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透明導電膜,包括一連續的透明導電層,以及多個間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透明導電條帶,該多個透明導電條帶設置于該透明導電層表面,并與該透明導電層電接觸,所述第一方向為該透明導電膜的低阻抗方向,該透明導電膜在所述低阻抗方向上的電阻率小于該透明導電膜在其他方向上的電阻率。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透明導電膜,該透明導電膜包括多個間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透明導電條帶,通過一透明導電層相互電連接,該透明導電條帶的電阻率小于該透明導電層的電阻率。此外,本發明專利技術還涉及一種觸控面板,包括至少一層所述透明導電膜。該透明導電膜具有阻抗異向性,使用該透明導電膜的觸控面板可實現多點觸摸檢測。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透明導電膜以及使用該透明導電膜的觸控面板。
技術介紹
近年來,觸控面板(Touch Panel)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式各樣的電子產品中,如全球定位系統(GPS)、個人數字助理(PDA)、行動電話(cellular phone)及筆記本電腦等,以取代傳統的輸入裝置(如鍵盤及鼠標等),此一設計上的大幅改變,不僅提升了該等電子裝置的人機交互親和性,更因省略了傳統輸入裝置,而騰出更多空間,供安裝大型顯示面板,方便使用者瀏覽資料。 透明導電膜,作為感測觸摸的媒介,是觸控面板的重要組成元件。目前常用的透明導電膜的材料以氧化銦錫(ΙΤ0)、氧化錫(Sn02)、氧化鋅(ZnO)等為主。其中,ITO因具有高透光性、良好的導電性以及容易刻蝕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現有技術中的觸控面板通常僅實現單點觸摸檢測,且觸摸點的檢測精度不聞。
技術實現思路
有鑒于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透明導電膜以及使用該透明導電膜可實現多點觸摸檢測且可提聞觸摸點檢測精度的觸控面板。一種透明導電膜,包括一連續的透明導電層,以及多個間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透明導電條帶,該多個透明導電條帶設置于該透明導電層表面,并與該透明導電層電接觸,所述第一方向為該透明導電膜的低阻抗方向,該透明導電膜在所述低阻抗方向上的電阻率遠小于該透明導電膜在其他方向上的電阻率。—種透明導電膜,該透明導電膜包括多個間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透明導電條帶,通過一透明導電層相互電連接,該透明導電條帶在第一方向的電阻率小于該透明導電層的電阻率。一種觸控面板,包括至少一層上述透明導電膜、一基板以及多個電極,該透明導電膜設置于該基板表面,該多個電極分別與該透明導電膜電連接。相較于現有技術,本專利技術的透明導電膜具有阻抗異向性,使得觸摸點與距離不同的各個電極之間導電膜的電阻在不同方向差異較大,從而從該些電極讀取的感測信號在觸摸前后的變化值也差異較大,利用該特性可直接根據電極讀取的感測信號的變化值大小來確定一個或多個觸摸點的位置坐標。且由于該透明導電膜的阻抗異向性使與觸摸點對應的一個或多個電極的信號值在觸摸前后變化明顯,可根據該變化明顯的信號值來提高觸摸點位置坐標的檢測精度。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透明導電膜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包括不連續的透明導電條帶的透明導電膜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包含波浪狀透明導電條帶的透明導電膜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寬度變化的透明導電條帶的透明導電膜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由碳納米管與透明導電聚合物的混合漿料制成的透明導電層的透明導電膜的結構示意圖。圖6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透明導電層為碳納米管拉膜的透明導電膜的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8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的側視結構示意圖。圖9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觸控面板中觸摸點處的電壓變化曲線。主要元件符號說明 蘧明導電膜 |ι ~ 透明導電層 12 透明導電條帶 14 觸控面板 100 基板102第一電極_104 第二電極 第一側邊 —Τ 2 第二側邊 IiiI 如下具體實施方式將結合上述附圖進一步說明本專利技術。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透明導電膜以及使用該透明導電膜的觸控面板。請參閱圖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透明導電膜10,該透明導電膜10包括至少一連續的透明導電層12,以及多個透明導電條帶14間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該多個透明導電條帶14設置于該透明導電層12表面,并與該透明導電層12電接觸,所述第一方向為該透明導電膜10的低阻抗方向D,該透明導電膜10在所述低阻抗方向D上的電阻率遠小于該透明導電膜10在其他方向上的電阻率。該透明導電膜10在各個方向均可導電,并具有一個阻抗最低的方向,即低阻抗方向D。該低阻抗方向D平行于透明導電膜10表面。在所述低阻抗方向上的電阻率相較于其他平行于透明導電膜10表面的方向的電阻率較小。由于該透明導電膜10在不同方向上的電阻率不同,從而使該透明導電膜10具有阻抗異向性。在所述透明導電膜10中,所述多個透明導電條帶14之間通過所述透明導電層12電連接。該透明導電層12優選為阻抗各向同性導電層,即該透明導電層12在平行于透明導電膜10表面的各個方向上的電阻率相同。優選地,該透明導電層12為均勻連續的層狀結構。此外,該透明導電層12的電阻率大于該透明導電條帶14長度延伸方向的電阻率。該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透明導電條帶14的電阻率與該透明導電層14的電阻率的比可為1:100至1:1000。優選地,該比值可為1:100至1:400。該透明導電層12也可為一阻抗異向性導電層,如由拉取一碳納米管陣列獲得的碳納米管拉膜。該阻抗異向性的透明導電層12在平行于該透明導電層12表面的至少一方向具有最小的電阻率,且該最小電阻率大于該透明導電條帶14長度延伸方向的電阻率。該透明導電層12可為一層或多層。所述透明導電層12的層數還可根據該透明導電膜10所需的透光率調整。該透明導電條帶14可以為阻抗各向同性或阻抗各向異性的。該透明導電條帶14可以連續或不連續。所述連續是指一條所述透明導電條帶14沿所述低阻抗方向D從該透明導電層1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該透明導電條帶14的延伸方向與所述透明導電膜10的低阻抗方向為同一方向。該連續的透明導電條帶14在延伸方向的長度可大于或等于該透明導電層12在所述低阻抗方向D的長度。請參閱圖2,所述不連續是 指一條所述透明導電條帶14由多個延伸方向上間隔且基本處于一條直線上的透明導電條帶沿所述低阻抗方向D從該透明導電層12的一端延伸至另一端。該多個間隔排列的透明導電條帶可進一步提高該透明導電膜10的透光度。該透明導電層12以及所述多個透明導電條帶14的材料均為透明導電材料。該透明導電層12以及透明導電條帶14的材料可以相同或不同,只需保證該透明導電膜10在所述低阻抗方向D的電阻率小于其他方向上的電阻率。優選地,所述透明導電層12以及透明導電條帶14的材料不同,所述透明導電層12可選用具有較高電阻率的透明導電材料,所述透明導電條帶14可選取具有較低電阻率的透明導電材料。所述透明導電材料可為具有透明且導電性能的金屬氧化物、金屬氮化物、金屬氟化物、導電聚合物、含碳材料或該些材料的組合等。所述金屬氧化物可為氧化錫(SnO2)、氧化鋅(ZnO)、氧化鎘(CdO)、氧化銦(In2O3)等純金屬氧化物,或氧化銦錫(In2O3:Sn,ΙΤ0),氧化鋅銦(ZnO: In,ΙΖ0)、氧化鋅稼(ZnO:Ga,GZ0)、氧化鋅鋁(Ζη0:Α1,ΑΖ0)或氧化鈦鉭(Ti02:Ta)等摻雜的金屬氧化物,或In203-Zn0、Cdln204、Cd2Sn04、Zn2SnO4等混合金屬氧化物。所述金屬氮化物可為氮化鈦(TiN)等。所述金屬氟化物可為氟摻雜的氧化錫(SnO2:F)等。所述導電聚合物可為聚乙基雙醚噻吩(poly (3,4-ethylenedioxythiophen), PED0T)或PEDOT與聚磺苯乙烯(polystyrene sulfonate, PSS)的合成物(PED0T-PSS)等。所述含碳材料可為石墨烯或碳納米管透明導電膜等,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透明導電膜,其特征在于,該透明導電膜包括一連續的透明導電層,以及多個間隔排列且沿第一方向延伸的透明導電條帶,該多個透明導電條帶設置于該透明導電層表面,并與該透明導電層電接觸,所述第一方向為該透明導電膜的低阻抗方向,該透明導電膜在所述低阻抗方向上的電阻率小于該透明導電膜在其他方向上的電阻率。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林明田,施博盛,
申請(專利權)人:天津富納源創科技有限公司,識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