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可調孔位鉆具,它是屬于機械工藝裝備。其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可調孔位鉆具。本使用新型的形狀近似Φ300×300的圓柱體,其一端中心伸出動力輸入軸;另一端按所需鉆孔數配置鉆具。其構造特征是設計了方輪架和兩個相互等效的擺桿滑塊機構。因而能夠高效調整和限定多孔位距,可把分布在圓上的多個孔一次鉆出來,廣泛用于機器零部件的高效鉆孔。(*該技術在1999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機械工藝裝備。鉆孔是機械制造行業必不可少的工序。在同一平面內,孔的位置按圓周分布,目前的加工方法是一個一個地加工或采用專用設備加工。其缺點是工效低,功率浪費大。例如在Z35鉆床上加工同一材料的φ35.5和15.5兩個孔,則φ15.5孔消耗功率只有φ35.5孔的四分之一,顯然是大馬拉小車;若要工廠配備各種功率鉆床是不經濟的;而專用設備只能加工尺寸完全相同的零件。如果有幾個或多批零件,孔的位置分布圓尺寸大小不一,就無法解決了。本技術的目的是為了解決上述孔位相似的同類型零件而提供一種高效鉆具。本技術是由動力輸入軸〔1〕、齒輪〔2〕、介輪架〔3〕介輪〔4〕、介輪軸〔5〕、壓緊螺釘〔6〕、轉位齒輪〔7〕、鉆桿齒輪〔8〕、連桿〔9〕、鉆桿軸〔10〕、鉆桿套筒〔11〕套筒〔12〕、圓螺母〔13〕、殼體〔14〕和撥桿〔15〕等零部件構成。其外型近似φ300×300圓柱體。本技術的特征在于增加設計了鉆桿套筒裝置〔11〕,在它上面銑有扁方以便與殼體〔14〕配合。本技術的特征還在于增加設計了介輪架〔3〕,并在其外圓上加有齒輪,其內圓支承于殼體〔4〕上,其上面加工支承介輪〔4〕及介輪軸〔5〕,在介輪軸〔5〕上有孔,要求尺寸精確,該尺寸與滾珠軸承配合。本技術的特征還增加了殼體〔4〕,在其上面銑有槽,槽的位置要求準確、精度較高。技術的特征還在于增加了壓緊螺釘〔6〕、轉位齒輪〔7〕連桿〔9〕和套筒〔12〕,是必要的輔助零件。本技術是這樣實現的動力輸入軸〔1〕能栓在機床主軸孔內,其上用鍵連接著齒輪〔2〕,齒輪〔2〕與介輪〔4〕齒合,介輪〔4〕用鍵固定在介輪軸〔5〕上,按照所鉆孔數配置幾個相同的介輪〔4〕和介輪〔5〕,并用軸承安裝在介輪架〔3〕上。介輪架〔3〕外圈加工齒輪。在加工零件時被壓緊螺釘〔6〕鎖緊,需要調整時松開壓緊螺釘〔6〕,松開并轉動轉位齒輪〔7〕就能實現調整。介輪軸〔5〕的一端是齒輪,它與固定在鉆桿軸〔10〕上的鉆桿齒輪〔8〕嚙合,為了保證介輪軸〔5〕與齒輪〔8〕嚙合在兩軸之間裝有連桿〔9〕。鉆桿軸〔10〕被軸承約束在鉆桿套筒〔11〕內而鉆桿套筒〔11〕和套筒〔12〕由圓螺母〔13〕擰緊在殼體〔14〕的槽內,調整時必需松開圓螺母〔13〕,并用尺測量鉆桿,當獲得需要尺寸后鎖緊圓螺母〔13〕才能加工。〔15〕撥桿是為了限定鉆具位置而設必需讓它靠在鉆床的某個部位上,為可靠起見,鉆花在進入零件之前最好用鉆套固定。 附圖說明圖1為整體示意圖。在圖1中〔1〕動力輸入軸;〔2〕齒輪;〔3〕介輪架;〔4〕介輪;〔5〕介輪軸;〔6〕壓緊螺釘;〔7〕轉動齒輪;〔8〕鉆桿齒輪;〔9〕連桿;〔10〕鉆桿軸;〔11〕鉆桿套筒;〔12〕套筒;〔13〕圓螺母;〔14〕殼體;〔15〕撥桿。本技術的主要優點是1、該產品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能提高工效、避免機床功率浪費。2、為成組技術提供先進的工藝裝備,使孔數相同分配圓直徑不同的零件的加工方便。3、該產品的結構原理可擴展到攻絲、鉸孔、鏜孔等設備上能提高機床改型速度。權利要求1.一種高效可調孔位鉆具,它是由動力輸入軸、齒輪、介輪、介輪軸、鉆桿齒輪、鉆桿圓螺母、殼體和撥桿等零部件構成,其特征是增加設計了介輪架、壓緊螺釘、轉位齒輪連桿、套筒、殼體和鉆桿套筒。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鉆具,其特征在于介輪架〔3〕外圓加有齒輪,其內圓支承于殼體上〔14〕。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鉆具,其特征在于殼體〔14〕上銑有槽,槽的位置準確,尺寸精度較高。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鉆具,其特征在于鉆桿套筒〔11〕上銑有扁方與殼體〔14〕配合。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鉆具,其特征在于增設了壓緊螺釘〔6〕,轉位齒輪〔7〕、連桿〔9〕、套筒〔12〕。是鉆具的必備輔助件。專利摘要高效可調孔位鉆具,它是屬于機械工藝裝備。其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高效可調孔位鉆具。本使用新型的形狀近似Φ300×300的圓柱體,其一端中心伸出動力輸入軸;另一端按所需鉆孔數配置鉆具。其構造特征是設計了方輪架和兩個相互等效的擺桿滑塊機構。因而能夠高效調整和限定多孔位距,可把分布在圓上的多個孔一次鉆出來,廣泛用于機器零部件的高效鉆孔。文檔編號B23B47/18GK2050787SQ89212370公開日1990年1月10日 申請日期1989年4月10日 優先權日1989年4月10日專利技術者劉紅兵 申請人:劉紅兵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效可調孔位鉆具,它是由動力輸入軸[1]、齒輪[2]、介輪[4]、介輪軸[5]、鉆桿齒輪[8]、鉆桿[10]圓螺母[13]、殼體[14]和撥桿[15]等零部件構成,其特征是增加設計了介輪架[3]、壓緊螺釘[6]、轉位齒輪[7]連桿[9]、套筒[12]、殼體[14]和鉆桿套筒[11]。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紅兵,
申請(專利權)人:劉紅兵,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43[中國|湖南]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