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透氣貯水的蘭花栽培盆,所述蘭花栽培盆包括下部為貯水部分的蘭花栽培盆本體,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內腔上部與中部之間設有網隔;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下部中央設有頂端開口的短管。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透氣貯水的蘭花栽培盆是能夠保證透氣良好的同時保持蘭花根和球莖處于濕潤狀態,能滿足蘭花地下部分對水分的不同要求,有利蘭花生長發育,具有防病效果,具有觀賞性且使用方便的蘭花栽培盆。(*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培植觀賞蘭花用的蘭花栽培盆,屬于園藝用品領域。
技術介紹
在一般情況下,蘭花是一種在室內培植以供觀賞的植物,目前,公知的蘭花栽培盆盆底設置一個小孔,用于排除花·盆中的多余水分,但是盆底并沒有專門的貯水部分,對下部的水位不可控,而且在澆水間隔過長時,不能緩沖營養液的供給不足;另外,由于使用不當,較難掌握蘭盆的干濕程度,造成蘭花爛根,影響蘭花的正常生長。也有的蘭花栽培盆在盆壁上打孔,以增加透氣性,但是這樣容易造成盆內水分外漏。因此,設計一種透氣良好,滿足蘭花地下部分對水分的不同要求,能保持蘭花根和球莖處于濕潤狀態,有利蘭花生長發育,并具有防病效果,觀賞性及使用方便的蘭花栽培盆具有重要意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旨在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透氣貯水的蘭花栽培盆。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的技術方案為所述透氣貯水的蘭花栽培盆包括下部為貯水部分的蘭花栽培盆本體1,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內腔上部與中部之間設有網隔2 ;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下部中央設有上端開口的短管4。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內腔中部設有沿盆體徑向內凹的至少一道凹槽3 ;所述短管4上端套接有帶氣孔的通氣管5。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短管4上端套接有若干段相互連接的無孔套管6。作為一種改進,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下部貯水部分為套裝于栽培盆內壁且可上下移動的貯水器7。下面結合設計原理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蘭花球莖及根部都要求透氣良好,要求不同的濕度,其中,根更具有一定的耐水能力。為滿足蘭花地下部分對水分的不同要求,本技術的蘭花栽培盆分上中下三部分。上部膨大并有喇叭形的盆口,蘭花栽培盆內腔上部與中部之間設能穿過根的網隔(孔徑Icm)可容納3-9個蘭花球莖,能滿足球莖適當干的防病的條件。蘭花栽培盆中部容納大部分的根。蘭花栽培盆下部為貯水部分,貯水部分約占盆高的1/4,蘭花根的先端可伸入到此重力水或營養溶液中;由下至上,水或營養液浸入到盆各部分的基質中,形成不同濕度的梯度,即重力水、少量的毛管水及較多的氣態水,使根和球莖處于透氣良好的濕潤狀態,以利生長發育,并可取得防病的效果;蘭花栽培盆內腔下部中央設有短管,該短管上端有開口(溢水口),貯水部分的水通過短管來控制水位,多余的水從短管頂端的溢水口排除,以免除澆水過多的顧慮。另外,下部儲存定量的水,由基質及根端吸取提升供應,即使澆水的時間相隔長一點,還能供應一段時間,對營養液的供給更有利。作為一種改進,本技術的蘭花栽培盆可設計為固體基質培養盆和水培盆兩類,皆適用于多種花卉栽培。當設計為固體基質培養盆時,以珍珠巖、陶粒等輕而吸水性強、透氣的顆粒基質為宜。為創造通氣良好的條件,在蘭花栽培盆內腔中部設有沿盆體徑向內凹的至少一道凹槽,當向蘭花栽培盆中傾倒顆粒型的基質時,在凹槽處則不會被填實,形成較多空隙,從而保證了良好的透氣效果;另外,凹槽還能增加蘭花栽培盆抗壓的強度,盆壁具有凹槽更便于手握。在短管上端套接有帶氣孔的通氣管,在通氣的同時,又能將盆中的重力水注入到下端的貯水部分多余的重力水從套管氣孔及短管上端的溢水口排出,這樣從盆的中心到盆壁都具有良好的通氣條件,促進根系的生理功能,有利生長。解決了現有技術中為增加透氣性而在蘭花栽培盆壁上打孔,使得盆內向外漏水的問題。 當設計為水培盆時,基質為水,低碳、環保、經濟。多采用透明塑料,以利觀察根系。可做兩種改進其一,在短管上端套接有無孔套管或若干段相互連接的無孔套管,隨著根的伸長,將無孔套管逐步往下剪斷或者將多段無孔套管逐步拔出,以降低溢水口的位置,大部分根處于濕潤的空氣中;其二,在蘭花栽培盆下部設置可上下移動的貯水盆作為貯水部分,該貯水器套裝在盆腔內,根據根的長度而調節貯水盆的上下位置。本技術蘭花栽培盆的尺寸大小,根據蘭花球徑大小及根長可適當按比例放大;為適應多種花卉的栽培,可橫向放大。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蘭花栽培盆底部設有貯水部分,且通過底部內凹的短管來控制水位,避免澆水過多顧慮的同時緩解了因澆水不及時而導致的干枯和營養供給不足的問題;其次,本技術的蘭花栽培盆分為固體基質培養盆和水培盆,固體基質培養盆中部內腔設有凹槽,底部短管上設有通氣管,增加了空氣貯存量,提高了透氣性;水培盆則在短管上套有無孔短管或將貯水部分設計為可上下移動的貯水器,能根據根的長度來調控貯水部分的水位。總之,本技術的蘭花栽培盆能夠保證透氣良好的同時保持蘭花根和球莖處于濕潤狀態,能滿足蘭花地下部分對水分的不同要求,有利蘭花生長發育,具有防病效果,具有觀賞性且使用方便。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另一種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蘭花栽培盆本體;2、網隔;3、凹槽;4、短管;5、通氣管;6、無孔套管;7、貯水器。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I參見圖1,所述蘭花栽培盆,包括下部為貯水部分的蘭花栽培盆本體1,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內腔上部與中部之間設有網隔2 ;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內腔中部設有沿盆體徑向內凹的至少一道凹槽3 ;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下部中央設有上端開口的短管4 ;所述短管4上端套接有帶氣孔的通氣管5。實施例2參見圖2,所述蘭花栽培盆,包括下部為貯水部分的蘭花栽培盆本體1,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內腔上部與中部之間設有網隔2 ;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下部中央設有上端開口的短管4 ;所述短管4上端套接有若干段相互連接的無孔套管6。實施例3·參見圖3,所述蘭花栽培盆,包括下部為貯水部分的蘭花栽培盆本體1,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內腔上部與中部之間設有網隔2 ;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下部中央設有上端開口的短管4 ;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下部貯水部分為套裝于栽培盆內壁且可上下移動的貯水器7。權利要求1.一種透氣貯水的蘭花栽培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蘭花栽培盆包括下部為貯水部分的蘭花栽培盆本體(1),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內腔上部與中部之間設有網隔(2);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下部中央設有上端開口的短管(4)。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蘭花栽培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內腔中部設有沿盆體徑向內凹的至少一道凹槽(3)。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蘭花栽培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所述短管(4)上端套接有帶氣孔的通氣管(5)。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蘭花栽培盆,其特征在于,所述短管(4)上端套接有若干段相互連接的無孔套管(6)。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蘭花栽培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I)下部貯水部分為套裝于栽培盆內壁且可上下移動的貯水器(J)。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透氣貯水的蘭花栽培盆,所述蘭花栽培盆包括下部為貯水部分的蘭花栽培盆本體,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內腔上部與中部之間設有網隔;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下部中央設有頂端開口的短管。本技術的透氣貯水的蘭花栽培盆是能夠保證透氣良好的同時保持蘭花根和球莖處于濕潤狀態,能滿足蘭花地下部分對水分的不同要求,有利蘭花生長發育,具有防病效果,具有觀賞性且使用方便的蘭花栽培盆。文檔編號A01G31/02GK202759952SQ201220460408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透氣貯水的蘭花栽培盆,其特征在于,所述蘭花栽培盆包括下部為貯水部分的蘭花栽培盆本體(1),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1)內腔上部與中部之間設有網隔(2);所述蘭花栽培盆本體(1)下部中央設有上端開口的短管(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筑蓀,
申請(專利權)人:李筑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