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豎向承載力高的自復位組合型隔震裝置,包括滑動面板、滑動體、彈性橡膠體和聯接板,滑動面板位于上部,為隔震裝置的上端板,聯接板位于下部,為隔震裝置的下端板,滑動面板和聯接板之間形成容置空間,滑動體和彈性橡膠體位于容置空間內,滑動體位于容置空間的中部區域,滑動體的頂部與滑動面板的下表面相接觸,滑動體的底部與聯接板相聯接,彈性橡膠體為多個,多個彈性橡膠體均勻布置在容置空間的邊緣區域,位于滑動體的外圍,每個彈性橡膠體的上、下端分別與滑動面板和聯接板相聯接,滑動體與多個彈性橡膠體呈水平點陣狀分布。當隔震裝置另設防塵裝置時可倒置使用。采用該隔震裝置的被保護結構在地震時能降低結構反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抗震
,為解決建筑抗震提供了一種豎向承載力高的自復位組合型隔震裝置。
技術介紹
強烈地震是威脅人類的嚴重自然災害之一,抗震最有效的構想是把結構物和地面隔離開,在發生地震時,既可保證結構安全,也能保護結構內部設備設施不受破壞,現代隔震技術實現了該思想。水平隔震技術原理是通過在下部結構與上部結構之間設置隔震層來改變整體結構的動力特性。一般地震的周期大多在0. f Is之間,而一般傳統建筑的基本振動周期也大都在此范圍內,因此會有較大的地震作用。隔震系統因水平剛度較小,可延長上部結構的周期至3s以上,使建筑物因地震而產生的反應大量減小,隔震系統同時由阻尼器變形而吸收地震能量,因此可降低隔震層的位移反應,使隔震結構的振動衰減迅速,而達到 保護建筑結構物的目的。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豎向承載力高的自復位組合型隔震裝置,采用該隔震裝置的被保護結構或大型設備其地震作用下反應可大大降低,而保護被其地震作用下的安全。本專利技術上述目的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的一種豎向承載力高的自復位組合型隔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隔震裝置包括滑動面板、滑動體、彈性橡膠體和聯接板,所述滑動面板位于上部,為隔震裝置的上端板,所述聯接板位于下部,為隔震裝置的下端板,所述滑動面板和聯接板之間形成容置空間,所述滑動體和彈性橡膠體位于所述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滑動體位于容置空間的中部區域,滑動體的頂部與滑動面板的下表面相接觸,滑動體的底部與聯接板相聯接,所述彈性橡膠體為多個,多個彈性橡膠體均勻布置在容置空間的邊緣區域,位于滑動體的外圍,每個彈性橡膠體的上、下端分別與所述的滑動面板和聯接板相聯接,所述滑動體與多個彈性橡膠體呈水平點陣狀分布。本專利技術隔震裝置中,滑動體和滑動面板承受豎向荷載;彈性橡膠體不承受豎向荷載,僅提供水平剛度和實現復位功能。該隔震裝置豎向承載力高,滑動體豎向設計面壓可達20MPa^30MPa ;彈性橡膠體因不承受豎向荷載,其加工制作簡單,可大大節省成本。隔震裝置具有確定的第一剛度和第二剛度,克服了彈性滑板支座屈服后剛度為0的缺陷。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的隔震裝置為橫截面為正方形的長方體結構,所述的彈性橡膠體一般可采用四個,四個彈性橡膠體可設于容置空間的四個邊角處,當需要調整隔震層的水平剛度時,彈性橡膠體的數量可進行調整。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的滑動體由橡膠支座和四氟板組成,所述的橡膠支座由位于上部的上封板、位于下部的下封板、位于中部的內部鋼板以及橡膠層整體硫化而成,其中,所述的四氟板嵌裝在上封板中,四氟板的上表面與滑動面板的下表面相接觸,所述的下封板與聯接板相聯接。所述的下封板與聯接板通過螺釘相聯接。所述的滑動面板由位于上部的普通鋼板以及位于下部的不銹鋼板組成,所述的不銹鋼板與普通鋼板采用焊接或螺栓聯接,不銹鋼板的下表面與四氟板的上表面相接觸。本專利技術中,所述的彈性橡膠體由位于上部的上部封板、位于下部的下部封板、位于中部的內橡膠層、穿插在上部封板上并且向上伸出的上聯接螺桿以及穿插在下部封板上并且向下伸出的下聯接螺桿整體硫化而成,其中,上聯接螺桿向上伸出的伸出端通過聯接螺母聯接在所述的滑動面板上,下聯接螺桿向下伸出的伸出端通過聯接螺母聯接在所述的聯接板上。當隔震裝置另設防塵裝置時,該隔震裝置可倒置使用。·與現有隔震裝置相比,本專利技術的優點在于(1)裝置承載力高;(2)裝置本身具有自復位功能;(3)裝置中彈性橡膠體生產工藝可大大簡化,易于生產和實施;(4)裝置成本低。附圖說明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專利技術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隔震裝置實施例一的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隔震裝置實施例一中彈性橡膠體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隔震裝置實施例一中滑動面板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隔震裝置實施例一中滑動體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隔震裝置實施例一的工程現場施工圖;圖6是本專利技術隔震裝置實施例一的又一工程現場施工圖;圖7是本專利技術隔震裝置實施例二中滑動體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說明I為彈性橡膠體、2為滑動面板、3為滑動體、4為聯接板、5為聯接套筒、6為上承臺、7為下承臺101為上聯接螺桿、102為上部封板、103為內橡膠層、104為下部封板、105為下聯接螺桿、106為聯接螺母201為普通鋼板、202為不銹鋼板301為四氟板、302為上封板、303為內部鋼板、304為內部橡膠層、305為下封板、306為厚肉橡膠層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如圖I至圖4所示的一種豎向承載力高的自復位組合型隔震裝置,隔震裝置整體為橫截面為正方形的長方體結構,該隔震裝置包括滑動面板2、滑動體3、彈性橡膠體I和聯接板4,滑動面板2位于上部,為隔震裝置的上端板,聯接板4位于下部,為隔震裝置的下端板,滑動面板2和聯接板4之間形成容置空間,滑動體3和彈性橡膠體I位于容置空間內,其中,滑動體3位于容置空間的中部區域,滑動體3的頂部與滑動面板2的下表面相接觸,滑動體3的底部與聯接板4相聯接,彈性橡膠體I為四個,四個彈性橡膠體I均勻布置在容置空間的邊緣區域,分別位于容置空間的四個邊角處,位于滑動體3的外圍,每個彈性橡膠體I的上、下端分別與滑動面板2和聯接板4相聯接,滑動體3與四個彈性橡膠體I呈水平點陣狀分布,滑動體3和滑動面板2承受豎向荷載,彈性橡膠體I不承受豎向荷載,僅提供水平剛度和實現復位功能。滑動體3由橡膠支座和四氟板301組成,橡膠支座由位于上部的上封板302、位于下部的下封板305、位于中部的均勻設置的三層內部鋼板303以及內部橡膠層304整體硫化而成,其中,四氟板301嵌裝在上封板302中,四氟板301的上表面與滑動面板2的下表面相接觸,下封板305與聯接板4相聯接,具體聯接方式為下封板305與聯接板4通過螺栓相聯接。 本專利技術中,滑動面板2由位于上部的普通鋼板201以及位于下部的不銹鋼板202組成,不銹鋼板202與普通鋼板201采用焊接或螺栓聯接,不銹鋼板202的下表面與四氟板301的上表面相接觸。彈性橡膠體I由位于上部的上部封板102、位于下部的下部封板104、位于中部的內橡膠層103、穿插在上部封板102上并且向上伸出的上聯接螺桿101以及穿插在下部封板104上并且向下伸出的下聯接螺桿105整體硫化而成,其中,上聯接螺桿101向上伸出的伸出端通過聯接螺母106聯接在滑動面板2上,下聯接螺桿105向下伸出的伸出端通過聯接螺母106聯接在聯接板4上。滑動體3與聯接板4采用螺栓聯接后,將四個個彈性橡膠體與聯接板4采用螺母固定,后將滑動面板2定位后用螺母將裝置組裝成整體。該實施例中滑動體3采用多層橡膠層與多層鋼板303硫化成整體式,本專利技術裝置的豎向剛度高,可用于普通建筑結構中。本實施例的工程現場安裝見圖5,圖5中聯接套筒5與隔震裝置通過聯接螺栓聯接,聯接套筒5埋在上承臺6和下承臺7中。另一工程現場安裝見圖6,圖6與圖5不同的是橡膠體I不與聯接板4聯接,而直接與下承臺7聯接,并且隔震裝置采用倒置方式,其它與圖5相同。實施例二本專利技術豎向承載力高的自復位組合型隔震裝置實施例二和實施例一不同的是,本實施例中的滑動體3如圖7所示,滑動體3由橡膠支座和四氟板301組成,所述的橡膠支座為厚肉型橡膠支座,橡膠支座由位于上部的上封板302、位于下部的下封板305、位于中部的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豎向承載力高的自復位組合型隔震裝置,其特征在于:該隔震裝置包括滑動面板、滑動體、彈性橡膠體和聯接板,所述滑動面板位于上部,為隔震裝置的上端板,所述聯接板位于下部,為隔震裝置的下端板,所述滑動面板和聯接板之間形成容置空間,所述滑動體和彈性橡膠體位于所述容置空間內,其中,所述滑動體位于容置空間的中部區域,滑動體的頂部與滑動面板的下表面相接觸,滑動體的底部與聯接板相聯接,所述彈性橡膠體為多個,多個彈性橡膠體均勻布置在容置空間的邊緣區域,位于滑動體的外圍,每個彈性橡膠體的上、下端分別與所述的滑動面板和聯接板相聯接,所述滑動體與多個彈性橡膠體呈水平點陣狀分布。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楊立新,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昭瑞減震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