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外機,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散熱器的散熱效果不好的問題。技術方案,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軸流風扇,導風圈,所述導風圈的上部一側設有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安裝板以及固定在安裝板上的若干翅片,所述翅片的安裝方向與所述軸流風扇的軸線方向相垂直。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空調室外機由于采用了新型結構的散熱器,對電子模塊的散熱效果明顯增強,對使用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空調室外機中的散熱器的電子模塊測量溫度,較使用原散熱器的電子模塊溫度低了1.5℃~2.5℃。(*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屬于空調與制冷工程
,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采用新型結構散熱器的空調室外機。
技術介紹
空調器室外機采用軸流風扇進行強制對流換熱,氣流流經散熱器時,降低電子模塊的溫度,可使電子模塊長期有效地工作,但是現有的散熱器的散熱效果不太理想,對散熱器的結構亟需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外機,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散熱器的散熱效果 不好的問題。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軸流風扇,導風圈,所述導風圈的上部一側設有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安裝板以及固定在安裝板上的若干翅片,所述翅片的安裝方向與所述軸流風扇的軸線方向相垂直。由于氣流受到軸流風扇葉片的影響作用,由軸向運動逐漸變為周向運動,這樣散熱器的翅片就與氣流方向相平行,就不會阻礙氣流的運動,增強散熱效果。進一步地,所述翅片靠近導風圈一側的角部設為弧形。即每個翅片靠近導風圈一側的角部設計成內凹的弧形邊緣。再進一步地,所述翅片設為弧形的角部一側與導風圈的邊緣距離相等。其中,所述翅片的厚度為I. 5 2. 5mm,優選2mm。其中,所述翅片之間的距離為7 9mm,優選8mm。其中,所述翅片的片數為14 19片,優選16片。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積極效果本技術所述空調室外機由于采用了新型結構的散熱器,對電子模塊的散熱效果明顯增強,對使用本技術所述空調室外機中的散熱器的電子模塊測量溫度,較使用原散熱器的電子模塊溫度低了 1.5 2. 5°C。附圖說明圖I是原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空調室外機中軸流風扇與散熱器的安裝相對位置示意圖;圖3是圖2的左視圖;圖4是圖2的右視圖;圖5是本技術所述空調室外機中采用的散熱器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本技術所述空調室外機中軸流風扇與散熱器的安裝相對位置示意圖;圖7是圖6的左視圖;圖8是圖6的右視圖;其中1、原散熱器;2、軸流風扇;3、導風圈;4、散熱器;4_1、安裝板;4_2、翅片;4-2-1、弧形角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I所示,原散熱器I的結構示意圖,其翅片4-2的邊緣均是直邊;如圖2-4所示,原散熱器I在安裝后,翅片4-2的安裝方向與軸流風扇2的軸線方向是平行的。由于導風圈3附近的氣流方向是沿軸向運動的,這樣,原散熱器I的翅片4-2會阻礙氣流的運動,影響散熱效果。如圖5所示,本技術提供的散熱器4包括安裝板4-1以及固定在安裝板4-1 上的若干翅片4-2 ;其中,翅片4-2的厚度為I. 5^2. 5mm,優選2mm,翅片4_2之間的距離為7、mm,優選8mm,翅片4-2的片數為14 19片,優選16片。如圖6_8所示,一種空調室外機中的軸流風扇2、導風圈3和散熱器4的安裝相對位置示意圖,導風圈3的右上部安裝散熱器4,散熱器4的翅片4-2的安裝方向與軸流風扇2的軸線方向相垂直,即散熱器4的翅片4-2與氣流方向相平行,這樣就不會阻礙氣流的運動,增強散熱效果。翅片4-2靠近導風圈3 —側的角部設為弧形角部4-2-1,每個翅片4_2靠近導風圈3 一側的角部均設計為內凹的弧形邊緣,而且弧形邊緣與導風圈3的邊緣距離相等。當然,翅片4-2的厚度還可以為I. 5 2. 5mm中其他數值的厚度,翅片4_2之間的距離還可以為7、mm中其他樹值的距離,翅片4-2的片數還可以為14 19片中其他樹值的片數。不局限于上述實施例中的參數值。為了分析散熱器4附近的氣流情況,對氣流進行了數值模擬分析,分析結果發現氣流是先沿軸向運動的,然后在葉片附近受到葉片的作用,逐漸變成以周向運動為主。為了進一步說明問題,對未使用散熱器4的室外流場進行了數值模擬分析,分析結果發現氣流剛剛入流時其徑向速度比較小,基本流動主要沿來流方向,氣流快要達到葉片前緣葉尖時,氣流受徑向影響明顯的加強,氣流繼續沿出流方向流動時,受到軸流風扇2轉動影響會越來越大,使氣流在葉片的外圓的切向方向上的速度分量越來越大,即垂直于出流方向的速度矢量越來越大,接近導風圈3時氣流的速度減弱,受到導風圈3的分流作用,越過導風圈3后,速度減弱更多,在箱體的角上形成渦流,速度變得很小。原散熱器I的翅片4-2間的氣流的運動只有在剛進入散熱片的時候速度比較大,而且越靠近散熱片下沿,其流動性越好,而散熱片間的大部分區域(主要是風扇的吸風區域)的流體的流動性都很差。同樣對本技術所述新型結構的散熱器4的室外流場進行數值模擬,發現散熱器4的翅片4-2間的氣流運動只有在靠近葉片的區域才有明顯的速度,才能起到散熱的作用,這個區域主要集中在吸力面葉尖位置到導風圈3之間。通過對比可以發現氣流在葉片的吸力面葉尖和導風圈3之間的區域是主要的氣流運動區域,做周向運動,氣流在葉片的吸力面左側(即來流方向)及導風圈3包絡范圍內的氣流主要是沿流道方向運動,而且在散熱器高度覆蓋范圍內,越靠近葉片的區域即距葉輪輪轂軸向距離越短時,速度越大。考慮到要充分利用氣流進行散熱及節省成本,因而設計成本技術所述的空調室外機中的散熱器結構。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技術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 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軸流風扇,導風圈,所述導風圈的上部一側設有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安裝板以及固定在安裝板上的若干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安裝方向與所述軸流風扇的軸線方向相垂直。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靠近導風圈一側的角部設為弧形。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靠近導風圈一側的角部設為內凹的弧形邊緣。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設為弧形的角部一側與導風圈的邊緣距離相等。5.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厚度為1.5 2. 5mm。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厚度為2mm。7.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之間的距離為7 9mm。8.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之間的距離為8mm。9.根據權利要求1-4中任一項所述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片數為14 19片。10.根據權利要求9所述空調室外機,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片數為16片。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空調室外機,可以解決現有技術存在的散熱器的散熱效果不好的問題。技術方案,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軸流風扇,導風圈,所述導風圈的上部一側設有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安裝板以及固定在安裝板上的若干翅片,所述翅片的安裝方向與所述軸流風扇的軸線方向相垂直。本技術所述空調室外機由于采用了新型結構的散熱器,對電子模塊的散熱效果明顯增強,對使用本技術所述空調室外機中的散熱器的電子模塊測量溫度,較使用原散熱器的電子模塊溫度低了1.5℃~2.5℃。文檔編號F24F1/18GK202757212SQ2012204304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空調室外機,包括軸流風扇,導風圈,所述導風圈的上部一側設有散熱器,所述散熱器包括安裝板以及固定在安裝板上的若干翅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翅片的安裝方向與所述軸流風扇的軸線方向相垂直。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娟,劉麗偉,徐超,趙可可,
申請(專利權)人:海信山東空調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