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到一種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包括連接待清洗設施和吸水池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清洗設施和所述吸水池之間還設有泥槽,該泥槽連接在所述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管路的下方;所述泥槽的底部呈錐形結構,泥槽的底端開口并連接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自所述泥槽的底端開始向下傾斜設置;所述排泥管上設有排泥閥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通過泥槽的設置,能夠將水中的泥沙有效地沉降到泥槽內,提高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清洗效果、降低新鮮水用量、減少沖洗水排放和對環境的影響,從而達到了節水減排的目的;同時,由于泥槽的底部結構設計為錐形,并且排泥管傾斜設置,使沉積到泥槽內的泥沙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排出,無需設泵排空吸水池沖洗水;整個系統清洗時間短、操作簡單、費用降低,省工省力。(*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到工業冷卻水循環系統,具體指一種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工業用水量日益增大,而冷卻用水占工業總用水量的80%左右,循環冷卻水節水大有潛力可挖。提高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清洗效果,降低新鮮水用量,減少沖洗水排放是節水減排行之有效的節水方法。在施工安裝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有油污、鐵銹、焊渣、大量泥沙等殘留物,嚴重時 更有木料、鐵塊、磚頭、石子、各類織物、塑料等進入循環冷卻水系統,由于這些雜質的存在,必須對循環水管道、冷卻塔水池、吸水池等進行水清洗,以除去雜質,為下一步化學清洗做好準備工作。循環冷卻水系統開車前的處理程序可按人工清掃、水清洗、化學清洗、預膜順序進行。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水清洗,可分為管路清洗和冷卻塔清洗。管路清洗水量以保有水量的2 3倍進行水沖洗、置換。通常情況下,水清洗按下列步驟進行。①用工業水沖洗管道及水池,一邊進水一邊排水,直至干凈啟動循環水泵沖洗,控制清洗流速不低于I.5m/s,沖洗12h后進行全系統排放;③水池灌滿水再次啟動循環水泵,一邊排污,一邊補水直至濁度低于30度然后停泵沖洗水上塔清洗填料,進換熱器,采取一邊排污,一邊補水方式連續沖洗,至濁度低于20度且穩定時,即完成全系統的清洗工作。目前常用清洗方法中存在以下問題I、沖洗水量大,是保有水量的2 3倍。《工業循環冷卻水處理設計規范》規定循環冷卻水的系統容量(V)與循環水總量(R)的比值V/R < 1/3。規定限制保有水量不宜過大,保有水量不宜大于循環水量的1/3,最佳比值以1/5為宜。據統計,石化企業247套循環冷卻水系統,V/R ( O. 5的只有75套,占30. 6%,V/R在O. 5 I. O之間的125套,占51. 0%,V/R ^ I. O的有45套,占18. 4%。可見目前多數系統的V/R偏大。保有水量偏大造成新鮮水用量增大,排出廢水也隨之增大;循環水系統的清洗、預膜藥劑耗用量亦大,導致排水置換等操作運行困難。2、間斷運行,系統需要排空,才能排凈殘留物。3、泥沙排出,需要臨時設泵排空吸水池沖洗水。人工沖洗冷卻塔水池、吸水池池底的泥沙,然后將泥沙集中,人工排出池外。4、清洗費用比較高,費工費力。5、操作比較麻煩。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的現狀提供一種節水且清洗效率高的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本技術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為該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包括連接待清洗設施和吸水池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清洗設施和所述吸水池之間還設有 泥槽,該泥槽連接在所述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管路的下方;所述泥槽的底部呈錐形結構,泥槽的底端開口并連接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自所述泥槽的底端開始向下傾斜設置;所述排泥管上設有排泥閥門。較好的,為了能夠及時得知系統冷卻水的潔凈度,可以在所述排泥管的末端連接排泥井,并且所述排泥管上還連接有取樣管,所述取樣管上設有取樣閥。為了分離冷卻水中的飄游物,所述管路上還可以設有阻止水中的漂浮物進入所述泥槽內的過濾裝置。較好的,所述過濾裝置可以為間隔設置的格柵和格網。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泥槽的設置,能夠將水中的泥沙有效地沉降到泥槽內,提高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清洗效果、降低新鮮水用量、減少沖洗水排放和對環境的影響,從而達到了節水減排的目的;同時,由于泥槽的底部結構設計為錐形,并且排泥管傾斜設置,使沉積到泥槽內的泥沙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排出,無需設泵排空吸水池沖洗水;整個系統清洗時間短、操作簡單、費用降低,省工省力。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實施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實施例使用狀態的工作原理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描述。如圖I和圖2所示,該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包括設置在待清洗設施I和吸水池2之間的泥槽3以及連接上述三者的輸水管路4。本實施例中的待清洗設施為冷卻塔I。管路4上在泥槽3的前方設有格柵10,格柵10的前方間隔設置有格網(圖中未不出)。泥槽3位于管路4的下方,其底部呈錐形結構,泥槽的底端開口并連接排泥管5,排泥管的末端連接排泥井6。排泥井6位于泥槽3的下方,排泥管5自泥槽的底端開始向下傾斜設置;排泥管5上設有排泥閥門7。排泥管5上還連接有取樣管8,取樣管上設有取樣閥9。在系統清洗時,清洗出來的漂浮物首先在格柵的隔離下被過濾出來,清洗水中的泥沙靠重力進入泥槽,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再經過泥槽的排泥閥門、排泥管進入到排泥井內沉淀,沉淀下來的泥沙可人工排出井外。在系統清洗后期,打開取樣閥從取樣管內取水檢測沖洗水的濁度,若不達標,繼續排泥排沙,若達標,則停止排泥排沙,進行下一步的工作。以規模45000m3/h循環水場為例,循環冷卻水的系統容量(V)與循環水總量(R)的比值V/R控制在1/3,則系統容量為15000m3,若將沖洗水控制在保有水量的I 2倍或者更少,就可節約新鮮水15000m3,相當于北京10萬多人一天用水量(北京日用水量85 140L/d.人,按最高140L/d.人計算)。權利要求1.一種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包括連接待清洗設施和吸水池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清洗設施和所述吸水池之間還設有泥槽,該泥槽連接在所述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管路的下方;所述泥槽的底部呈錐形結構,泥槽的底端開口并連接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自所述泥槽的底端開始向下傾斜設置;所述排泥管上設有排泥閥門。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泥管的末端連接排泥井,并且所述排泥管上還連接有取樣管,所述取樣管上設有取樣閥。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管路上還設有阻止水中的漂浮物進入所述泥槽內的過濾裝置。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過濾裝置包括間隔設置的格柵和格網。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到一種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包括連接待清洗設施和吸水池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清洗設施和所述吸水池之間還設有泥槽,該泥槽連接在所述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管路的下方;所述泥槽的底部呈錐形結構,泥槽的底端開口并連接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自所述泥槽的底端開始向下傾斜設置;所述排泥管上設有排泥閥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通過泥槽的設置,能夠將水中的泥沙有效地沉降到泥槽內,提高循環冷卻水系統的清洗效果、降低新鮮水用量、減少沖洗水排放和對環境的影響,從而達到了節水減排的目的;同時,由于泥槽的底部結構設計為錐形,并且排泥管傾斜設置,使沉積到泥槽內的泥沙可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動排出,無需設泵排空吸水池沖洗水;整個系統清洗時間短、操作簡單、費用降低,省工省力。文檔編號B01D36/04GK202762214SQ20122041071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專利技術者羅金林 申請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 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工業冷卻水排泥排沙節水裝置,包括連接待清洗設施和吸水池的管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待清洗設施和所述吸水池之間還設有泥槽,該泥槽連接在所述管路上并位于所述管路的下方;所述泥槽的底部呈錐形結構,泥槽的底端開口并連接排泥管,所述排泥管自所述泥槽的底端開始向下傾斜設置;所述排泥管上設有排泥閥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金林,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寧波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