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具鎖緊定位的夾頭結構,其包含:一具有頭端與尾端之圓柱本體,本體中間設有數條傾角的通道;數個裝置于通道中的夾爪;一套設于圓柱本體中間的限位環,其中央等距環設數個穿槽,以夾爪穿設;一具轉動方式套設于本體頭端的驅動座,以包覆嚙合于夾爪上;一包覆于驅動座的外殼體,外殼體設有上殼體與下殼體;使用者可轉動上殼體,驅使夾爪往內收縮夾緊工具,并藉由外殼體與限位環產生定位,使夾爪不因震動或扭力過大松脫。(*該技術在2010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夾頭結構,以供搭配具動力軸的電動或氣動式鉆具使用,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藉由手動鎖緊且具鎖緊定位功能的夾頭結構。一般市面上所習用的鉆頭夾持結構,其主要是在一旋轉軸上連接設有一夾頭本體,該本體外設有一可轉動之調轉外殼及一固定外殼,且于該本體內環設有數個斜傾之夾爪;使用者藉由轉動該調轉外殼,可配合螺牙旋轉以驅控夾爪斜向前進或退縮,以達到鉆頭的夾持或松放之目的。然而,此種習用的鉆頭夾持結構于鎖緊之后,該調轉外殼仍處于無定位狀態下,因此該調轉外殼容易因震動或扭力過大產生松轉,以致夾爪產生松動的現象,如此易造成鉆頭松脫掉落,使用得使用者往往在使用過程中停機重新鎖緊鉆頭,因而不但造成使用者極大的不便,且易造成使用者危險。本技術有鑒于克服已有技術的缺陷,積極研發以提供一自鎖式夾頭結構改良。本技術的主要目的提供一種具鎖緊定位的夾頭結構,該夾頭結構藉由手部握持上殼體轉動,供以帶動該驅動座旋轉,使驅動座驅動該夾爪斜向前進或退縮,以達到鉆頭的夾持或松放;而該限位環可與上殼體產生離合作用,只需在鎖緊鉆頭后將上殼體往下位移,以令其與限位環產生嚙合,并藉由上殼體的溝槽與下殼體的卡置環嵌合定位,即可固鎖夾頭整體的結構,從而使該夾爪不因震動或扭力過大產生松脫,以維持夾爪緊固的力量。本技術進一步的目的提供一種具鎖緊定位的夾頭結構,該夾頭結構在該本體頂端面上滑設有一軸承組,其中該軸承座可由橡膠材質制成,且內延伸設有一具放射狀開口的彈性片,可彈性固持住該鉆頭,免除須以手握持鉆頭的麻煩,并可防止鉆頭于夾頭松放后掉落。本技術的目的是通過以下主要技術方案實現的,即具有鎖緊定位之夾頭結構包含一具有頭端與尾端的圓柱本體,該本體中間設有數條傾角的通道;數個裝置于通道中的夾爪;一具轉動方式套設于本體頭端并包覆嚙合夾爪上的驅動座;一包覆于驅動座的外殼體;其特征在于,該具有鎖緊定位之夾頭還包括一套設于該圓柱體中間的限位環,其中央等距凹設數條供夾爪穿設的穿槽;該外殼體設有上殼體和下殼體。本技術的主要優點有1.本技術的夾頭在使用過程中不會因震動或扭力過大產生松脫現象,從而避免了在使用過程中停機重新鎖緊鉆頭或造成使用者的人身事故。2.本技術在夾爪收緊時可使鉆頭保持于軸孔中心,不需另行以手扶正鉆頭,更可防止鉆頭在夾頭松放后的掉落,從而也可避免由于鉆頭掉落引起的事故。以下是本技術附圖的簡要說明附圖說明圖1是本技術夾頭的立體分解圖。其中清楚地顯示出了本技術夾頭起鎖緊定位作用的關鍵性構件如驅動座(40)、上殼體61、下殼體65及限位環30等。圖2是本技術夾頭的剖視圖。圖3是本技術夾頭鎖緊鉆頭的剖視圖。圖4是本技術夾頭鎖緊鉆頭后定位的剖視圖,其中顯示出下殼體65的卡置環66被推入上殼體61的溝槽64內而達到定位。圖5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剖視圖。圖6是本技術第二實施例的俯視圖。在上述圖5和圖6中顯示出了一軸承組50’,通過它可實現本技術的第2個目的。圖7是本技術配合扳手使用的示意圖。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更進一步的說明。請參閱圖1及圖2所示,本技術的一種具鎖緊定位之夾頭結構,其中該夾頭結構主要系包含有一本體10,其為一具有頭端與尾端的圓柱體,其中央軸向穿設有軸孔11,以供鉆頭70置放,于該本體10中間設有數個傾角之通道12,且于各通道12口凹設有淺槽121,以防止該通道12于制造時產生毛邊現象;其中該本體10頭端設有一弧槽13,于其尾端表面等間距環設有數個軸向槽14,且于尾端凹設有一C形環槽15,以供一C形環夾151卡置裝設;數個夾爪20裝置于通道12之中,該夾爪20前端設有夾持面21,且于其尾端設有螺紋面22;一限位環30,其中央設有中心孔31以供該本體10套設,于該中心孔3 1周緣等距凹設有數條穿槽32,供與夾爪20穿設,且于該限位環30中心孔31內等距凸設有數槽塊33,供以套合于本體10的軸向槽14內,其中該限位環30周緣設有外齒紋34;一驅動座40,其系以轉動方式套設于本體10的頭端上,于其底端內側設有錐度螺紋41,供以包覆嚙合于夾爪20的螺紋面22上,使驅動座40轉動時可同步帶動各夾爪20斜向前進或退縮;且于驅動座40上方設有定位孔42,供以內置一滾珠421,以令該滾珠421凸露于弧槽13中,其中該驅動座40的定位孔42外緊配合有一環圈422,供以形成滾珠421的徑向限位,以供驅動座40可滑套于本體10外;于該驅動座40外周緣凹設有數道縱槽43;且于該驅動座40的頂端設有多角槽邊44,供與使用者配合扳手80使用,以提高鉆頭70的夾緊力量或易于拆卸;一軸承組50,該驅動座40內設有一包含軸承座51、軸承滾珠52及墊圈]53的軸承組50,供以滑設于本體10的頭端面上;一外殼體60,其包覆于驅動座40之外,其中該外殼體60包含有一上殼體61,該上殼體61內側凸設有數軌條62,供以滑套于驅動座40之縱槽43中,使該上殼體61可帶動驅動座40旋轉;其中該上殼體61底端內面設有齒紋槽63,供與限位環30的外齒紋34產生離合效果;且于該上殼體61底端外緣設有一溝槽64;一下殼體65,該下殼體65內面凸設一卡置環66,供與上殼體61的溝槽64產生定位機制,且于該下殼體65中心環設有數個頂抵柱67,供以頂抵該限位環30套合固定于本體10之上;其中,該下殼體65是以緊配合的方式裝設于驅動座40的尾端,與該驅動座40結合成一體;明暸上述結構后,茲再就本技術的動作詳細說明如下請參閱圖3所示,使用者使用時先將鉆頭70置入本體10的軸孔11內,兩手可分別握持住上殼體61及下殼體65,以轉動上殼體61,并藉由該軌條62與縱槽43的配合,同步帶動該驅動座40旋轉,同時該夾爪20的螺紋面22受驅動座40的錐度螺紋41驅動,使各夾爪20同步產生斜向前進,驅使該夾爪20的夾持面21緊夾住鉆頭70,以達到鉆頭70夾持鎖緊之目的。本技術在鎖緊該鉆頭70后,將上殼體61往下殼體65方向推動(如圖4所示),使上殼體61的溝槽64接納卡置環66而套合卡固,同步驅使該限位環30的外齒紋34與上殼體61的齒紋槽63嚙合定位,由于該下殼體65與限位環30系固設于本體10之上,如此即可使該夾頭結構緊密固結成一體,以使該上殼體61不因震動或扭力過大產生松轉,以維持夾爪20緊固之力量。反之,當使用者欲拆下鉆頭70時,則需先往上推動上殼體61以利將溝槽64脫離卡置環66,令該上殼體61的齒紋槽63與限位環30的外齒紋34形成分開狀,使得該上殼體61可反向轉動,同步驅使該夾爪20斜向退縮,以達到松放鉆頭70之目的。如圖7所示,該驅動座40前端設有一多角槽邊44,可供扳手80套接于其上,這樣使用者可方便鎖緊該鉆頭70,提供鉆頭70更大的緊固力量,以確實鎖緊鉆頭70或更方便使用者反向轉動驅動座40,以取下迫緊之鉆頭70。再請參閱圖5及圖6所示,其是本技術的第2個實施例,其中,該驅動座40’是以轉動方式套設于本體10的頭端上,于其底端內側設有錐度螺紋41’,供以包覆嚙合于夾爪20之螺紋面22上,且于該驅動座40’外周緣凹設有數道縱槽43’;而該驅動座40’其可進一步設計呈頂端開放狀,并于該驅動座40’的定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鎖緊定位之夾頭結構,該夾頭包含:一具有頭端與尾端的圓柱本體(10),該本體(10)中間設有數條傾角的通道(12);數個裝置于通道(12)中的夾爪(20);一具轉動方式套設于本體(10)頭端并包覆嚙合夾爪(20)上的驅動座 (40);一包覆于驅動座(40)的外殼體(60);其特征是,該夾頭還包括一套設于該圓柱本體(10)中間的限位環(30),其中央等距凹設數條供夾爪(20)穿設的穿槽(32);該外殼體(60)設有上殼體(61)與下殼體(65)。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謝春菊,
申請(專利權)人:謝春菊,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71[中國|臺灣]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