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爬錐式三角懸臂支架,它是由三角架、爬錐螺栓、錐形螺母、鋼板、鋼網和固定座構成,所述固定座通過螺絲與錐形螺母的配合固定在墩身的側面上,所述三角架一側的上端與固定座鉸接,其一側的下端通過螺絲固定在墩身的側面上。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整個支架材的料使用量小,損耗率低,并可多次周轉使用,降低施工成本;支架為拼裝式銷接結構,搭設、拆除的時間短,施工效率高,可縮短工序轉換時間;采用錐形螺母,可拆除后修補墩身,預埋孔洞小,修補方便,對墩身外觀影響小;尤其是鋼板和鋼網在墩身內的預埋,可有效防止墩身在承載時裂縫,提高了墩身的抗剪切力和抗壓能力,同時又加強了爬錐螺栓的鉚固性,為現澆箱梁的懸臂支撐提供了可能。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建筑行業所用的支架,尤其涉及一種連續剛構箱梁施工所用的支架。
技術介紹
中國知識產權局于2011年7月13日公開了公開號為CN102121233A的專利申請文獻,該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橋梁現澆箱梁施工方法,其特點是施工方法包括現澆箱梁下部地基處理、支架的搭設、箱梁側模板的支撐和箱梁混凝土的澆注;地基處理采用灰土對地基進行換填;支架下部采用方木支撐,對支架內力進行擴散,支架順橋向、橫橋向、高度方向布置,支架與箱梁底部間設置兩層方木進行支撐;箱梁側模板的支撐采用定型鋼模板;箱梁混凝土的澆注采用兩次澆注的工藝進行施工。所述的橋梁現澆箱梁施工方法,其特點是地 基處理采用灰土對地基進行換填時,采用三步三七灰土對地基進行換填,每步厚度為20 -40cm,總的處理厚度為80 - 100cm,采用機械設備進行壓實,采用原位地基承載力檢測設備進行承載力檢測,地基承載力250 - 500kPa。支架下部的方木截面尺寸為15 — 25X15 一24cm。上述連續剛構箱梁的施工,主要是采用落地式的鋼管支架或木支架對現澆箱梁進行支撐,該類支架存在以下缺陷與不足1、材料使用量大,周轉效率低、材料損耗大,尤其是鋼管損耗特別大,大大增加施工成本。2、支架搭設、拆除的時間較長,施工效率低,嚴重影響工序轉換時間。3、該類支架搭接過程中,對現場工人焊接要求高,高空作業面多,難以保證高空作業時的焊接質量及作業安全。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克服上述之不足,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可加快施工效率、降低材料損耗率、減少施工控制點、可多次周轉使用、節約施工成本的爬錐式三角懸臂支架。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 爬錐式三角懸臂支架,它是由三角架、爬錐螺栓、錐形螺母、鋼板、鋼網和固定座構成,所述爬錐螺栓水平預埋在墩身的上部,所述鋼網豎向預埋在墩身內并且靠近爬錐螺栓的后端,鋼網的表面與所述爬錐螺栓垂直,鋼板設在爬錐螺栓的前端,錐形螺母預埋在墩身內,其一端與爬錐螺栓的前端螺紋連接,另一端與墩身的側面平齊,所述固定座通過螺絲與錐形螺母的配合固定在墩身的側面上,所述三角架一側的上端與固定座鉸接,其一側的下端通過螺絲固定在墩身的側面上。所述三角架是由多個三角桁架和橫聯構成,多個三角桁架之間相互平行和間隔分布并通過橫聯連接成一個整體,每個三角桁架的上端對應一個所述的固定座。所述墩身的側面上固定有一條橫向放置的槽鋼,所述每個三角桁架的下端頂壓在槽鋼的表面并用螺絲固定。所述每個固定座包括有方形底板和耳板,耳板固定在方形底板的板面上,方形底板對應四個所述的爬錐螺栓和錐形螺母,通過四個螺絲與四個錐形螺母的配合將方形底板固定,所述三角桁架的一側上端通過銷軸與耳板鉸接。所述固定座上還設有多個加強鋼板,多個加強鋼板分布在耳板的兩側。所述三角桁架是由三角形邊框、多個腹桿、連接板和加強板構成,多個腹桿在三角形邊框中以三角形的結構連接,連接板設在各個腹桿之間的焊接處的兩側面上,加強板設在三角形邊框表面且靠近鉸接點的位置。所述三角形邊框的直角邊的長度為300cm,另一直角邊的長度為750cm。所述三角桁架是由16Mn鋼材料制成;銷軸采用40Cr鋼材料制成。所述鋼網是由直徑為16mm,長度為50cm的錨筋交錯制成。 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1、結構設計合理,桁架式結構可盡量利用材料強度特性,整個支架材的料使用量小,損耗率低,并可多次周轉使用,降低施工成本。2、支架為拼裝式銷接結構,搭設、拆除的時間短,施工效率高,可縮短工序轉換時間。3、搭設過程中對工人的技術要求低,只需對節點進行銷接拼裝操作。現場高空作業面少,高空作業時間短,施工過程中的安全風險小。4、采用錐形螺母,可拆除后修補墩身,預埋孔洞小,修補方便,對墩身外觀影響小;5、尤其是鋼板和鋼網在墩身內的預埋,可有效防止墩身在承載時裂縫,提高了墩身的抗剪切力和抗壓能力,同時又加強了爬錐螺栓的鉚固性,為現澆箱梁的懸臂支撐提供了可能;6、本專利技術中的三角桁架中,增設了連接板和加強板并采用16Mn鋼材料制成,大大增強了三角桁架的承載能力,使之更加安全可靠。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 圖2為圖I所示三角架的結構示意 圖3為圖I所不的爬維螺檢和固定座的結構不意 圖4為圖3所示的側視 圖5為圖2所示的三角祐1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三角架;2、爬錐螺栓;3、錐形螺母;4、鋼網;5、鋼板;6、固定座;7、墩身;8、墩身的側面;9、三角桁架;10、橫聯;11、螺絲;12、槽鋼;13、方形底板;14、耳板;15、加強鋼板;16、銷軸;17、橫箱梁;18、三角形邊框;19、腹桿;20、連接板;21、加強板。具體實施例方式如圖1、3、4所示,爬錐式三角懸臂支架,它是由三角架I、爬錐螺栓2、錐形螺母3、鋼板5、鋼網4和固定座6構成,所述爬錐螺栓2水平預埋在墩身7的上部,所述鋼板5豎向預埋在墩身7內并且靠近爬錐螺栓2的前端,鋼板5的表面與所述爬錐螺栓2垂直,鋼網4設在爬錐螺栓2的前端,錐形螺母3預埋在墩身7內,其一端與爬錐螺栓2的前端螺紋連接,另一端與墩身的側面8平齊。如圖I、2、5所示,所述三角架I是由7個三角桁架9和橫聯10構成,所述三角桁架的直角邊的長度為300cm,另一直角邊的長度為750cm。多個三角桁架9之間相互平行和間隔分布并通過橫聯10連接成一個整體。所述三角桁架9是由三角形邊框18、多個腹桿19、連接板20和加強板21構成,多個腹桿19在三角形邊框18中以三角形的結構連接,連接板20設在各個腹桿19之間的焊接處的兩側面上,加強板21設在三角形邊框18的表面且靠近鉸接點的位置。每個三角桁架9的上端對應一個固定座6。所述每個固定座6包括有方形底板13和耳板14,耳板14固定在方形底板13的板面上,方形底板13對應四個所述的爬錐螺栓2和錐形螺母3,通過四個螺絲11與四個錐形螺母3的配合將方形底板13固定在墩身的側面8上。所述固定座6上還設有多個加強鋼板15,多個加強鋼板15分布在耳板14的兩側,所述三角桁架9 一側的上端通過銷軸16與固定座6中的耳板14鉸接,所述墩身7的側面上固定有一條橫向放置的槽鋼12,所述每個三角桁架9的下端頂壓在槽鋼12的表面并用螺絲固定。具體施工應用的步驟如下 I、預埋爬錐螺栓及鋼板墩身施工時,根據支架設計圖紙進行測量放樣,準確預埋塊支架墩身預埋件。墩身施工完成后須對墩身預埋鋼筋采取水泥漿防護.對精軋螺紋進行防銹處理。預埋爬錐螺栓為4顆一組,預埋時必須保證4顆爬錐螺栓間距的準確才能與固定座 螺栓孔對應安裝;墩身外側設置三角桁架作為受力托架,預埋時必須保證預埋點爬錐螺栓高度一致,處于同一平面,才能保證桁架片均衡受力。爬錐螺栓必須緊貼墩身,確保爬錐螺栓的端面與墩身砼表面平齊。2、固定座安裝澆砼完成后,拆除爬錐螺栓安裝螺栓及定位鋼板,模板拆除后進行固定座安裝。固定座與爬錐通過M42高強螺栓連接,采用扭矩扳手進行鎖緊,單顆螺栓扭矩力按200N. m控制,保證固定座壓緊墩身砼表面,改善4顆高強螺栓的受力不均衡問題。 3.三角桁架的安裝固定座安裝完成后即可安裝三角桁架。4.上層結構支架安裝墩身外側三角桁架上層鋪設工字鋼作為模板支承結構。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爬錐式三角懸臂支架,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三角架、爬錐螺栓、錐形螺母、鋼板、鋼網和固定座構成,所述爬錐螺栓水平預埋在墩身的上部,所述鋼網豎向預埋在墩身內并且靠近爬錐螺栓的后端,鋼網的表面與所述爬錐螺栓垂直,鋼板設在爬錐螺栓的前端,錐形螺母預埋在墩身內,其一端與爬錐螺栓的前端螺紋連接,另一端與墩身的側面平齊,所述固定座通過螺絲與錐形螺母的配合固定在墩身的側面上,所述三角架一側的上端與固定座鉸接,其一側的下端通過螺絲固定在墩身的側面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張寶剛,王登桂,毛志堅,劉志峰,魏楚凱,何海群,
申請(專利權)人:廣東省長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