。電抗器的感性無功功率部分地補償了線路的容性無功功率,相當于減小了線路長度,降低了末端電壓升高,工頻過電壓有明顯的降低。在超高壓輸電系統中,應用線路可控高抗的線路的鄰近線路若采用常規的高壓并聯電抗器,線路重載時,發生線路甩負荷的工況時工頻過電壓較高,甚至超過規程的規定,危害到設備的絕緣。若鄰近線路出現甩負荷工頻過電壓時,聯動快速聯動本線路的可控高抗,使其調節到滿容量,可降低鄰近線路的工頻過電壓。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專利技術提供一種采,當鄰近線路發生甩負荷后,應快速聯動本線路已裝設的可控高抗,使其調節到最大容量,可以達到降低鄰近線路的工頻過電壓的效果。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采用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采用可控高抗降低鄰近線路甩負荷工頻過電壓的系統,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系統包括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三個變電站和兩個等值電源;所述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并聯,組成雙回線路;所述三個變電站依次配置在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上;其中一個變電站和另一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兩側分別裝設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所述另一個變電站和第三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兩側分別裝設高壓并聯電抗器;其中一個等值電源通過等值阻抗與一個變電站連接;另一個等值電源通過等值阻抗與第三個變電站連接。其中,所述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為390Mvar的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所述高壓并聯電抗器為210Mvar的常規高壓并聯電抗器。其中,所述高壓并聯電抗器是指連接在超高壓或特高壓的末端和地之間,用于無功補償和限制過電壓。其中,所述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或為750kV;其中一個變電站和另一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長為329km ;所述另一個變電站和第三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長為178km。本專利技術基于另一目的提供的一種采用可控高抗降低鄰近線路甩負荷工頻過電壓的方法,其改進之處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下述步驟(I)重載情況下其中一個變電站與另一個變電站雙回線路上的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輸出70%額定容量;(2)判斷所述另一個變電站與第三個變電站雙回線路上是否發生甩負荷工頻過電壓;(3)其中一個變電站與另一個變電站雙回線路上的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收到發生甩負荷工頻過電壓信號后,輸出到100%額定容量;(4)所述另一個變電站與第三個變電站雙回線路上甩負荷工頻過電壓消失后,所述其中一個變電站與另一個變電站雙回線路上的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恢復到70%額定容量。其中,所述步驟(2)中,若所述另一個變電站與第三個變電站雙回線路上發生甩負荷工頻過電壓,則把發生甩負荷工頻過電壓發送給另一個變電站與第三個變電站雙回線路,并進行步驟(3);否則保持步驟(I)不變。與現有技術比,本專利技術達到的有益效果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采,當鄰近線路發生甩負荷工況時,將本線路的可控高抗的阻抗值調整到較大值,提高線路補償度,降低鄰近線路的工頻過電壓。超高壓輸電系統中,線路可控高抗在線路潮流較大時運行在低補償度,這樣由電源向線路輸送的無功減少,使電源的電動勢不至于太高,還有利于無功CN 102946104 A書明說3/4頁平衡和提高輸送能力。線路輸送容量較大的超高壓輸電線路,由于電壓控制的需要,一般將線路的可控高抗輸出較低容量。當鄰近線路出現甩負荷工頻過電壓時,若不聯動本線路的可控高抗,鄰近線路的工頻過電壓較高,為I. 42p. u.,而且超過了規程的規定,危害到設備的絕緣。若聯動本線路的可控高抗,鄰近線路的工頻過電壓降到1.38p.u.,滿足規程的要求?!じ綀D說明圖I是裝設高壓并聯電抗器的線路示意圖;圖2是分段調電路式可控電抗器示意圖;圖3是裝設可控電抗器的系統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采用可控高抗降低鄰近線路甩負荷工頻過電壓的系統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根據研究確定的高壓并聯電抗器的容量變化范圍、調節梯度、調節速度、絕緣水平要求,選擇適當的容量可控的高抗。在重載時運行在低補償度,這樣由電源向線路輸送的無功減少,使電源的電動勢不至于太高,還有利于無功平衡和提高輸送能力;輕載時運行在高補償度,有利于系統電壓調節。當本回線路及鄰近線路出現工頻過電壓時,應快速控制可控高抗到滿容量,以提高線路的高抗補償度,從而抑制工頻過電壓。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采用可控高抗降低鄰近線路甩負荷工頻過電壓的系統如圖4所示,包括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三個變電站和兩個等值電源;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并聯,組成雙回線路;三個變電站依次配置在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上;其中一個變電站和另一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兩側分別裝設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另一個變電站和第三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兩側分別裝設高壓并聯電抗器;其中一個等值電源通過等值阻抗與一個變電站連接;另一個等值電源通過等值阻抗與第三個變電站連接??煽馗邏翰⒙撾娍蛊鳛?90Mvar的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所述高壓并聯電抗器為21OMvar的常規高壓并聯電抗器。高壓并聯電抗器是指連接在超高壓或特高壓的末端和地之間,用于無功補償和限制過電壓。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或為750kV ;其中一個變電站和另一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長為329km;所述另一個變電站和第三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長為178km。本專利技術提供的采用可控高抗降低鄰近線路甩負荷工頻過電壓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驟(I)重載情況下其中一個變電站與另一個變電站雙回線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采用可控高抗降低鄰近線路甩負荷工頻過電壓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統包括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三個變電站和兩個等值電源;所述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并聯,組成雙回線路;所述三個變電站依次配置在兩段相同電壓等級的線路上;其中一個變電站和另一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兩側分別裝設可控高壓并聯電抗器;所述另一個變電站和第三個變電站之間的雙回線路兩側分別裝設高壓并聯電抗器;其中一個等值電源通過等值阻抗與一個變電站連接;另一個等值電源通過等值阻抗與第三個變電站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韓亞楠,鄭彬,周佩朋,班連庚,項祖濤,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國家電網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