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刀套的卡掣結構,其主要是在于該刀套后端開設一承槽及相通的貫通孔,一裝設于刀套承槽內一體成型的卡掣座,是在各邊角設有內端具倒角的套孔,并于套孔內裝設鋼珠及彈簧,再于一側延伸一抵頂片;據此,當刀把置入于刀套內時,即利用其后端的卡合部與卡掣座的鋼珠卡合,以迅速卡掣定位,進而使刀套達到制作、組裝簡易,而大幅降低成本的實用效益。(*該技術在2015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提供一種制作、組裝簡易,可大幅降低成本的刀套的卡掣結構。
技術介紹
請參閱圖1,綜合加工機的刀庫10,是在刀盤11上環設有數個刀套12,以供具加工刀具的刀把13插入置放,而可由刀盤11帶動旋轉,以進行換刀作業,為了避免刀套12在刀盤11轉動時,直接摩擦后方的機架14,在刀套12后端裝設一耐磨耗的環墊15,且為防止刀把13自刀套12脫出,遂于刀套12上設有一卡掣結構,以卡掣刀把13定位;請參閱圖2-1、圖2-2,目前業界慣用的刀套卡掣結構,是在各邊角開設內端具倒角的套孔121,并在套孔121內裝設鋼珠122及彈簧123,再以旋塞124鎖固封閉,使鋼珠122局部凸出于套孔121;請參閱圖2-3,當刀把13置入時,以其后端的拉栓131頂撐鋼珠122內縮,并當較小徑的卡合部132對應鋼珠122時,鋼珠122再凸伸出與卡合部132卡合,進而將刀把13卡掣定位于刀套12內;該種刀套卡掣結構具有如下的缺點1、由于套孔121是設于刀套12的各邊角,在加工鉆孔時,刀套不僅不易夾持定位,以致使套孔121加工位置不易掌握,且必須精確掌控鉆孔深度,以控制倒角孔徑供鋼珠適當凸出于外,過與不及均會影響鋼珠的卡掣限位,因此加工制作上相當耗力費時。2、為了避免鋼珠122及彈簧123自套孔121脫出,套孔121必須鎖入旋塞124,且于刀套12后端裝設一耐磨耗的環墊15,因此在組裝上也相當繁瑣,進而造成整個成本的提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刀套的卡掣結構,根據本技術的結構,當刀把置入于刀套內時,即利用其后端的卡合部與卡掣座的鋼珠卡合,以迅速卡掣定位,進而使刀套達到制作、組裝簡易,而大幅降低成本的實用效益。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本技術所提供的一種刀套的卡掣結構,其主要是在刀套后端開設一承槽及相通的貫通孔,一種射出一體成型的卡掣座,是裝設于刀套承槽內,該卡掣座的底面成型有通孔,而與承槽的貫通孔銜接,各邊角向通孔方向設有內端具倒角的套孔,各套孔內裝設鋼珠及彈簧,再于一側延伸一抵頂片;據此,即可利用卡掣座各套孔內的鋼珠將刀把卡掣定位于刀套內。在本技術的所提供的刀套的卡掣結構中,其中該卡掣座是在一側延伸成型有一抵頂片,并使該抵頂片略為凸出刀套承槽,而可利用該凸出的抵頂片接觸摩擦刀盤后方的機架,而不需再行裝設環墊,進而使刀套達到組裝簡易,而降低成本的實用效益。有關本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手段及其功效,茲舉一較佳實施例并配合附圖詳細說明于后,相信本新型的上述目的、構造及特征,可通過下面的詳細描述而得到深入而具體的了解。附圖說明圖1是刀庫的示意圖;圖2-1是習式刀套的剖面示意圖;圖2-2是習式刀套卡掣結構的示意圖;圖2-3是習式刀套與刀把的組裝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零件分解圖;圖4-1是本技術組合的剖面示意圖之一圖;圖4-2是本技術組合的剖面示意圖之二圖;圖5是本技術刀刀套與刀把的組裝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使用于刀庫的示意圖。組件編號習式部份10刀庫;11刀盤;12刀套;121套孔;122鋼珠;123彈簧;124旋塞;13刀把;131拉栓;132卡合部;14機架。本技術部份20刀套;201承槽;202貫通孔;21卡掣座;211通孔;212套孔;213抵頂片;22鋼珠;23彈簧;24螺栓;30刀把;301拉栓;302卡合部;40刀盤;50機架。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3、4-1、4-2所示,本技術主要是在刀套20后端開設一承槽201,承槽201并以一貫通孔202相通至刀套20的前端,一射出一體成型的卡掣座21,其為高耐磨的塑鋼材質制成,卡掣座21的底面成型有通孔211,各邊角向通孔211方向設有內端具倒角的套孔212,各邊角的套孔212內裝設鋼珠22及彈簧23,再于一側延伸一抵頂片213;于組裝時,可于一體成型的卡掣座套孔212內,裝設鋼珠22及彈簧23,鋼珠22由于套孔212內端具倒角,因此其將不會滾出套孔212,而是局部凸出于通孔211,將卡掣座21置入承槽201后,以螺栓24鎖固,則卡掣座的通孔211將可銜接刀套20的貫通孔202,而承槽201的側壁則抵頂限位各套孔121內的彈簧23,而不需再使用旋塞限位,至于卡掣座21一側延伸成型的抵頂片213,則略為凸伸出刀套承槽201外部。請參閱圖5所示,刀把30后端是具有拉栓301及一較小徑的卡合部302,當刀把30自刀套20前端置入時,其后端的拉栓301將頂撐鋼珠22內縮,并當較小徑的卡合部302對應鋼珠22時,鋼珠22將凸伸出與卡合部302卡合,進而將刀把30卡掣定位于刀套20內。請參閱圖6所示,由于抵頂片213是略為凸伸出刀套承槽外部,當刀套20裝設于刀庫刀盤40時,是可由凸出的抵頂片213部分接觸刀盤40后方的機架50,當刀盤40帶動刀套20旋轉時,將可由凸出的抵頂片213部分接觸摩擦機架50,由于其為高耐磨的塑鋼材質制成,因此可非常耐磨耗,而刀套20上則不需再裝設環墊,而直接由卡掣座側邊延伸成型的抵頂片213取代,因此亦簡化了組裝程序。綜上所述,本技術不僅使刀套的卡掣結構達到易于制作,且大幅簡化組裝程序,而大幅降低成本的實用效益。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不能以此限定本技術實施的范圍,凡依本技術申請專利范圍及創作說明書內容所作的等效變與修飾,皆應仍屬本技術所請求保護的專利涵蓋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刀套的卡掣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在刀套后端開設一承槽及相通的貫通孔,一射出一體成型的卡掣座,是裝設于刀套承槽內,該卡掣座的底面成型有通孔,而與承槽的貫通孔銜接,各邊角向通孔方向設有內端具倒角的套孔,各套孔內裝設鋼珠及彈簧,再于一側延伸一抵頂片;利用卡掣座各套孔內的鋼珠將刀把卡掣定位于刀套內。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刀套的卡掣結構,其特征在于該卡掣座一側延伸成型的抵頂片是略為凸伸出刀套承槽外部。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刀套的卡掣結構,其主要是在于該刀套后端開設一承槽及相通的貫通孔,一裝設于刀套承槽內一體成型的卡掣座,是在各邊角設有內端具倒角的套孔,并于套孔內裝設鋼珠及彈簧,再于一側延伸一抵頂片;據此,當刀把置入于刀套內時,即利用其后端的卡合部與卡掣座的鋼珠卡合,以迅速卡掣定位,進而使刀套達到制作、組裝簡易,而大幅降低成本的實用效益。文檔編號B23B29/20GK2764534SQ20052000200公開日2006年3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1月31日 優先權日2005年1月31日專利技術者黃耀德 申請人:黃耀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刀套的卡掣結構,其特征在于其主要是在刀套后端開設一承槽及相通的貫通孔,一射出一體成型的卡掣座,是裝設于刀套承槽內,該卡掣座的底面成型有通孔,而與承槽的貫通孔銜接,各邊角向通孔方向設有內端具倒角的套孔,各套孔內裝設鋼珠及彈簧,再于一側延伸一抵頂片;利用卡掣座各套孔內的鋼珠將刀把卡掣定位于刀套內。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黃耀德,
申請(專利權)人:黃耀德,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