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一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包括氣浮除油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置混凝單元,所述前置混凝單元包括混凝裝置、絮凝裝置、混凝劑計量泵以及絮凝劑計量泵,所述混凝裝置與含油污水導入管連通,所述混凝裝置通過混凝劑計量泵與混凝劑導入管連通,所述絮凝裝置通過絮凝劑計量泵與絮凝劑導入管連通,所述混凝裝置的輸出端通過輸出管連通到絮凝裝置,所述絮凝裝置的輸出端連通到混合室油污水輸入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對粘度較高以及固液界面存在較高電動電位的含油污水除油效果不佳的問題。(*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其屬于氣浮除油裝置關。
技術介紹
氣浮除油由于效率高和成本低而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在現有技術中,氣浮除油設備一般包括氣浮池、螺桿加壓器、微氣泡產生器、減壓閥、混合室,所述螺桿加壓器的輸入側包括空氣輸入管和與設在氣浮池底部的排水管連通的回流管,所述螺桿加壓器的輸出側通過管道連接到微氣泡產生器,所述混合室包括含油污水輸出口和溶氣輸入口,所述溶氣輸入口通過減壓閥連通到微氣泡產生器,所述混合室的輸出端與氣泡擴散器連接,所述氣泡擴散器設置在氣浮池的箱底位置。但前述的這種單純的氣浮除油方法對一些特定的含油污水的除油處理效果并不好,特別是在污水粘度較高,以及固液界面存在較高電動電位,使得懸浮顆粒間相互排斥,導致膠體分散系非常穩定的情況下,單純的氣浮除油處理效果非常不理想。同時,現有技術還存在的問題還在于回流水的比例完全只能靠螺桿加壓器的吸力控制,常常導致回流水過少或過多,亦直接影響到微氣泡產生器的效率,最終導致氣浮除油·效果不佳,依以上所述,顯然現有技術有進一步改進的必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前置混凝裝置的氣浮式除油裝置,以克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技術的一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包括氣浮除油設備,所述氣浮除油設備包括氣浮池、螺桿加壓器、微氣泡產生器、減壓閥、混合室,所述螺桿加壓器的輸入側包括空氣輸入管和連接到氣浮池的回流管,所述氣浮池上連接有的排水管和排油管,所述螺桿加壓器的輸出側通過管道連接到微氣泡產生器,所述混合室包括含油污水輸入口和溶氣輸入口,所述溶氣輸入口通過減壓閥以及溶氣管連通到微氣泡產生器,所述混合室的輸出端連接到氣浮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置混凝單元,所述前置混凝單元包括混凝裝置、絮凝裝置、混凝劑計量泵以及絮凝劑計量泵,所述混凝裝置與含油污水導入管連通,所述混凝裝置通過混凝劑計量泵與混凝劑導入管連通,所述絮凝裝置通過絮凝劑計量泵與絮凝劑導入管連通,所述混凝裝置的輸出端通過輸出管連通到絮凝裝置,所述絮凝裝置的輸出端連通到混合室油污水輸入口。本技術的這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由于相對現有技術增加了由混凝裝置和絮凝裝置構成的前置混凝單元,為此其能將不適用采用氣浮除油處理的粘度較高以及固液界面存在較高電動電位的含油污水改造成適合采用氣浮除油處理的含油污水,從而能極大地提升氣浮除油設備的除油效率。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回流管上設有回流量調節閥,所述空氣輸入管上設有空氣流量調節閥,這樣可精準控制回流量和空氣的比例,使微氣泡產生器的效率最佳化。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結構示意圖。圖中I為油污水導入管;2為混凝裝置;3為混凝劑計量泵;4為混凝劑導入管;5為絮凝裝置;6為絮凝劑計量泵;7為絮凝劑計量泵;8為混合室;81為含油污水輸入口;82為溶氣輸入口;83為輸出端;9為減壓閥;10為微氣泡產生器;11為排水管;12為氣浮池;121為排油管;13為回流量調節閥;14為螺桿加壓器;15為空氣流量調節閥;16為空氣輸入管;17為回流管;18為溶氣管;19為污泥池;20為前置混凝單元;21為氣浮除油設備。具體實施方式以下將結合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及其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本技術較佳實施例所提供的一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如附圖I所示,包括氣浮除油設備21,所述氣浮除油設備21包括氣浮池12、螺桿加壓器14、微氣泡產生器10、減壓閥9、混合室8,所述螺桿加壓器14的輸入側包括空氣輸入管16和連接到氣浮池12的回流管17,所述氣浮池12連接有排水管11和排油管121,從經處理后的含油污水經排水管11排出,分離出的油品經排油管121排出到污泥池19,所述螺桿加壓器14的輸出側通過管道連接到微氣泡產生器10,所述混合室8包括含油污水輸入口 81和溶氣輸入口 82,所述溶氣輸入口 82通過減壓閥9以及溶氣管18連通到微氣泡產生器10,所述混合室8的輸出端83連接到氣浮池12,其要點在于還包括前置混凝單元20,所述前置混凝單元20包括混凝裝置2、絮凝裝置5、混凝劑計量泵3以及絮凝劑計量泵6,所述混凝裝置2與含油污水導入管I連通,所述混凝裝置2通過混凝劑計量泵3與混凝劑導入管4連通,所述絮凝裝置5通過絮凝劑計量泵6與絮凝劑導入管7連通,所述混凝裝置2的輸出端通過輸出管連通到絮凝裝置5,所述絮凝裝置5的輸出端連通到混合室8油污水輸入口 81。在本較佳實施例中,所述回流管17上設有回流量調節閥13,所述空氣輸入管16上設有空氣流量調節閥15。綜上所述,本技術的一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包括氣浮除油設備,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置混凝單元,所述前置混凝單元包括混凝裝置、絮凝裝 置、混凝劑計量泵以及絮凝劑計量泵,所述混凝裝置與含油污水導入管連通,所述混凝裝置通過混凝劑計量泵與混凝劑導入管連通,所述絮凝裝置通過絮凝劑計量泵與絮凝劑導入管連通,所述混凝裝置的輸出端通過輸出管連通到絮凝裝置,所述絮凝裝置的輸出端連通到混合室油污水輸入口,本技術解決了現有技術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對粘度較高以及固液界面存在較高電動電位的含油污水除油效果不佳的問題。以上所述,僅為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技術保護范圍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術人員在本技術披露的技術范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之內,因此,本技術的保護范圍應以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為準。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包括氣浮除油設備,所述氣浮除油設備包括氣浮池、螺桿加壓器、微氣泡產生器、減壓閥、混合室,所述螺桿加壓器的輸入側包括空氣輸入管和連接到氣浮池的回流管,所述氣浮池上連接有的排水管和排油管,所述螺桿加壓器的輸出側通過管道連接到微氣泡產生器,所述混合室包括含油污水輸入口和溶氣輸入口,所述溶氣輸入口通過減壓閥以及溶氣管連通到微氣泡產生器,所述混合室的輸出端連接到氣浮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置混凝單元,所述前置混凝單元包括混凝裝置、絮凝裝置、混凝劑計量泵以及絮凝劑計量泵,所述混凝裝置與含油污水導入管連通,所述混凝裝置通過混凝劑計量泵與混凝劑導入管連通,所述絮凝裝置通過絮凝劑計量泵與絮凝劑導入管連通,所述混凝裝置的輸出端通過輸出管連通到絮凝裝置,所述絮凝裝置的輸出端連通到混合室油污水輸入口。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前置混凝單元的氣浮式除油裝置,包括氣浮除油設備,所述氣浮除油設備包括氣浮池、螺桿加壓器、微氣泡產生器、減壓閥、混合室,所述螺桿加壓器的輸入側包括空氣輸入管和連接到氣浮池的回流管,所述氣浮池上連接有的排水管和排油管,所述螺桿加壓器的輸出側通過管道連接到微氣泡產生器,所述混合室包括含油污水輸入口和溶氣輸入口,所述溶氣輸入口通過減壓閥以及溶氣管連通到微氣泡產生器,所述混合室的輸出端連接到氣浮池,其特征在于還包括前置混凝單元...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力凡,劉彤,
申請(專利權)人:王力凡,劉彤,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