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防滑鞋底,包括有鞋底主體,所述鞋底主體上設有頂面及底面能調換位置安裝的防滑模塊,防滑模塊的頂面及底面分別是其中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個防滑釘,防滑模塊的另一表面為平面或凹凸面,防滑模塊通過連接結構與鞋底主體活動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在鞋底主體上設有頂面及底面能調換位置安裝的防滑模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防滑鞋底在冰雪地面和泥濘地面使用時,可使防滑模塊設有防滑釘的表面朝向地面,防滑釘穩健地抓住冰雪或泥濘的地面,起到強勁的防滑作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防滑鞋底在普通的路面上使用時,可以使防滑模塊為平面的表面朝向地面,實現一個鞋底的多種防滑效果,另外,防滑模塊的兩個面相互轉換非常簡單,不需使用輔助工具。(*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一種鞋底,特別涉及一種具有不同防滑效果的防滑鞋底,屬于防滑鞋底的改進技術。
技術介紹
為了提高鞋底的防滑效果,現有的鞋底防滑結構有如下兩種一種是在鞋底設置凹凸的紋理;這種鞋底的紋理由于凹凸程度小,適用在普通路面行走,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滑效果;但不適合在特殊地面行走,例如在結冰和泥濘的路面行走時會很容易滑倒。另一種是在鞋底設置若干防滑釘,設置防滑釘的鞋底可以穩健地抓住結冰和泥濘的路面,起到很好防滑作用,但在普通的路面上行走時會感覺非常不適。總而言之,現有的防滑鞋底用途單一,不能適用在不同路面行走,不能滿足用戶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上述的問題提出一種可以適用在多種狀況路面上自由穩健地行走的防滑鞋底。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一種防滑鞋底,包括有鞋底主體,所述鞋底主體上設有頂面及底面能調換位置安裝的防滑模塊,防滑模塊的頂面及底面分別是其中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個防滑釘,防滑模塊的另一表面為平面或凹凸面,防滑模塊通過連接結構與鞋底主體活動連接。為了行走時平衡、舒適,上述防滑模塊有兩個,兩個防滑模塊分別設在鞋底主體的鞋跟部和鞋掌部的底面。上設鞋底主體的底面在對應防滑模塊的安裝位置開設有容納槽,防滑模塊能置于容納槽上。上述連接結構包括連接座和連接件,連接座可拆卸安裝在鞋底主體的底面所設的凹槽內,連接件一端通過第一鉸接軸與連接座鉸接,連接件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與防滑模塊鉸接,且第一鉸接軸與第二鉸接軸相互交叉。優選地,上述所述第一鉸接軸與第二鉸接軸相互垂直。上述連接座設有凸起,鞋底主體所設的凹槽的槽壁開有與連接座所述的凸起相配合的連接槽,連接座通過凸起與連接槽相配合安裝在鞋底主體所設的凹槽內。上設防滑模塊上設有卡扣,容納槽的槽壁在對應卡扣的位置設有卡槽,卡扣能與容納槽所設的卡槽扣接;反之亦然。上設防滑模塊的形狀與容納槽的形狀相對應。上述容納槽的槽底在對應防滑釘的位置開有容納孔,防滑釘能置于容納孔內。上述容納槽的槽壁還設有便于提起防滑模塊的缺口。本技術通過在鞋底主體上設有頂面及底面能調換位置安裝的防滑模塊,防滑模塊的頂面及底面分別是其中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個防滑釘,防滑模塊的另一表面為平面或凹凸面,本技術的防滑鞋底在冰雪地面和泥濘地面使用時,可使防滑模塊設有防滑釘的表面朝向地面,防滑釘穩健地抓住冰雪或泥濘的地面,起到強勁的防滑作用;本技術的防滑鞋底在普通的路面上使用時,可以使防滑模塊為平面的表面朝向地面,采用本技術制成的鞋或靴穿著舒適,可以達到一鞋多用的使用效果;另外,防滑模塊的頂面及底面相互轉換非常簡單,不需使用輔助工具,只需用人手拉起防滑模塊一端即可任意翻轉使用。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圖。圖2為本技術的主視圖。圖3為本技術安裝在鞋掌部的防滑模塊的主視圖。圖4為本技術安裝在鞋掌部的防滑模塊的后視圖。 圖5為本技術安裝在鞋跟部的防滑模塊的主視圖。圖6為本技術安裝在鞋跟部的防滑模塊的后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本技術的防滑鞋底的結構如圖I至5任一項所述所示,包括鞋底主體I、連接結構2和防滑模塊3,其中防滑模塊3的頂面及底面分別是其中一表面設有若干個防滑釘31,防滑模塊3的另一的表面為光滑平面或帶紋理的凹凸面,防滑模塊3通過連接結構2與鞋底主體I活動連接。本實施例中,上述防滑模塊3有兩個,兩個防滑模塊3分別設在鞋底主體I的鞋跟部和鞋掌部的底面,鞋底主體I的鞋跟部和鞋掌部底面在對應防滑模塊3的安裝位置分別開設有容納槽12,容納槽12的槽底在對應防滑釘31的位置開有容納孔122,防滑模塊3置于容納槽12內時,防滑模塊3上的防滑釘31正好置于容納孔122內。上述連接結構2包括連接座21和連接件22,鞋底主體I的底面設有凹槽11,凹槽11的槽壁開有連接槽,連接座21設有能與連接槽相配合的凸起211,連接座21通過凸起211與連接槽相配合安裝在鞋底主體I所設的凹槽11內,連接件2 —端通過第一鉸接軸與連接座21鉸接,連接件22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與防滑模塊3鉸接,且第一鉸接軸與第二鉸接軸相互垂直,當防滑模塊3帶動連接件2繞第一鉸接軸相對鞋底主體I轉動離開容納槽12后,防滑模塊3可以繞第二鉸接軸相對連接件2任意角度旋轉。為了避免防滑模塊3置于容納槽12內后會因為重力作用而脫離容納槽12,上述防滑模塊3上還設有卡扣32,容納槽12的槽壁在對應卡扣32的位置設有卡槽121,防滑模塊3置于容納槽12內后,卡扣32與容納槽12所設的卡槽121相扣接;當然,卡扣32和卡槽121設置的位置可以調換,即是卡扣32設置在容納槽12的槽壁,卡槽121設置在防滑模塊3上。為了使鞋底的整體美觀,上述防滑模塊3的形狀與對應的容納槽12的形狀相對應。為了方便提起防滑模塊3,上述容納槽12的側壁還設有缺口 123,本實施例中,上述防滑模塊3的中部為鏤空結構33,鏤空結構33既可以節省材料,又可以減輕鞋底的整體重量。本技術在普通路面使用時,把防滑模塊3的光滑或帶紋理的那一面翻轉朝下,如果需要換在冰雪或泥濘等比較滑的地面使用時,只需要用手指伸進缺口 123把防滑模塊3的一端從容納槽12拉起,然后把防滑模塊3旋轉180°,最后又把防滑模塊3推進容納槽12內,此時,防滑模塊3設有防滑釘31的那一面 朝下,完成轉換,采用本技術制成的鞋或靴穿著舒適,真正給人們提供一鞋多用的效果。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防滑鞋底,包括有鞋底主體(1),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體(1)上設有頂面及底面能調換位置安裝的防滑模塊(3),防滑模塊(3)的頂面及底面分別是其中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個防滑釘(31),防滑模塊(3)的另一表面為平面或凹凸面,防滑模塊(3)通過連接結構(2)與鞋底主體(1)活動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防滑鞋底,包括有鞋底主體(I),其特征在于,所述鞋底主體(I)上設有頂面及底面能調換位置安裝的防滑模塊(3),防滑模塊(3)的頂面及底面分別是其中一表面設有至少一個防滑釘(31),防滑模塊(3)的另一表面為平面或凹凸面,防滑模塊(3)通過連接結構(2 )與鞋底主體(I)活動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模塊(3)有兩個,兩個防滑模塊(3)分別設在鞋底主體(I)的鞋跟部和鞋掌部的底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設鞋底主體(I)的底面在對應防滑模塊(3)的安裝位置開設有容納槽(12),防滑模塊(3)能置于容納槽(12)上。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防滑鞋底,其特征在于,所述連接結構(2)包括連接座(21)和連接件(22 ),連接座(21)可拆卸安裝在鞋底主體(I)的底面所設的凹槽(11)內,連接件(22) —端通過第一鉸接軸與連接座(21)鉸接,連接件(22)的另一端通過第二鉸接軸與防滑模塊(3)鉸接,且第一鉸接軸與第二鉸接軸相互交叉。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文,
申請(專利權)人:黃文,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