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樞接裝置及具有樞接裝置的顯示裝置。該樞接裝置包括:一固定底座,其上設有一固定件,其中該固定件具有第一樞孔;摩擦組件與開關件分別設于固定件兩側,摩擦組件具有一第一摩擦件、一樞軸及多個彈性件,其中彈性件設于該第一摩擦件上,該樞軸穿設于該第一樞孔以連接開關件,旋轉組件樞設于該固定件與該第一摩擦件之間,包括一旋轉件及一第二摩擦件,該第二摩擦件固定于該旋轉件上。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結構簡單,利用相對應的摩擦片(即第一、第二摩擦片)與彈性件相組配所達成的摩擦形態即可提供支撐顯示器的重量與操作者接觸顯示器時的外力。再者,本發明專利技術所提出的樞接裝置及其可調整角度的顯示裝置具有結構穩定性高的優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樞接裝置及應用的顯示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樞接裝置及其應用的可調整角度的顯示裝置。
技術介紹
近年來,可攜式電腦、平板電腦與感觸式的人機界面,已被廣泛地應用至各種電子產品中,如全球定位系統(GPS)、個人數位助理(PDA)、行動電話(cellular phone)、平板電腦(Table PC)、銷售時點情報系統(point of sale,簡稱P0S,在歐洲又簡稱EPOS,Electronics at the Point Of Sale)、PDA 等手持式裝置。而觸控面板(Touch Panel)也逐漸地整合在銷售時點情報系統中,不論是店員以觸控方式點選產品、數量或是客戶直接透過觸控面板下訂商品、輸入訂購資料等等均可大幅提升銷售時點情報系統的效益。因此,如何使電腦的顯示屏幕或觸控面板具有方便且簡易調整角度的機構以滿足用戶不同視覺角度需求是此領域的人士努力的方向之一。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為了克服現在還沒有使電腦的顯示屏幕或觸控面板具有方便且簡易調整角度的機構的的缺陷,提供一種樞接裝置及其可調整角度的顯示裝置,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可提供無段式的固定功能,以調整不同視覺角度的功能。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一種樞接裝置,其特點在于,其包括一固定底座,其上設有一固定件,其中該固定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與該第一表面相對,及一第一樞孔,該第一樞孔穿設于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一摩擦組件,其對應于該第二表面,該摩擦組件具有一第一摩擦件、一樞軸由該第一摩擦件延伸突出及多個彈性件設于該第一摩擦件上,其中該樞軸穿設于該第一樞孔;一開關件對應于該第一表面,其中該開關件樞接于該樞軸,以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樞轉;以及一旋轉組件樞設于該固定件與該第一摩擦件之間,其中該旋轉組件包括一旋轉件及一第二摩擦件連接固定于該旋轉件上;其中,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摩擦件與該第二摩擦件之間的空隙大于等于該些彈性件的厚度,以使該旋轉組件自由樞轉;其中,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摩擦件與該第二摩擦件之間的空隙小于該些彈性件的厚度,以使該旋轉組件被限位。較佳地,該開關件具有一扳動部及兩個側翼部,該兩側翼部由該扳動部的兩側彎折成型,每一該側翼部具有一第一端緣及一第二端緣,其中,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端緣抵頂于該第一表面,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二端緣抵頂于該第一表面,該第一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小于該第二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較佳地,該旋轉件與該第二摩擦件上分別具有一第二樞孔及一第三樞孔,而該樞軸穿設于該第二樞孔與該第三樞孔,并延伸突出于該第一表面。較佳地,每一該側翼部更具有一第三端緣,其位于該第一端緣及該第二端緣之間,該第三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大于該第一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并且大于該第二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較佳地,該第二摩擦件的至少一個表面對應該些彈性件的粗糙摩擦面。本專利技術還提供了一種具有樞接裝置的顯示裝置,其特點在于,其包括一固定底座,其上設有至少一固定件,其中該固定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與該第一表面相對,及一第一樞孔,該第一樞孔穿設于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一摩擦組件,其對應該第二表面,該摩擦組件具有一第一摩擦件、一樞軸由該第一摩擦件延伸突出及多個彈性件設于該第一摩擦件,其中該樞軸穿設于該第一樞孔;一開關件對應于該第一表面,其中該開關件樞接于該樞軸,以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樞轉;—顯不器固定座,其可相對于該固定底座樞轉,該顯不器固定座包括一固定本體及至少一個旋轉組件,該旋轉組件由該固定本體所延伸,該旋轉組件樞設于該固定件與該第一摩擦件之間,該旋轉組件包括一旋轉件及一第二摩擦件,其連接固定于該旋轉件上;以及—顯不器,其固設于該固定本體;其中,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摩擦件與該第二摩擦件之間的空隙大于等于該些彈性件的厚度,以使該顯示器固定座自由樞轉;其中,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摩擦件與該第二摩擦件之間的空隙小于該些彈性件的厚度,使該些彈性件與該第二摩擦件具有摩擦干涉,以使該顯示器固定座被限位。較佳地,該開關件具有一扳動部及兩個側翼部,該兩側翼部由該扳動部的兩側彎折成型,每一該側翼部具有一第一端緣及一第二端緣,其中,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端緣抵頂于該第一表面,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二端緣抵頂于該第一表面,該第一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小于該第二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較佳地,該旋轉件與該第二摩擦件上分別具有一第二樞孔及一第三樞孔,而該樞軸穿設于該第二樞孔與該第三樞孔,并延伸突出于該第一表面。較佳地,每一該側翼部更具有一第三端緣,其位于該第一端緣及該第二端緣之間,該第三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大于該第一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并且大于該第二端緣至該開關件的樞轉中心的距離。較佳地,該第二摩擦件的至少一個表面對應該些彈性件的粗糙摩擦面。本專利技術中,上述優選條件在符合本領域常識的基礎上可任意組合,即得本專利技術各較佳實施例。本專利技術的積極進步效果在于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簡單,利用相對應的摩擦片(即第一、第二摩擦片)與彈性件相組配所達成的摩擦形態即可提供支撐顯示器的重量與操作者接觸顯示器時的外力。再者,本專利技術所提出的樞接裝置及其可調整角度的顯示裝置具有結構穩定性高的優點。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的立體分解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的開關件在第一位置的立體圖。圖2A為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的開關件在第一位置的側視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之的開關件在中間位置的立體圖。圖3A為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的開關件在中間位置的側視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的開關件在第二位置的立體圖。圖4A為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的開關件在第二位置的側視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的顯示裝置的分解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的顯示裝置的示意圖。附圖標記10固定底座101固定件1011第一表面1012第二表面1013第一樞孔11摩擦組件111第一摩擦件112樞軸113彈性件12開關件121扳動部122側翼部1221第一端緣1222第二端緣1223第三端緣13顯示器固定座130固定本體131旋轉組件1311旋轉件1312第二摩擦件1313第二樞孔1314第三樞孔20顯示器G空隙L1、L2、L3 距離具體實施例方式本專利技術提出一種樞接裝置及其可調整角度的顯示裝置,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或稱樞紐器)可利用摩擦干涉達成調整角度并加以固定的效果,以利操作者方便調整顯示角度或其他類似的功能。下面結合附圖給出本專利技術較佳實施例,以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請先參考圖I、圖5,本專利技術的樞接裝置可至少包括固定底座10、摩擦組件11、開關件12及旋轉組件131。其中開關件12的作動可使摩擦組件11與旋轉組件131達到迫緊/釋放的效果,當摩擦組件11與旋轉組件131相互迫緊時,可利用兩者之間的摩擦干涉而將旋轉組件131加以限位;另外,當摩擦組件11與旋轉組件131相互分離而互不干涉時,旋轉組件131即可自由地樞轉。具體而言,固定底座10上設有一固定件101,其中固定件101具有一第一表面1011、一第二表面1012及一第一樞孔1013,第二表面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樞接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固定底座,其上設有一固定件,其中該固定件具有一第一表面、一第二表面與該第一表面相對,及一第一樞孔,該第一樞孔穿設于該第一表面與該第二表面;一摩擦組件,其對應于該第二表面,該摩擦組件具有一第一摩擦件、一樞軸由該第一摩擦件延伸突出及多個彈性件設于該第一摩擦件上,其中該樞軸穿設于該第一樞孔;一開關件對應于該第一表面,其中該開關件樞接于該樞軸,以在一第一位置與一第二位置之間樞轉;以及一旋轉組件樞設于該固定件與該第一摩擦件之間,其中該旋轉組件包括一旋轉件及一第二摩擦件連接固定于該旋轉件上;其中,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一位置,該第一摩擦件與該第二摩擦件之間的空隙大于等于該些彈性件的厚度,以使該旋轉組件自由樞轉;其中,當該開關件位于該第二位置,該第一摩擦件與該第二摩擦件之間的空隙小于該些彈性件的厚度,以使該旋轉組件被限位。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劉德圣,林彰城,劉國光,
申請(專利權)人:環旭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環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