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夠精確地推定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內燃機的顆粒狀物質檢測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的內燃機的顆粒狀物質檢測裝置具有:傳感器,其被配置于內燃機的排氣通路,具有用于檢測廢氣中的顆粒狀物質的一對電極;排出量推定單元,其基于傳感器的輸出來推定顆粒狀物質的排出量;和參數取得單元,其取得規定的參數,該規定的參數作為廢氣中的顆粒狀物質在傳感器堆積的比例的指標;排出量推定單元基于由參數取得單元取得的參數來修正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值。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本專利技術涉及內燃機的顆粒狀物質檢測裝置。
技術介紹
在日本特開2009 - 144577號公報中公開了一種微粒過濾器的故障判定裝置,該故障判定裝置具備設置于內燃機的排氣通路的微粒過濾器;設置于微粒過濾器的下游、附著微粒物質(PM)的電絕緣材料;在該電絕緣材料上相互分離設置的多個電極;和對與該多個電極間的電阻值相關的指標 進行計測,在檢測為計測出的指標小于規定基準時,判定為微粒過濾器發生故障的控制單元。專利文獻I:日本特開2009 - 144577號公報在使用了上述公報所公開的PM傳感器的顆粒狀物質檢測裝置中,以往如下述那樣推定顆粒狀物質排出量。PM傳感器發出與電極間的電阻對應的傳感器輸出。電極間的電阻對應于電極間堆積的顆粒狀物質的量而降低。顆粒狀物質排出量越多,電極間堆積的顆粒狀物質的量越多。以上述內容為前提,將PM傳感器的傳感器輸出作為具有與顆粒狀物質排出量對應的關系的輸出來推定顆粒狀物質排出量。但是,根據本專利技術人的研究,有時因為車輛的行駛條件等不同,會在基于上述方法的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值與實際的顆粒狀物質排出量之間產生偏差。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是鑒于上述問題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種能夠精確地推定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內燃機的顆粒狀物質檢測裝置。為了實現上述目的,第I專利技術提供一種內燃機的顆粒狀物質檢測裝置,其特征在于,具備傳感器,其配置于內燃機的排氣通路,具有用于檢測廢氣中的顆粒狀物質的一對電極;排出量推定單元,其基于所述傳感器的輸出來推定顆粒狀物質的排出量;和參數取得單元,其取得作為廢氣中的顆粒狀物質在所述傳感器堆積的比例的指標的規定的參數;所述排出量推定單元基于由所述參數取得單元取得的參數來修正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值。另外,第2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在第I專利技術的基礎上,所述規定的參數是所述傳感器附近的廢氣流量。另外,第3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在第2專利技術的基礎上,所述傳感器是通過對所述一對電極間施加電壓而產生的電場將顆粒狀物質吸引并捕集的靜電捕集式傳感器,所述排出量推定單元在所述廢氣流量大的情況下,與所述廢氣流量小的情況相比,將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值向變大的方向進行修正。另外,第4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在第I至第3專利技術的任意一個的基礎上,所述傳感器是基于隨著廢氣的流動而移動的顆粒狀物質的慣性來捕集顆粒狀物質的慣性捕集式傳感器,所述排出量推定單元在所述廢氣流量大的情況下,與所述廢氣流量小的情況相比,將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值向變小的方向進行修正。另外,第5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在第I專利技術的基礎上,所述規定的參數是所述一對電極間的阻抗。另外,第6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在第5專利技術的基礎上,所述排出量推定單元在所述阻抗小的情況下,與所述阻抗大的情況相比,將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值向變小的方向進行修正。另外,第7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在第5或第6專利技術的基礎上,具備進行使在所述傳感器堆積的顆粒狀物質燃燒而除去的傳感器復位的復位單元,所述參數取得單元在所述傳感器復位后,當所述傳感器成為規定溫度時對所述阻抗進行計測。·另外,第8專利技術的特征在于,在第I專利技術的基礎上,具備被配置于所述排氣通路來捕獲廢氣中的顆粒狀物質的過濾器,所述規定的參數是所述過濾器的再生處理后的所述過濾器的前后的差壓。根據第I專利技術,能夠取得作為廢氣中的顆粒狀物質在傳感器堆積的比例的指標的規定的參數,并基于該取得的參數來修正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值。因此,由于能夠恰當地修正使廢氣中的顆粒狀物質在傳感器堆積的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的影響,所以可提高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精度。根據第2專利技術,由于能夠恰當地修正傳感器附近的廢氣流量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可提高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精度。根據第3專利技術,在使用了靜電捕集式傳感器的系統中,能夠恰當地修正傳感器附近的廢氣流量所造成的影響,提高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精度。根據第4專利技術,在使用了慣性捕集式傳感器的系統中,能夠恰當地修正傳感器附近的廢氣流量所造成的影響,提高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精度。根據第5專利技術,由于通過基于電極間的阻抗來修正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值,能夠恰當地修正電極的凝集或中毒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可提高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精度。根據第6專利技術,由于能夠恰當地修正電極的凝集或中毒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可提高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精度。根據第7專利技術,由于通過在傳感器成為規定溫度時對阻抗進行計測,能夠排除因溫度引起的阻抗的變化的影響,所以可容易地進行恰當的修正。根據第8專利技術,由于能夠基于捕獲顆粒狀物質的過濾器的再生處理后的過濾器的前后差壓來恰當地修正電極的中毒所造成的影響,所以可提高顆粒狀物質排出量的推定精度。附圖說明圖I是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的系統構成的圖。圖2是表示PM傳感器的剖面圖。圖3是將PM傳感器的傳感器元件部的一部分放大后的圖。圖4是圖3中的A — B線處的示意性剖面圖。圖5是示意性表示PM堆積在電極間的樣子的圖。圖6是表示進行PM排出量的檢測時的PM傳感器的傳感器輸出與PM排出量的關系的圖。圖7是表示利用PM傳感器檢測PM排出量的實驗結果的圖。圖8是表示分別在廢氣流量較大時、中等程度時、較小時進行了 PM排出量的檢測時的PM傳感器的傳感器輸出與PM排出量的關系的圖。圖9是表示PM排出量的推定值Mpm與平均廢氣流量的關系的圖。圖10是表示PM排出量的推定值Mpm與電極間的阻抗的關系的圖。 圖11是表示用于根據電極間的阻抗來修正PM排出量的推定值Mpm的修正系數的映射。圖12是在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中執行的程序的流程圖。圖13是表示PM再生處理后的微粒過濾器的前后的差壓與PM排出量的推定值Mpm的關系的圖。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參照附圖對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進行說明。其中,對各圖中共同的要素賦予相同符號,并省略重復的說明。實施方式I.圖I是用于說明本專利技術的實施方式I的系統構成的圖。如圖I所示,本實施方式的系統具備內燃機20。內燃機20例如作為動力源被搭載于車輛。在內燃機20的排氣通路22的途中設置了具有捕獲廢氣中的顆粒狀物質(Particulate Matter,后面有時也簡稱為“PM”)的功能的微粒過濾器24。在微粒過濾器24的下游側的排氣通路22中設置有能夠檢測顆粒狀物質的PM傳感器2。本實施方式的系統還具備EQJ (Electronic Control Unit) 50。在EQJ50上,除了 PM傳感器2以外,還電連接有檢測內燃機20的進氣量的空氣流量計26、檢測內燃機20的輸出軸的旋轉角度的曲軸角傳感器28、檢測搭載有內燃機20的車輛的駕駛席的加速踏板的踏入量(以下稱為“加速器開度”)的加速器開度傳感器30、檢測微粒過濾器24的前后的差壓(上游側與下游側的差壓)的差壓傳感器32等各種發動機控制用傳感器、以及未圖示的燃料噴射器等各種發動機控制用致動器。在本實施方式中,通過在微粒過濾器24的下游側設置PM傳感器2,能夠在微粒過濾器24的下游側檢測被排出的PM的量。在微粒過濾器24發生故障時,由于微粒過濾器24的PM除去率下降,所以在微粒過濾器24的下游側排出的PM的量大幅增加。在本實施方式中,能夠基于由PM傳感器2檢測的微粒過濾器24的下游側的PM排出量,來精確地檢測微粒過濾器24有無故障。但是,本專利技術中的PM傳感器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技術特征摘要】
【國外來華專利技術】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西嶋大貴,
申請(專利權)人:豐田自動車株式會社,
類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