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電機繞線轉子式軟啟動器,包括電機的圓柱體電樞和電機轉軸,所述電樞內設有一圓柱體電樞空腔,所述電樞空腔內設有一軸套,所述電機轉軸置于所述軸套內,所述電機轉軸與所述軸套固定連接,所述軸套與所述電樞固定連接,所述電樞的內側壁的三等分線上分別設有一突出的筋鍵,所述圓柱體電樞內側壁上位于任意兩根相鄰的筋鍵之間的部分都設有一線槽組,每一線槽組包括兩個以上彼此平行且間距相等的線槽,每一線槽組內設有依次穿過該線槽組內所有線槽的一運行繞組線圈組和一啟動繞組線圈組。本發明專利技術無需啟動裝置和接觸器,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有效減少電機啟動過程中的電能損耗,節電效果顯著,降低故障發生率,電機工作效率高。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三相異步電機領域,特別涉及一種用于三相異步電機的電機繞線轉子式軟啟動器。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的三相異步電機,其啟動電流比較大(一般為額定電流的6-7. 5倍),且其啟動轉矩比較小(小于額定轉矩的0.9倍),一般只能用于輕載啟動或無負荷情況下電機啟動。為了減小啟動電流,電機在出線盒中的6個引線頭組成星形結構,可形成星型/三角啟動。此時工作電壓為額定電壓(380V)的1A/1,即220V,此時啟動電流減少至額定電流的1人/1。但啟動轉矩減少3倍,待啟動結束后,6個引線頭組成三角形結構,電機三相繞組按照額定電壓(380V)正常運行。 在需要電機的啟動轉矩大且啟動電流小的情況下,如扎鋼機、球磨機、水泵、風機、卷揚機等設備中,一般采用繞線式電機,即轉子上嵌有三相繞組的電機。此電機在三相轉子繞組短接時不能啟動,需要在轉子回路中串接一定數量的電阻或變頻電阻,從而減少啟動電流和提高啟動轉矩,因此電機轉軸上裝有三個滑環通過碳刷將轉子電流引出到外接電阻上。現有技術中的三相異步電機,其外部裝置包括啟動電阻(或變頻電阻)交流接觸器、控制器、時間繼電器等。在電機啟動過程中,啟動電流流過啟動電阻器會損耗大量電能,也會使得轉子溫度過高;碳刷和滑環之間的接觸損耗大量電能,碳刷和滑環的磨耗也比較大,需要定期更換,成本較高;此外,啟動電流被啟動電阻器分流還會減小啟動轉矩、降低電機效率。目前,市場上有二種電機繞線轉子啟動器,即QZQR和WSZK。QZQR電磁式啟動裝置,用6根鋼管套在套筒上,套筒再套在電機轉子轉軸上并在鋼管上繞一定數量的線圈,轉子繞組與鋼管上的線圈并聯接成三相星型。該啟動裝置的結構簡單,啟動轉矩比較大。該方案的缺點在于,其啟動電阻不能短接,在電機運行狀態下啟動電阻仍接在繞組中,造成電機運行性能下降、滑率增加、轉子銅損耗增加,能量浪費嚴重,只能適用中小電機。不能適用于大功率電機。WSZK型轉子啟動器為導電液體、離心塊極板等組成的,電機啟動前,極板通過導電液將三相轉子繞組接通。此時電阻較大,增加啟動轉矩,減少啟動電流。當電機啟動后隨轉子離心力增加離心塊將極板壓縮,當轉子轉速達到同步時,極板上的觸頭直接接觸形成轉子繞組短接。該方案的缺點在于,其結構復雜、體積較大、維護保養困難,導電液體有可能在電機旋轉時產生離心力的作用下形成噴液或漏液,鋼板在導電液中時間過長會被嚴重腐蝕,其金屬觸頭接通和斷開時電流會產生火花,造成接觸不良或三相電流不平衡,造成轉子繞組、絕緣電阻降低或通地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三相異步電機的電機繞線轉子式軟啟動器,有效解決現有技術的三相異步電機存在的電機啟動中電能損耗嚴重、轉子溫度過高、碳刷和滑環的磨損大故障率高、啟動轉矩較小、電機效率較低等諸多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提供如下技術方案 一種電機繞線轉子式軟啟動器,包括電機的圓柱體電樞和電機轉軸,所述電樞內設有一圓柱體電樞空腔,所述電樞空腔內設有一軸套,所述電機轉軸置于所述軸套內,所述電機轉軸與所述軸套固定連接,所述軸套與所述電樞固定連接,所述電樞的內側壁的三等分線上分別設有一突出的筋鍵,三根筋鍵設于所述圓柱體電樞空腔的母線上,所述圓柱體電樞內側壁上位于任意兩根相鄰的筋鍵之間的部分都設有一線槽組,每一線槽組包括兩個以上彼此平行且間距相等的線槽,每一線槽組內設有依次穿過該線槽組內所有線槽的一運行繞組線圈組和一啟動繞組線圈組。 進一步地,所述運行繞組線圈組置于所述線槽內靠近槽底處,所述啟動繞組線圈組置于所述線槽內靠近槽口處。進一步地,所述電樞的兩端分別設有前蓋板和后蓋板,所述后蓋板上設有三個用于連接三相電源的接線螺栓。進一步地,所述運行繞組線圈組包括第一運行繞組線圈、第二運行繞組線圈、第三運行繞組線圈,所述啟動繞組線圈組包括第一啟動繞組線圈、第二啟動繞組線圈、第三啟動繞組線圈,所述三個接線螺栓分別為第一接線螺栓、第二接線螺栓、第三接線螺栓;所述第一運行繞組線圈、所述第二運行繞組線圈、所述第三運行繞組線圈的首端分別對應連接至所述第一接線螺栓、所述第二接線螺栓、所述第三接線螺栓,所述第一運行繞組線圈、所述第二運行繞組線圈、所述第三運行繞組線圈的末端彼此連接;所述第一啟動繞組線圈、所述第二啟動繞組線圈、所述第三啟動繞組線圈的首端分別對應連接至所述第一接線螺栓、所述第二接線螺栓、所述第三接線螺栓,所述第一啟動繞組線圈、所述第二啟動繞組線圈、所述第三啟動繞組線圈的末端彼此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啟動繞組線圈組的電阻遠大于所述運行繞組線圈組的電阻。進一步地,每一線槽的槽口寬度其小于該線槽的槽底寬度。進一步地,每一線槽的槽口寬度皆相等。進一步地,所述軸套的外側壁的三等分線上分別設有一筋槽,所述筋槽設于所述圓柱體電樞空腔的母線上,三個筋槽分別與三根筋鍵相對應。進一步地,所述電機轉軸的外側壁上設有一卡條,所述軸套的內側壁設有與所述卡條相對應的卡槽。進一步地,所述軸套包括可以彼此分離的兩部分。進一步地,所述電樞的外部包有一外殼,所述外殼與所述空心蓋板的連接處密封。本專利技術還包括一種具備上述電機繞線轉子式軟啟動器的三相異步電機。本專利技術優點在于,提供一種用于三相異步電機的電機繞線轉子式軟啟動器及具有軟啟動器的電機,用軟啟動器代替現有技術中的滑環和刷架,無需啟動裝置和接觸器,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有效減少電機啟動過程中的電能損耗,節電效果顯著,防止轉子溫度過高,降低故障發生率,啟動轉矩較大,電機工作效率高。本專利技術中的軟啟動器體積小、外部全封閉,適用于各種不同型號的電機,具備軟啟動器的電機可以應用于各種潮濕或露天場合以及礦山、坑道等惡劣環境。附圖說明圖I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中軟啟動器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中軟啟動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中軟啟動器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4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中前軸套的截面結構示意圖, 圖5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中顯示運行繞組線圈組以及啟動繞組線圈組的接線狀態的電路圖, 圖6所示為本專利技術中具備軟啟動器的電機的結構示意圖, 圖中標記如下 I、電樞,2、電機轉軸,3、線槽,4、前軸套,5、后軸套, 6、后蓋板,7、前蓋板,8、接線螺栓,9、外殼,10、電機,11、軟啟動器, 21、卡條,31、筋鍵,32、筋鍵,33、筋鍵, 41、卡槽,51卡槽,61、筋槽,62、筋槽,63、筋槽; 81、第一接線螺栓,82、第二接線螺栓,83、第三接線螺栓; 101、運行繞組線圈組,102、啟動繞組線圈組; 1011、第一運行繞組線圈,1012、第二運行繞組線圈,1013、第三運行繞組線圈; 1021、第一啟動繞組線圈,1022、第二啟動繞組線圈,1023、第三啟動繞組線圈。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使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更清楚地理解如何實踐本專利技術。應當理解,盡管結合其優選的具體實施方案描述了本專利技術,但這些實施方案擬闡述,而不是限制本專利技術的范圍。如圖I、圖2、圖3所示為一種電機繞線轉子式軟啟動器,圖中包括電機的圓柱體電樞I和電機轉軸2,電樞I內設有一圓柱體電樞空腔,所述電樞空腔內設有一軸套,所述軸套包括可以彼此分離的兩部分,即前軸套4和后軸套5。如圖4所示,電機轉軸2置于所述軸套(即前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機繞線轉子式軟啟動器,包括電機的圓柱體電樞和電機轉軸,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樞內設有一圓柱體電樞空腔,所述電樞空腔內設有一軸套,所述電機轉軸置于所述軸套內,所述電機轉軸與所述軸套固定連接,所述軸套與所述電樞固定連接,所述電樞的內側壁的三等分線上分別設有一突出的筋鍵,三根筋鍵設于所述圓柱體電樞空腔的母線上,所述圓柱體電樞內側壁上位于任意兩根相鄰的筋鍵之間的部分都設有一線槽組,每一線槽組包括兩個以上彼此平行且間距相等的線槽,每一線槽組內設有依次穿過該線槽組內所有線槽的一運行繞組線圈組和一啟動繞組線圈組。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董良初,
申請(專利權)人:董良初,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