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吹泡泡裝置,包括涂膜機構和吹泡機構,所述涂膜機構包括液體控制模塊和傳動模塊,所述液體控制模塊包括一具有用于盛裝吹泡泡液的儲液腔的底座和涂膜器,所述涂膜器上設有至少一貫穿上下表面的吹泡孔;所述傳動模塊與所述涂膜器連接,用于驅動所述涂膜器轉動;所述吹泡機構產生氣流,用于向所述涂膜器吹氣,形成氣泡。同時,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還公開了一種安裝有該吹泡泡裝置的玩具直升機。相對于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所述的吹泡泡裝置通過吹泡機構向該涂膜器上吹氣從而在高速流動的氣流中也可以向外形成一連串的泡泡。(*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吹泡泡裝置,尤其是一種應用于玩具飛行器上的吹泡泡裝置。
技術介紹
吹泡泡裝置一般包括一環形的涂膜器,在該環形涂膜器上涂抹一層泡泡液,在涂膜器上形成一層薄膜,然后向該薄膜吹氣即可向外形成一泡泡。在遙控直升飛機的領域中,為了提高直升機的觀賞性與娛樂性,一般都會增加一些附屬功能。但是直升機在飛行的過程中,因其高速旋轉的螺旋槳向下產生很大的風力,使得形成泡泡的薄膜難以實現,致使在難以在遙控直升機上實現吹泡泡的功能。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不足,本技術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應用于玩具直升機上的吹泡泡裝置。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一種吹泡泡裝置,包括涂膜機構和吹泡機構,所述涂膜機構包括液體控制模塊和傳動模塊,所述液體控制模塊包括一具有用于盛裝吹泡泡液的儲液腔的底座和涂膜器,所述涂膜器上設有至少一貫穿上下表面的吹泡孔;所述傳動模塊與所述涂膜器連接,用于驅動所述涂膜器轉動;所述吹泡機構產生氣流,用于向所述涂膜器吹氣,形成氣泡。進一步,所述吹泡孔包括一通孔,所述通孔側面設有若干沿徑向方向凹陷的凹陷區,所述凹陷區沿圓周方向環繞于所述通孔周圍。為了能夠收集并去除多余的液體,所述涂膜器上設有若干凸臺和貫穿上下表面的收集孔,所述吹泡孔設于所述凸臺之上。優選的,所述涂膜器設于所述儲液腔的下方,所述儲液腔的底面具有一出液口,所述液體控制模塊還包括一上蓋和節流閥,該上蓋固定于所述儲液腔的上方,其底部具有一向下延伸的定位柱;所述節流閥頂部具有一彈片,所述定位柱壓住所述彈片將所述節流閥的底部堵住所述出液口。進一步,所述節流閥的底部為與所述出液口對應的楔形,并且從該出液口中伸出。除了密封作用之外,該出液口還對節流閥具有定位與導向的作用,既可以給節流閥提供有效的上升行程,又可以起到緩沖的作用。進一步,所述上蓋頂面設有一向上延伸的通槽,所述儲液腔通過該通槽與外界連通。具體的,所述傳動模塊包括一傳動電機和若干傳動齒輪,所述涂膜器呈齒輪狀,其側面設有若干輪齒,所述傳動機電通過若干傳動齒輪驅動所述涂膜器轉動。上述優選實施方式中,所述吹泡機構包括風葉和與所述風葉連接的風葉電機,所述底座具有一容納所述風葉的氣室,所述儲液腔底面具有一與所述氣室連通的出氣口。將氣室與儲液腔一并設計在底座上,使得結構更加緊湊,布置更合理。一種玩具直升機,還包括一上述的吹泡泡裝置。相對于現有技術,本技術所述的吹泡泡裝置通過在儲液腔底部旋轉的涂膜器上形成薄膜,通過吹泡機構向該涂膜器上吹氣從而在高速流動的氣流中也可以向外形成一連串的泡泡。為了充分地了解本技術的目的、特征和效果,以下將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構思、具體結構及產生的技術效果作進一步說明。附圖說明圖I是安裝有本技術所述吹泡泡裝置的玩具直升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吹泡泡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吹泡泡裝置的爆炸圖;圖4是涂膜器的正面結構示意圖;圖5是涂膜器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6是底座的結構示意圖一;圖7是底座的結構示意圖二 ;圖8節流閥的結構示意圖;圖9是上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00—吹泡泡裝置;110—涂膜器;111一凸臺;112——吹泡孔;1121—凹陷區;113—收集孔;120—底座;121—儲液腔;122—氣室;123 —出液口 ;124——出氣口 ;130—上蓋;131—通槽;132—定位柱;140—傳動電機;141第一齒輪;142—接力齒輪;143雙層齒輪;144一中間齒輪;150—風葉電機;151—風葉;160節流閥;161彈片;200—玩具直升機;210—支架。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至圖9所示,一種吹泡泡裝置100包括涂膜機構和吹泡機構,涂膜機構用于使用泡泡液形成一薄膜,吹泡機構產生氣流使該薄膜向外擴張產生泡泡。所述涂膜機構包括液體控制模塊和傳動模塊,液體控制模塊包括一具有用于盛裝吹泡泡液的儲液腔121的底座120和涂膜器110。請參閱圖4和圖5,該涂膜器110上表面設有兩個凸臺111和貫穿上下表面的收集孔113,該凸臺111和收集孔113沿圓周方向交錯設置。在該凸臺111上還設有一貫通其上下表面的吹泡孔112。該吹泡孔112包括一通孔,所述通孔側面設有若干沿徑向方向向外凹陷的凹陷區1121,所述凹陷區1121沿圓周方向環繞于所述通孔周圍,使得該吹泡孔112的橫截面形成一類似花朵的瓣狀結構,更有利于吸收和存儲泡泡液。請參閱圖6和圖7,底座120包含一用于存儲泡泡液的儲液腔121,該涂膜器110即設于所述儲液腔121的下方。在儲液腔121的底面具有一出液口 123,儲液腔121中的泡泡液可以通過該出液口 123流入涂膜器110的吹泡孔112上。如圖8和圖9所示,該液體控制模塊還包括一上蓋130和節流閥160,該上蓋130固定于所述儲液腔121的上方,其底部具有一向下延伸的定位柱132,頂面設有一向上延伸的通槽131,儲液腔121通過該通槽131與外界連通。使用時,可以通過該通槽131向儲液腔121中注入泡泡液。節流閥160的底部為與所述出液口 123對應的楔形,頂部具有一彈片161。當該上蓋130安裝于底座120上時,上蓋130底部的定位柱132壓住該彈片161,給彈片161施加一定的預壓力。節流閥160在彈片161的預壓力作用下,節流閥160的底部與出液口 123堵住該出液口 123,并從該出液口 123中伸出,使儲液腔121中的泡泡液就無法從出液口 123中流出。如圖3所75,傳動模塊包括一傳動電機140和若干傳動齒輪。本實施例中,該涂膜器110呈齒輪狀,其側面設有若干輪齒,傳動機電通過若干傳動齒輪驅動所述涂膜器110轉動。圖3中,該傳動電機140依次通過第一齒輪141、接力齒輪142、雙層齒輪143、中間齒輪144帶動涂膜器110轉動。該接力齒輪142與第一齒輪141是過盈裝配并用鉚釘加固,傳動電機140的動力傳遞給第一齒輪141的同時也傳給了接力齒輪142,然后再依次通過雙層齒輪143、中間齒輪144帶動涂膜器110轉動。 吹泡機構用于產生流向涂膜器110的氣流,其包括風葉151和與所述風葉151連接的風葉電機150,在該底座120上設置一容納所述風葉151的氣室122,使該風葉151在氣室122中旋轉產生氣流。在該儲液腔121底面具有一與所述氣室122連通的出氣口 124,風葉151產生的氣流通過風道從出氣口 124中噴出。為了更好的理解該吹泡泡裝置100的結構,以下對該吹泡泡裝置100的動作過程進行闡述正常狀態下,上蓋130通過鉚釘固定在底座120的頂部,上蓋130內側的定位柱132垂直壓在節流閥160的彈片161上,并給彈片161施加一定的預壓力。節流閥160在彈片161預壓力的作用下通過楔形切口從出液口 123伸出,堵住該出液口 123,使儲液腔121中的泡泡液就無法從出液口 123流出。當風葉電機150依次通過第一齒輪141、接力齒輪142、雙層齒輪143和中間齒輪144,帶動涂膜器110轉動。當涂膜器110上的凸臺111和吹泡孔112轉到出液口 123的位置時,凸臺111就會給節流閥160 —個向上的推力,從而使得節流閥160向上移動而打開,儲液腔121中的泡泡液就會從出液口 123流出,從而在吹泡泡孔上涂一層薄膜。風葉電機1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吹泡泡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涂膜機構和吹泡機構,所述涂膜機構包括液體控制模塊和傳動模塊,所述液體控制模塊包括一具有用于盛裝吹泡泡液的儲液腔的底座和涂膜器,所述涂膜器上設有至少一貫穿上下表面的吹泡孔;所述傳動模塊與所述涂膜器連接,用于驅動所述涂膜器轉動;所述吹泡機構產生氣流,用于向所述涂膜器吹氣,形成氣泡。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邱良生,
申請(專利權)人:驊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