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fā)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節(jié)能式汽車總線供電電源,目前汽車的供電電源大多的輸出電壓不太穩(wěn)定,電源功率因數(shù)不高,電源功耗大,不符合當前節(jié)能大的要求,本發(fā)明專利技術一種節(jié)能式汽車總線供電電源包括以LM2576D2T-ADJR4G為核心的5V電壓轉換電路、以AMS1117-3.3為核心的3.3V電壓轉換電路和以NE555D為核心的延時調壓節(jié)能電路。該發(fā)明專利技術體積小,功耗低,輸出電壓穩(wěn)定,電源的功率因數(shù)也較高,非常節(jié)省電能,達到了設計目的,同時可以很好地滿足對汽車供電的質量需求,保證用電設備的正常工作。
【技術實現(xiàn)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屬于汽車CAN總線
,具體涉及一種節(jié)能式汽車總線供電電源。
技術介紹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加速,世界的經濟得到了飛速的發(fā)展,隨之而來的是能源的大量的使用,污染物體的大量的排放。作為人們出行常用工具一汽車的大量使用,必然會加速能源的快速使用,而節(jié)能環(huán)保就是目前人們必須要解決的一個問題。目前汽車的供電電 源大多的輸出電壓不太穩(wěn)定,電源功率因數(shù)不高,電源功耗大,不符合當前節(jié)能大的要求。
技術實現(xiàn)思路
本專利技術針對目前汽車供電電源功耗大、輸出電壓波動大等諸多缺點,而提出的一種節(jié)能式汽車總線供電電源。一種節(jié)能式汽車總線供電電源模塊包括以LM2576D2T-ADJR4G為核心的5V電壓轉換電路、以AMS1117-3. 3為核心的3. 3V電壓轉換電路和以NE55 為核心的延時調壓節(jié)能電路。其中包括九個電阻、四個電解電容、二十六個濾波電容、一個三極管、兩個限流二極管、一個發(fā)光二極管、一個肖特基二極管、一個電感、集成電路芯片NE55 、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LM2576D2T-ADJR4G、電源管理芯片AMS1117-3. 3、自恢復保險絲F1、一個四腳排針Pl ; 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l的正極與第一電阻Rl的一端連接,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與輸入電壓+24V_IN連接,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l的負極與第一三極管Ql的集電極連接,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與第二電阻R2的一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PWR_LIGHT信號連接,第一三極管Ql的發(fā)射極接地。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LM2576D2T-ADJR4G U2的I腳與第一電解電容Cl的正極、第一濾波電容C2的一端、第二濾波電容C3的一端、第三濾波電容C4的一端、第四濾波電容C5的一端、第五濾波電容C6的一端、第六濾波電容C7的一端、第七濾波電容C8的一端、第八濾波電容C9的一端和、自恢復保險絲Fl RF60-500的一端、+24V_A電源進線端連接,自恢復保險絲Fl RF60-500的另一端與+24V_IN電源進線端連接在一起;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U2 LM2576D2T-ADJR4G的3腳與第一電解電容Cl的負極、第一濾波電容C2的另一端、第二濾波電容C3的另一端、第三濾波電容C4的另一端、第四濾波電容C5的另一端、第五濾波電容C6的另一端、第六濾波電容C7的另一端、第七濾波電容C8的另一端、第八濾波電容C9的另一端、第一肖特基二極管Dl的正極、第二電解電容ClO的負極、第九濾波電容Cll的一端、第十濾波電容C12的一端、第^ 濾波電容C13的一端、第十二濾波電容C14的一端、第十三濾波電容C15的一端、第十四濾波電容C16的一端、第十五濾波電容C17的一端、第十六濾波電容C18的一端和第四電阻R4的一端連接并接地;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U2 LM2576D2T-ADJR4G的2腳與第一肖特基二極管Dl的負極和電感LI的一端連接;電感LI的另一端與第二電解電容ClO的正極、第九濾波電容Cll的另一端、第十濾波電容C12的另一端、第i 濾波電容C13的另一端、第十二濾波電容C14的另一端、第十三濾波電容C15的另一端、第十四濾波電容C16的另一端、第十五濾波電容C17的另一端、第十六濾波電容C18的另一端、第三電阻R3的一端和5V電源進線端連接;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U2LM2576D2T-ADJR4G的4腳與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連接;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U2 LM2576D2T-ADJR4G的5腳與第八電阻R8的一端、第九電阻R9的一端連接,第一四腳排針Pl的第I引腳 、第2引腳連接并接地;第一四腳排針Pl的第3引腳、第4引腳與+24V_IN電源進線端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 NE555D的I腳與第十七濾波電容C19的一端、第十八濾波電容C20的一端、第十九濾波電容C21的一端和第二十濾波電容C22的一端連接并接地;基集成電路芯片U3 NE555D的2腳與第十七濾波電容C19的另一端、第十八濾波電容C20的另一端、第七電阻R7的一端、基集成電路芯片U3 NE555D的6腳、第一限流二極管D2的正極和第二限流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第二限流二極管D3的負極與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 NE555D的3腳與第九電阻R9的一端連接,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與第八電阻R8和PWR_0FF信號連接,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濾波電容C22的另一端與集成電路芯片U3 NE555D的5腳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 NE555D的4腳與第十九濾波電容C21的另一端,第五電阻R5的一端和PWR_CTRL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與5V電源進線端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 NE555D的7腳與第六電阻R6的一端、第一限流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 NE555D的8腳與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5V電源進線端連接。芯片U4 AMSl117-3. 3的I腳與第三電解電容C23的負極、第二i^一濾波電容C24的一端、第二十二濾波電容C25的一端、第二十三濾波電容C26的一端、第四電解電容C27的負極、第二十四濾波電容C28的一端、第二十五濾波電容C29的一端、第二十六濾波電容C30的一端連接并接地;電源管理芯片U4 AMSl 117-3. 3的2腳與第四電解電容C27的正極、第二十四濾波電容C28的另一端、第二十五濾波電容C29的另一端、第二十六濾波電容C30的另一端和+3. 3V電源電壓進線端連接;電芯片U4 AMSl117-3. 3的3腳與第三電解電容C23的正極、+5V電源電壓進線端、第二i^一濾波電容C24的另一端、第二十二濾波電容C25的另一端和第二十三濾波電容C26的另一端連接。本專利技術的益處有該專利技術體積小,功耗低,輸出電壓穩(wěn)定,電源的功率因數(shù)也較高,非常節(jié)省電能,達到了設計目的,同時可以很好地滿足對汽車供電的質量需求,保證用電設備的正常工作,同時積極響應了國家大力提倡的節(jié)能環(huán)保的號召。附圖說明圖I是電壓輸入指示電路; 圖2是第一級降壓穩(wěn)壓電路; 圖3是定時器電路; 圖4是第二級降壓穩(wěn)壓電路。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的說明。一種節(jié)能式汽車總線供電電源模塊包括以LM2576D2T-ADJR4G為核心的5V電壓轉換電路、以AMS1117-3. 3為核心的3. 3V電壓轉換電路和以NE55 為核心的延時調壓節(jié)能電路。其中包括九個電阻、四個電解電容、二十六個濾波電容、一個三極管、兩個限流二極管、一個發(fā)光二極管、一個肖特基二極管、一個電感、集成電路芯片NE55 、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LM2576D2T-ADJR4G、電源管理芯片AMS1117-3. 3、自恢復保險絲F1、一個四腳排針Pl ; 如圖I所示,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l的正極與第一電阻Rl的一端連接,第一電阻Rl的另一端與輸入電壓+24V_IN連接,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l的負極與第一三極管Ql的集電極連接,第一三極管Ql的基極與第二電阻R2的一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PWR_LIGHT信號連接,第一三極管Ql的發(fā)射極接地。 如圖2所示,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LM2576D2T-ADJR4G U2的I腳與第一電解電容Cl的正極、第一濾波電容C2的一端、第二濾波電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節(jié)能式汽車總線供電電源,包括以LM2576D2T?ADJR4G為核心的5V電壓轉換電路、以AMS1117?3.3為核心的3.3V電壓轉換電路和以NE555D為核心的延時調壓節(jié)能電路;其中包括九個電阻、四個電解電容、二十六個濾波電容、一個三極管、兩個限流二極管、一個發(fā)光二極管、一個肖特基二極管、一個電感、集成電路芯片NE555D、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LM2576D2T?ADJR4G、電源管理芯片AMS1117?3.3、自恢復保險絲F1、一個四腳排針P1;其特征在于: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1的正極與第一電阻R1的一端連接,第一電阻R1的另一端與輸入電壓+24V_IN連接,第一發(fā)光二極管LED1的負極與第一三極管Q1的集電極連接,第一三極管Q1的基極與第二電阻R2的一端連接,第二電阻R2的另一端與PWR_LIGHT信號連接,?第一三極管Q1的發(fā)射極接地;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LM2576D2T?ADJR4G?U2的1腳與第一電解電容C1的正極、第一濾波電容C2的一端、第二濾波電容C3的一端、第三濾波電容C4的一端、第四濾波電容C5的一端、第五濾波電容C6的一端、第六濾波電容C7的一端、第七濾波電容C8的一端、第八濾波電容C9的一端和、自恢復保險絲F1?RF60?500的一端、+24V_A電源進線端連接,自恢復保險絲F1?RF60?500的另一端與+24V_IN電源進線端連接在一起;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U2?LM2576D2T?ADJR4G的3腳與第一電解電容C1的負極、第一濾波電容C2的另一端、第二濾波電容C3的另一端、第三濾波電容C4的另一端、第四濾波電容C5的另一端、第五濾波電容C6的另一端、第六濾波電容C7的另一端、第七濾波電容C8的另一端、第八濾波電容C9的另一端、第一肖特基二極管D1的正極、第二電解電容C10的負極、第九濾波電容C11的一端、第十濾波電容C12的一端、第十一濾波電容C13的一端、第十二濾波電容C14的一端、第十三濾波電容C15的一端、第十四濾波電容C16的一端、第十五濾波電容C17的一端、第十六濾波電容C18的一端和第四電阻R4的一端連接并接地;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U2?LM2576D2T?ADJR4G的2腳與第一肖特基二極管D1的負極和電感L1的一端連接;電感L1的另一端與第二電解電容C10的正極、第九濾波電容C11的另一端、第十濾波電容C12的另一端、第十一濾波電容C13的另一端、第十二濾波電容C14的另一端、第十三濾波電容C15的另一端、第十四濾波電容C16的另一端、第十五濾波電容C17的另一端、第十六濾波電容C18的另一端、第三電阻R3的一端和5V電源進線端連接;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U2?LM2576D2T?ADJR4G的4腳與第三電阻R3的另一端、第四電阻R4的另一端連接;單片降壓穩(wěn)壓集成芯片U2?LM2576D2T?ADJR4G的5腳與第八電阻R8的一端、第九電阻R9的一端連接,第一四腳排針P1的第1引腳、第2引腳連接并接地;第一四腳排針P1的第3引腳、第4引腳與+24V_IN電源進線端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NE555D的1腳與第十七濾波電容C19的一端、第十八濾波電容C20的一端、第十九濾波電容C21的一端和第二十濾波電容C22的一端連接并接地;基集成電路芯片U3?NE555D的2腳與第十七濾波電容C19的另一端、第十八濾波電容C20的另一端、第七電阻R7的一端、基集成電路芯片U3?NE555D的6腳、第一限流二極管D2的正極和第二限流二極管D3的負極連接,第二限流二極管D3的負極與第七電阻R7的另一端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NE555D的3腳與第九電阻R9的一端連接,第九電阻R9的另一端與第八電阻R8和PWR_OFF信號連接,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接地;第二十濾波電容C22的另一端與集成電路芯片U3?NE555D的5腳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NE555D的4腳與第十九濾波電容C21的另一端,第五電阻R5的一端和PWR_CTRL連接,第五電阻R5的另一端與5V電源進線端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NE555D的7腳與第六電阻R6的一端、第一限流二極管D2的負極連接,集成電路芯片U3?NE555D的8腳與第六電阻R6的另一端、5V電源進線端連接;芯片U4?AMS1117?3.3的1腳與第三電解電容C23的負極、第二十一濾波電容C24的一端、第二十二濾波電容C25的一端、第二十三濾波電容C26的一端、第四電解電容C27的負極、第二十四濾波電容C28的一端、第二十五濾波電容C29的一端、第二十六濾波電容C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fā)人員:鄒洪波,楊航,劉光宇,劉文英,
申請(專利權)人:杭州電子科技大學,
類型:發(fā)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fā)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