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包括滑動套管、安裝在滑動套管內部的滑動體,滑動套管的前端設有擴張管,滑動體的前端設有穿刺針頭,滑動體在滑動套管內滑動時,該穿刺針頭能夠在擴張管內滑動,滑動體的內設有與穿刺針頭同軸的中心管路,滑動體側部設有伸出滑動套管的導絲引入嘴體,該導絲引入嘴體內部設有單向通的導絲管路,該導絲管路與中心管路平滑連通,滑動體的另外的側部設有伸出滑動套管的注射器連接體,該注射器連接體的后部連接有注射器,該注射器連接體的內部設有注射管路將注射器與所述的中心管路連通。該發明專利技術的導絲導入器,同時結合穿刺、擴張、回血、導絲導入的四個操作過程,能夠在一個器械上完成上述操作,提高導絲導入的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用于導入導管的醫療器械的
,特別是涉及一種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
技術介紹
現有技術中的導絲導入器在結構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順利、快速的完成操作,穿刺、擴張、回血、導絲導入等步驟不能在同一個器械上完成,需要多個器械的協作才能 完成,對于病人來說其舒適度不好,對于醫護人員來說,操作不便,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種新的一體化的器械,中國專利200720059731. 9公開了一種一種輔助導管植入人體的導絲導入器,結合了穿刺、擴張、回血、導絲導入等步驟,基本能實現在同一器械上完成,但是由于其注射器與內部的滑動頭之間不是直接連接的,注射器位于輔助針筒上,這樣在穿刺操作時,穿刺針伸出的長度只能固定在某一長度,不可調整,不能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調整,使用起來有一定的局限性。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為解決上述問題,提出一種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本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包括滑動套管、安裝在滑動套管內部的滑動體,滑動套管的前端設有擴張管,所述的滑動體的前端設有穿刺針頭,滑動體在滑動套管內滑動時,該穿刺針頭能夠在擴張管內滑動,所述的滑動體的內設有與穿刺針頭同軸的中心管路,滑動體側部設有伸出滑動套管的導絲引入嘴體,該導絲引入嘴體內部設有單向通的導絲管路,該導絲管路與中心管路平滑連通,所述的滑動體的另外的側部設有伸出滑動套管的注射器連接體,該注射器連接體的后部連接有注射器,該注射器連接體的內部設有注射管路將注射器與所述的中心管路連通。所述導絲管路中心線和中心管路中心線所在的平面為A平面,所述的注射管路中心線與中心管路中心線所在的平面為B平面,兩平面之間的夾角為α,20° ( α彡180° ;所述的導絲管路中心線與中心管路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β,β <30°。所述的滑動套管的側壁上設有兩個滑槽,兩個滑槽的位置分別與所述的導絲引入嘴體和注射器連接體的位置匹配。所述的滑動套管后部側壁上設有通透的缺口,所述的滑動體上設有定位溝槽,該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還包括有一個U形卡,當滑動體上的定位槽與滑動套筒上的缺口位置對應時,U形卡卡入定位槽和缺口內。所述的滑動套管尾部設有端部支撐塞,該端部支撐塞包括塞入滑動套管內部內環,和包裹在滑動套筒外部的外環;所述的滑動體的尾部和支撐塞的外端面之間設有止逆結構。所述的止逆結構包括在滑動體尾部的兩個倒鉤和支撐塞外端面的兩個略往外傾斜的卡瓣,兩卡瓣的尾部連接在支撐塞的外邊沿,卡瓣的前端伸向支撐塞的中軸線,兩個卡瓣前端的之間的距離小于倒鉤的鉤尖的寬度。所述的注射器連接體上設有與大拇指匹配的凹陷的弧形推板。所述的中心管路內部設有單向閥。所述的穿刺針頭和擴張管內壁之間設有密封結構。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該專利技術的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同時結合穿刺、擴張、回血、導絲導入的四個操作過程,能夠在一個器械上完成上述操作,提高導絲導入的效率。該專利技術將導絲引入嘴體和注射器連接體均與滑動體連接在一起,隨滑動體同步運動,這樣就能實現對穿刺針頭伸出擴張管的長度,從而能夠適應不同的病人情況,靈活調整 穿刺針伸出擴張管的長度。為了進一步的減小導絲穿入時的阻力,本專利技術將導絲引入嘴體和注射器連接體設置在滑動體側面的不同位置,這樣就能進一步的減小導絲管路和中心管路之間的夾角,從而減小導絲進入時的摩擦力,使導絲容易進入,減少操作時間,提高操作的效率。在滑動套管后部設置缺口、以及在滑動體上設置定位溝槽,能夠在穿刺針縮回時,實現滑動體和滑動套管之間的固定,這樣在擴張時,能夠避免穿刺針躥出,刺破血管,或者給病人造成其他傷害。所述止逆結構能夠避免該器械的二次使用,一旦醫護人員用該器械完成了導絲導入的工作,去除U形卡,可以將滑動體向后推到底,滑動體尾部和支撐塞的外端面之間的止逆結構能夠卡住滑動體,使其不能再次向前滑動,這樣就不能二次使用了。附圖說明圖I為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的針頭方向的正視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I的穿刺狀態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的穿刺狀態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圖3的左視結構示意圖;圖5為圖I的穿刺狀態的B-B剖面結構示意圖;圖6為圖I的擴張狀態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圖7為圖I的自毀狀態的A-A剖面結構示意圖;圖中I.穿刺針頭、2.擴張管、3.滑動套管、4.滑動體、5.導絲引入嘴體、6.導絲管路、7.中心管路、8.缺口、9.卡槽、10.單向閥、11.滑槽、12.端部支撐塞、13.卡瓣、14.注射器、15.注射管路、16.弧形推板、17.注射器連接體、18.倒鉤。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參見圖1-7,圖中一種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包括滑動套管、安裝在滑動套管內部的滑動體,滑動套管的前端設有擴張管,所述的滑動體的前端設有穿刺針頭,滑動體在滑動套管內滑動時,該穿刺針頭能夠在擴張管內滑動,所述的滑動體的內設有與穿刺針頭同軸的中心管路,滑動體側部設有伸出滑動套管的導絲引入嘴體,該導絲引入嘴體內部設有單向通的導絲管路,該導絲管路與中心管路平滑連通,所述的滑動體的另外的側部設有伸出滑動套管的注射器連接體,該注射器連接體的后部連接有注射器,該注射器連接體的內部設有注射管路將注射器與所述的中心管路連通。所述導絲管路中心線和中心管路中心線所在的平面為A平面,所述的注射管路中心線與中心管路中心線所在的平面為B平面,兩平面之間的夾角為α,20° ( α彡180°,本實施例中α為90° ;所述的導絲管路中心線與中心管路中心線之間的夾角為β,β彡30°,本實施例中β為15°。所述的滑動套管的側壁上設有兩個滑槽,兩個滑槽的位置分別與所述的導絲引入嘴體和注射器連接體的位置匹配。所述的滑動套管后部側壁上設有通透的缺口,所述的滑動體上設有定位溝槽,該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還包括有一個U形卡,當滑動體上的定位槽與滑動套筒上的缺口位置對應時,U形卡卡入定位槽和缺口內。所述的滑動套管尾部設有端部支撐塞,該端部支撐塞包括塞入滑動套管內部內環,和包裹在滑動套筒外部的外環;所述的滑動體的尾部和支撐塞的外端面之間設有止逆結構。所述的止逆結構包括在滑動體尾部的兩個倒鉤和支撐塞外端面的兩個略往外傾斜的卡瓣,兩卡瓣的尾部連接在支撐塞的外邊沿,卡瓣的前端伸向支撐塞的中軸線,兩個卡瓣前端的之間的距離小于倒鉤的鉤尖的寬度。所述的注射器連接體上設有與大拇指匹配的凹陷的弧形推板。所述的中心管路內部設有單向閥。所述的穿刺針頭和擴張管內壁之間設有密封結構。當然上述實施例中的α和β可以為其他值,這樣能夠形成更多的實施例,在此不一一列舉,均屬本專利的保護范圍。該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的工作過程首先是穿刺,先推動推板將穿刺針穿出擴張管合適的長度,在病人的血管上進行穿刺,然后通過回拉注射器,來觀察回血情況,以判斷穿刺針是否進入血管內,若穿刺針頭進入血管內,推動弧形推板將擴張管前行,使擴張管沿穿刺針頭進入血管內,此時擴張管全部包裹著穿刺針頭,滑動套管和滑動體之間通過U形卡固定,然后活動整個導絲導入器,使擴張管在血管破損處活動,進行擴張,擴張完成后通過導絲引入嘴體插入導絲,使導絲進入血管,便完成了導絲的導入過程。用過后的導絲導入器,去掉U形卡后,用力將弧形推板后推,使倒鉤頂出卡瓣,卡瓣夾持在倒鉤內,實現自毀。權利要求1.一種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側部進絲的四合一導絲導入器,包括滑動套管、安裝在滑動套管內部的滑動體,滑動套管的前端設有擴張管,所述的滑動體的前端設有穿刺針頭,滑動體在滑動套管內滑動時,該穿刺針頭能夠在擴張管內滑動,所述的滑動體的內設有與穿刺針頭同軸的中心管路,滑動體側部設有伸出滑動套管的導絲引入嘴體,該導絲引入嘴體內部設有單向通的導絲管路,該導絲管路與中心管路平滑連通,其特征是:所述的滑動體的另外的側部設有伸出滑動套管的注射器連接體,該注射器連接體的后部連接有注射器,該注射器連接體的內部設有注射管路將注射器與所述的中心管路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荊文普,余勇,
申請(專利權)人:鄭州迪奧醫學技術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