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該電路包括:第一脈沖發生電路、第二脈中發生電路、第一驅動發生電路、第二驅動發生電路和輸出電路;第一脈沖發生電路,用于將直流輸入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1的脈沖電壓;第二脈沖發生電路,用于將脈沖寬度為T1的脈沖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2的脈沖電壓;第一驅動發生電路,用于將脈寬為T1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1輸出給輸出電路;第二驅動發生電路,用于將脈寬為T2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2輸出給輸出電路;輸出電路,用于對第一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1和第二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2進行輸出處理,輸出總驅動脈沖電壓DRIVER。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電力電子
,尤其涉及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
技術介紹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綠色能源不斷的進入到日常的生產生活之中。然而,光能、風能轉化為電能則成為當前研究熱點。而對于現有技術中通過光伏電池陣列、風力發電或其他各種方法獲取的直流電壓一般需要經逆變器變換為交流電才能給負載使用。通常低于電網峰值電壓,無法直接接入到電網之中,供用戶使用。因 此,通常需要將直流電壓升壓到高于電網峰值電壓后方可實現電壓型并網發電。通常采用的方法有單級降壓型并網發電,將多組發電單元串聯后通過逆變器并入電網,這種方法系統拓撲簡單,一級能量變換就可實現并網發電,但是當輸出直流電壓低于電網峰值電壓時,逆變器不能正常工作,降低系統發電效率;兩級變換并網發電,前級DC/DC變換器實現升壓功能,后級DC/AC逆變器實現并網發電,此方法雖然可以在較低的直流輸出電壓下正常發電;變壓器升壓型并網發電,將并網逆變器經過變壓器升壓后實現并網饋電。在實現本專利技術的過程中,專利技術人發現現有技術中至少存在如下問題現有技術中的光伏逆變器的直流高壓部分,在電路出現故障或者其他緊急情況需要關斷時,容易產生高壓拉弧現象,造成火災或危險從而無法及時實現直流斷路。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提供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配合硬件電路,實現高壓直流斷開時滅弧。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的實施例采用如下技術方案本專利技術提供的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包括第一脈沖發生電路、第二脈沖發生電路、第一驅動發生電路、第二驅動發生電路和輸出電路;其中,所述第一脈沖發生電路,用于將直流輸入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l的脈沖電壓;所述第二脈沖發生電路,用于將脈沖寬度為Tl的脈沖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2的脈沖電壓;所述第一驅動發生電路,用于將所述脈寬為Tl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l輸出給輸出電路;所述第二驅動發生電路,用于將所述脈寬為T2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2輸出給輸出電路;所述輸出電路,用于對所述第一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1和所述第二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2進行輸出處理,輸出總驅動脈沖電壓DRIVER。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通過第一脈沖發生電路、第二脈沖發生電路、第一驅動發生電路、第二驅動發生電路和輸出電路;其中,所述第一脈沖發生電路,用于將直流輸入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l的脈沖電壓;所述第二脈沖發生電路,用于將脈沖寬度為Tl的脈沖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2的脈沖電壓;所述第一驅動發生電路,用于將所述脈寬為Tl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1輸出給輸出電路;所述第二驅動發生電路,用于將所述脈寬為T2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2輸出給輸出電路;所述輸出電路,用于對所述第一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1和所述第二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2進行輸出處理,輸出總驅動脈沖電壓DRIVER,當輸入INPUT為高壓直流時,通過DRIVERK控制IGBT開關管的導通與關斷,使輸出電壓OUTPUT高壓斬波,防止光伏逆變器的直流高壓部分在電路出現故障或者其他緊急情況需要關斷時產生高壓拉弧現象,實現及時直流斷路。附圖說明圖I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圖; 圖2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的電路圖;圖3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時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進行詳細描述。如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圖;該電路包括第一脈沖發生電路101、第二脈沖發生電路102、第一驅動發生電路103、第二驅動發生電路104和輸出電路105 ;其中,所述第一脈沖發生電路101,用于將直流輸入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l的脈沖電壓;所述第二脈沖發生電路102,用于將脈沖寬度為Tl的脈沖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2的脈沖電壓;所述第一驅動發生電路103,用于將所述脈寬為Tl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l輸出給輸出電路;所述第二驅動發生電路104,用于將所述脈寬為T2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2輸出給輸出電路;所述輸出電路105,用于對所述第一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1和所述第二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2進行輸出處理,輸出總驅動脈沖電壓DRIVER。如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的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的電路圖;該電路包括第一脈沖發生電路101、第二脈沖發生電路102、第一驅動發生電路103、第二驅動發生電路104和輸出電路105 ;其中,所述第一脈沖發生電路包括第三電阻R3,第六電阻R6,第十電阻R10,第十四電阻R14,第十五電阻R15,第十七電阻R17,第五十電阻R50,第三電容C3,第一運放NI和第一二極管VlO ;所述第十四電阻R14 —端接直流輸入電壓Vl,另一端與所述第十五電阻R15相連;所述第十五電阻R15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運放NI的正輸入端;所述第五十電阻R50—端接直流輸入電壓,另一端與所述第十七電阻R17相連;所述第十七電阻R17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運放NI的負輸入端;所述第十電阻RlO —端與所述第十四電阻R14另一端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電容C3 —端與所述第五十電阻R50另一端相連,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三電阻R3 —端與第一二極管VlO正極相連,另一端接所述第一運放NI的正輸入端;所述第一二極管VlO負極與所述第一運放NI的輸出端相連;所述第六電阻R6并聯與所述第一運放NI的正輸入端與輸出端之間;所述第一運放NI的電源接入端與所述直流輸入電壓Vl相接。其中,所述第二脈沖發生電路包括第十六電阻R16、第二三極管Q2、第八電阻R8、第十二電阻R12、第一電容Cl、第一三極管Q1、第十九電阻R19、第二十電阻R20、第二 i^一電·阻R21、第四電容C4、第五電容C5、第四穩壓管V40、第二十三電阻R23、第二十二電阻R22、第二十四電阻R24、第二十五電阻R25、第二運放N2 ;所述第十六電阻R16—端與所述第一運放NI的輸出端相連,另一端與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基極相連;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發射極接地,集電極分別與所述第八電阻R8和所述第十二電阻R12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一電容Cl并聯與所述第二三極管Q2的發射極與集電極之間;所述第八電阻R8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發射極相連;所述第十二電阻R12的另一端與所述第一三極管的基極相連;所述第一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十九電阻的一端相連;所述第十九電阻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二十一電阻R21,所述第四電容C4,所述第四穩壓管V40的負極和所述第二十三電阻R23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二十一電阻R21的另一端分別與所述第五電容C5,所述第二十五電阻R25的一端相連;所述第五電容C5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第二十五電阻R25的另一端接所述第二運放N2的負輸入端相連;所述第四電容C4另一端接地;所述第四穩壓管V40的正極接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直流斷路的脈寬調制電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脈沖發生電路、第二脈沖發生電路、第一驅動發生電路、第二驅動發生電路和輸出電路;其中,所述第一脈沖發生電路,用于將直流輸入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1的脈沖電壓;所述第二脈沖發生電路,用于將脈沖寬度為T1的脈沖電壓轉化為脈沖寬度為T2的脈沖電壓;所述第一驅動發生電路,用于將所述脈寬為T1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1輸出給輸出電路;所述第二驅動發生電路,用于將所述脈寬為T2的脈沖電壓進行分頻處理,并分頻后的脈沖電壓DRIVER2輸出給輸出電路;所述輸出電路,用于對所述第一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1和所述第二驅動發生電路輸出的脈沖電壓DRIVER2進行輸出處理,輸出總驅動脈沖電壓DRIVER。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三良,康和花,劉雅瓊,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動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