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坡地栽植果樹的方法,其步驟是:一、園址選擇:坡度小于20°的坡地為栽植地域;二、園址的土壤的改善:行間生草,防止水土流失,刈割后當作綠肥返還果園,進一步改善果園土壤環境,培肥地力;三、園址地域功能的規劃:在園址地域上規劃出栽植小區、道路、排灌系統的設置、管理用房、工具和農資用房、包裝場、配藥池和防護林帶;四、苗木定植栽植:根據栽植果樹品種確定栽植密度、栽植方法和果樹支架設置,在栽植小區內栽植果樹,對坡地進行了規劃區域,改善了坡地土壤,按行或列栽植果樹,不再進行梯田式栽植,因此方便了機械裝置的作業,保持了坡地原有地貌。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栽植果樹的方法,尤其是一種。
技術介紹
果品生產是農林業中最重要的一個環節,保證了人們的生活需求,也滿足了人們的身體需求,因此栽植果樹的方法是一種農林業種植方法,在現有的栽植果樹的方法一般都是在平整土壤地上,但在山嶺土壤地上栽植果樹還沒有形成規模,山嶺地果園具有土壤瘠薄、有機質含量低、灌溉困難、水土易流失等缺點,現有的方法一般采取修筑梯田的辦法;梯田建園模式在一定時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這種建園模式在建園期間花費大量的人 力物力,且管理費工、費時、不便于機械化操作。這與世界蘋果產業機械化、集約化的發展趨勢相違背,不利于山嶺地蘋果產業的持續性發展。針對上述問題,結合國外和蓬萊園藝場坡地建園的經驗,總結提出了坡地建園生草免耕肥水一體化栽培技術,該技術克服了梯田建園模式的不足,具有節省人力物力、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易于開展機械化操作、減少水土流失和涵養水源等優點。在山嶺地大力推廣這一先進技術模式,對于推動山嶺地區蘋果栽培管理制度與國際接軌,促進山嶺地區蘋果產業向機械化、集約化的生產方式轉變具有重大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技術缺點,本專利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因此方便了機械裝置的作業,保持了坡地原有地貌。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取的技術方案是其步驟是一、園址選擇坡度小于20°的坡地為栽植地域;二、園址的土壤的改善行間生草,防止水土流失,劉割后當作綠肥返還果園,進一步改善果園土壤環境,培肥地力;三、園址地域功能的規劃在園址地域上規劃出栽植小區、道路、排灌系統的設置、管理用房、工具和農資用房、包裝場、配藥池和防護林帶;四、苗木定植栽植根據栽植果樹品種確定栽植密度、栽植方法和果樹支架設置,在栽植小區內栽植果樹。由于設計了上述的方法,對坡地進行了規劃區域,改善了坡地土壤,按行或列栽植果樹,不再進行梯田式栽植,因此方便了機械裝置的作業,保持了坡地原有地貌。本專利技術設計了,其步驟是 一、園址選擇 選擇以壤土和沙壤土為宜、土層深度60cm以上、土壤酸堿度以6. 5 7. 8之間、有機質含量在I. 0%以上、背風向陽、通風良好、晚霜凍害輕、冰雹發生少、坡度小于20°的山陵地進行坡地建園。二、園址的土壤的改善 選用生長迅速、植株較矮小、主根分布較淺、須根多的苜蓿、三葉草或黑麥草等,在3 4月份或8 9月份進行播種,墑情好時采用撒播,墑情差時,采用帶水淺溝播種,并覆蓋地膜。在生草的前2-3年,氮肥增加10%- 15%,生草3年后,肥料的投入減少15%。生草后要定期刈割,控制草體生長高度不超過30cm,留草高度為8-lOcm,刈割后,鋪于樹盤內作為綠月巴,每年可收割4 6次。三、園地規劃 園地規劃包括栽植小區的劃分、道路及排灌系統的設置、管理用房和工具和農資用房和包裝場和配藥池等建筑物設置、防護林帶的營建,道路的規劃要適應果園機械化管理和果品運輸的要求。I、防護林帶的建設 大型果園可設主林帶和副林帶,主林帶與當地主導風向相垂直或成300以內的偏角,副林帶與主林帶相垂直;如果園地面積不大,可環果園種植防護林。2、道路的鋪設 園地的道路系統包括主路、干路和支路。大型園地要求主路位置適中,貫穿全園,主路寬4-6m,可通過大型汽車,便于運輸產品和肥料。干路寬3-4m,可通過馬車或小型汽車及農機耕具等,干路多為小區邊界線。支路一般為行間寬為Im左右,為人行道,可方便人進行采收、噴藥、修剪等作業。3、排灌技術 滴灌系統主要由機井、泵房、施肥系統、過濾系統、量水裝置、主管道、支管道、毛管和滴頭組成。主管道可選擇工程壓力在I- 2M pa的PVC管材,支管道可選擇工程壓力在O. 4MPa、管徑為63的厚壁PE管,毛管選擇管徑18的壓力補償式滴灌管,滴頭流量以6-8L/H為宜。毛管沿垂直等高線方向布置,每行樹布置2條毛管,每棵果樹布置4個滴頭。四、苗木定植技術 I、石占木選擇 喬砧選擇平陰甜茶或八棱海棠;矮砧選擇M26或者M9。2、苗木選擇 選用品種純正、根系大而完整、枝干粗壯充實、芽眼飽滿的3年生大苗(苗木高度在I. 2m以上,干徑2. 5cm左右,根系健壯,側根發達,除了有較強的主根系外,還有4_5條大側根,并帶有較多須根),栽植時期應該延后,有條件的地方,一般在萌芽后的花期,通常將苗木放在冷庫或溫度較低的地方。集約化栽培的蘋果園,選擇花量大、花粉多、開花早、授粉效果好的專用授粉樹進行授粉;規模小的果園可選擇適宜的栽培品種作為授粉樹。3、立支柱栽培技術 沿行向每隔20m立直徑2. 5寸鋼管(高度4m),埋土深度50cm,在每兩根粗鋼管中間,按照株距埋直徑6分鋼管(高度4m),埋土深度50cm,分別在鋼管離地lm、I. 5m、2m、2. 5m和3m處打孔,孔徑大小以能自由穿過O. 5mm的鋼絞線為宜,沿行向從孔徑內穿過鋼絞線 4、栽植密度 栽植密度見表I。表I不同類型砧木和品種組合適宜株行距權利要求1.一種;其特征是其步驟是一、園址選擇坡度小于20°的坡地為栽植地域;ニ、園址的土壌的改善行間生草,防止水土流失,劉割后當作緑肥返還果園,進一歩改善果園土壤環境,培肥地力;三、園址地域功能的規劃在園址地域上規劃出栽植小區、道路、排灌系統的設置、管理用房、工具和農資用房、包裝場、配藥池和防護林帯;四、苗木定植栽植根據栽植果樹品種確定栽植密度、栽植方法和果樹支架設置,在栽植小區內栽植果樹。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其特征是其步驟是一、園址選擇 選擇以壤土和沙壤土為宜、土層深度60cm以上、土壌酸堿度以6. 5 7. 8之間、有機質含量在I. 0%以上、背風向陽、通風良好、晚霜凍害輕、冰雹發生少、坡度小于20°的山陵地進行坡地建園。 ニ、園址的土壌的改善 選用生長迅速、植株較矮小、主根分布較淺、須根多的苜蓿、三葉草或黒麥草等,在3 4月份或8 9月份進行播種,墑情好時采用撒播,墑情差吋,采用帶水淺溝播種,井覆蓋地膜。在生草的前2-3年,氮肥增加10%- 15%,生草3年后,肥料的投入減少15%。生草后要定期刈割,控制草體生長高度不超過30cm,留草高度為8-lOcm,刈割后,鋪于樹盤內作為綠月巴,姆年可收割4 6次。三、園地規劃 園地規劃包括栽植小區的劃分、道路及排灌系統的設置、管理用房和工具和農資用房和包裝場和配藥池等建筑物設置、防護林帶的營建,道路的規劃要適應果園機械化管理和果品運輸的要求。(1)、防護林帶的建設 大型果園可設主林帶和副林帶,主林帶與當地主導風向相垂直或成300以內的偏角,副林帶與主林帶相垂直;如果園地面積不大,可環果園種植防護林。(2)、道路的鋪設 園地的道路系統包括主路、干路和支路。大型園地要求主路位置適中,貫穿全園,主路寬4-6m,可通過大型汽車,便于運輸產品和肥料。干路寬3-4m,可通過馬車或小型汽車及農機耕具等,干路多為小區邊界線。支路一般為行間寬為Im左右,為人行道,可方便人進行采收、噴藥、修剪等作業。(3)、排灌技術 滴灌系統主要由機井、泵房、施肥系統、過濾系統、量水裝置、主管道、支管道、毛管和滴頭組成。主管道可選擇工程壓カ在I- 2M pa的PVC管材,支管道可選擇工程壓カ在0.4MPa、管徑為63的厚壁PE管,毛管選擇管徑18的壓カ補償式滴灌管,滴頭流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坡地栽植果樹的方法;其特征是:其步驟是:一、園址選擇:?坡度小于20°的坡地為栽植地域;二、園址的土壤的改善:行間生草,防止水土流失,刈割后當作綠肥返還果園,進一步改善果園土壤環境,培肥地力;三、園址地域功能的規劃:在園址地域上規劃出栽植小區、道路、排灌系統的設置、管理用房、工具和農資用房、包裝場、配藥池和防護林帶;四、苗木定植栽植:根據栽植果樹品種確定栽植密度、栽植方法和果樹支架設置,在栽植小區內栽植果樹。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聶佩顯,王金政,徐月華,路超,楊興華,薛曉敏,
申請(專利權)人:山東省果樹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