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水流開關,包括水閥,其特征是,所述水閥內側設置有水流通道,外側設置開關座與微動開關連接,水流通道內設置有第一磁塊,微動開關與開關座之間設置有第二磁塊,第一磁塊與第二磁塊同極相向設置;第一磁塊外還覆蓋有防水套。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1)此水流開關無需脈沖、無需除水流推動力以外的外在壓力就能實現電源啟動和閉合,有效的提高水流開關的耐用性和穩定性;(2)此水流開關能讓產品實現無方向要求安裝,極大減小產品的安裝難度和安裝要求,并且能減小因安裝失誤而導致的安全隱患;(3)此結構能有效的防止因開關內的磁鐵潮解消磁而導致的使用壽命不長和穩定性不足。(*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水流開關,特別是一種通過水流壓力啟動電源部分的水流開 關。
技術介紹
中國專利號CN200920119835. 3于2010年2月3日公開一種水流開關,它包括閥體、外殼和常閉微動開關,閥體頂部固定在底板下面,槳擺伸入閥體,槳擺上部與波紋管焊接,槳擺下部一側固定調節槳片,槳擺頂部與彈簧架連接,常閉微動開關夾在兩塊支撐板中間,支撐板固定在底板上,一側的支撐板外面有支架,支架、支撐板、常閉微動開關、支撐板一起鉚接,常閉微動開關與彈簧架之間有開關杠桿板,小調節螺絲裝在開關杠桿板前端,小調節螺絲下端頂住彈簧架,大調節螺絲通過支架前部,大調節螺絲下部與彈簧座配合,拉伸彈簧上端連接彈簧座、下端鉤在彈簧架前部。該結構復雜,靈敏度低,有待改進。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合理、安全可靠、靈敏度高的水流開關,以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之處。按此目的設計的一種水流開關,包括水閥,其特征是,所述水閥內側設置有水流通道,外側設置開關座與微動開關連接,水流通道內設置有第一磁塊,微動開關與開關座之間設置有第二磁塊,第一磁塊與第二磁塊同極相向設置;第一磁塊外還覆蓋有防水套,防水套有效的防止第一磁塊因觸水所導致的磁鐵潮解,提高水流開關的使用壽命和穩定性。所述防水套由前蓋和后蓋構成,第一磁塊封裝在前、后蓋內。當然,防水套也可以由上下兩個蓋體構成。所述前蓋和后蓋通過螺紋連接。所述水閥呈管狀,其一端敞開形成進水孔,另一端封閉并與開關座連接,管體至少一側設置有出水孔,出水孔與進水孔之間形成所述水流通道。所述開關座外側正對第一磁塊的位置導向滑槽,第二磁塊前后滑動設置在導向滑槽中;微動開關固定設置在開關座上,其開關按鈕指向第二磁塊。所述水流開關還包括與液體加熱器相接的三通管接頭,三通管接頭的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分別為進水口和出水口,水閥連接在第二接口上,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通過水閥的水流通道連通。所述三通管接頭呈7字形,其上端設置有第三接口,內部第一接口與第三接口之間設置有限位臺階;水閥插接在第二接口內,水閥進水孔端面與限位臺階之間壓接有密封墊,水閥出水孔與第三接口連通。所述水閥外圍與第二接口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如下(I)此水流開關無需脈沖、無需除水流推動力以外的外在壓力就能實現電源啟動和閉合,有效的提聞水流開關的耐用性和穩定性;(2)此水流開關能讓產品實現無方向要求安裝,極大減小產品的安裝難度和安裝要求,并且能減小因安裝失誤而導致的安全隱患;(3)此結構能有效的防止因開關內的磁鐵潮解消磁而導致的使用壽命不長和穩定性不足。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實施例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裝配后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縱向剖視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另一工作狀態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描述。參見圖I-圖4,本水流開關,包括水閥7,所述水閥內側設置有水流通道7. 3,外側設置開關座7. 2與微動開關9連接,水流通道內設置有第一磁塊4,微動開關與開關座之間設置有第二磁塊8,第一磁塊與第二磁塊同極相向設置;第一磁塊外還覆蓋有防水套。防水套由通過螺紋連接的前蓋3和后蓋5構成,第一磁塊4封裝在前、后蓋內。水閥7呈管狀,其一端敞開形成進水孔7. 5,另一端封閉并與開關座7. 2連接,管體一側設置有出水孔7. 1,出水孔與進水孔之間形成所述水流通道7. 3。第一磁塊4外設置有磁浮子盒,磁浮子盒由相互密封連接的磁浮子前蓋3和磁浮子后蓋5構成。開關座7. 2外側正對第一磁塊4的位置導向滑槽7. 4,第二磁塊8前后滑動設置在導向滑槽中;微動開關9固定設置在開關座上,其開關按鈕9. I指向第二磁塊。水流開關還包括與液體加熱器相接的三通管接頭1,三通管接頭的第一接口 I. I和第三接口 I. 3分別為進水口和出水口,水閥7連接在第二接口 I. 2上,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通過水閥的水流通道7. 3連通。三通管接頭I呈7字形,其上端設置有第三接口 I. 3,內部第一接口 I. I與第三接口之間設置有限位臺階1.5 ;水閥7插接在第二接口 1.2內,水閥進水孔7. 5端面與限位臺階之間壓接有密封墊2,水閥出水孔7. I與第三接口連通。水閥7外圍與第二接口 I. 2內壁之間設置有密封圈6。上述三通管接頭I的第三接口 I. 3處還設置有法蘭盤I. 4,三通管接頭I可通過法蘭盤I. 4與液體加熱器連接;當有足夠水流壓力經過三通管接頭I時,水閥內的水流通道7. 3被打開,同時液體加熱器的電源接通,開始工作。其工作原理是參見圖3,當三通管接頭I的第一接口 1.1 (進水口)內水壓力不足以克服第一磁塊4與第二磁塊8的排斥力時,微動開關9的開關按鈕9. I頂開第二磁塊8,第一磁塊4受到第二磁塊8的排斥力,連通磁浮子盒封堵在水閥進水孔處,使到水流通道7.3不通,即三通管接頭I的第一接口 I. I (進水口)與第三接口 I. 3 (出水口)之間不能連通,同時,微動開關處于開路狀態。參見圖4,當三通管接頭I的第一接口 1.1 (進水口)內水壓力可克服第一磁塊4與第二磁塊8的排斥力時,第一磁塊受到水壓作用,并向后移動,使被封堵的水閥進水孔7. 5打開并與出水孔7. I連通,同時,由于第二磁塊8受到第一磁塊4的排斥力,第二磁塊8向后滑動并按下微動開關9的開關按鈕9. 1,微動開關處于導通狀 態。權利要求1.一種水流開關,包括水閥(7),其特征是,所述水閥內側設置有水流通道(7. 3),外側設置開關座(7. 2)與微動開關(9)連接,水流通道內設置有第一磁塊(4),微動開關與開關座之間設置有第二磁塊(8),第一磁塊與第二磁塊同極相向設置;第一磁塊外還覆蓋有防水套。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水流開關,其特征是,所述防水套由前蓋(3)和后蓋(5)構成,第一磁塊(4)封裝在前、后蓋內。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水流開關,其特征是,所述前蓋(3)和后蓋(5)通過螺紋連接。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水流開關,其特征是,所述水閥(7)呈管狀,其一端敞開形成進水孔(7. 5),另一端封閉并與開關座(7. 2)連接,管體至少一側設置有出水孔(7. I),出水孔與進水孔之間形成所述水流通道(7. 3)。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水流開關,其特征是,所述開關座(7.2)外側正對第一磁塊(4)的位置導向滑槽(7. 4),第二磁塊(8)前后滑動設置在導向滑槽中;微動開關(9)固定設置在開關座上,其開關按鈕(9. I)指向第二磁塊。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水流開關,其特征是,所述水流開關還包括與液體加熱器相接的三通管接頭(1),三通管接頭的第一接口(1.1)和第三接口(1.3)分別為進水口和出水口,水閥(7)連接在第二接口(1.2)上,第一接口和第三接口通過水閥的水流通道(7.3)連通。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水流開關,其特征是,所述三通管接頭(I)呈7字形,其上端設置有第三接口(I.3),內部第一接口(1.1)與第三接口之間設置有限位臺階(1.5);水閥(7)插接在第二接口(1.2)內,水閥進水孔(7.5)端面與限位臺階之間壓接有密封墊(2),水閥出水孔(7. I)與第三接口連通。8.根據權利要求6或7所述水流開關,其特征是,所述水閥(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水流開關,包括水閥(7),其特征是,所述水閥內側設置有水流通道(7.3),外側設置開關座(7.2)與微動開關(9)連接,水流通道內設置有第一磁塊(4),微動開關與開關座之間設置有第二磁塊(8),第一磁塊與第二磁塊同極相向設置;第一磁塊外還覆蓋有防水套。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連光輝,陳樂騰,
申請(專利權)人:連光輝,陳樂騰,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