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揭示了一種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包括彎曲機構、固定夾和控制機構。彎曲機構包括用來夾持鋼管的夾持機構和用來折彎鋼管的動力機構,動力機構推動夾持機構。固定夾包括多個可調節孔徑的通孔,鋼管穿過通孔并固定。控制機構包括輸入端和輸出端,輸入端與固定夾相連,輸出端與動力機構相連。采用了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技術方案,解決了多壁厚管折彎效率低和精度差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質量,更加安全便捷、經濟高效,有效地解決了鋼管折彎效率低和精度差的問題,從而使多壁厚管成型過程簡潔方便、安全可靠,確保了生產安全和精度質量。(*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管處理工具,更具體地說,涉及一種多壁厚管折彎裝置。
技術介紹
隨著社會經濟和科學技術的發展,藝術性鋼結構建筑越來越多的佇立在城市各個地方,也成為城市的一 道亮麗的風景。這些建筑通常呈現為三維立體空間結構,結構外形為極不規則的曲線或弧線,材料規格多種多樣。在工廠生產和現場安裝這類建筑結構過程中通常工藝復雜、加工難度大、現場要求高,因此生產效率低、施工成本高。隨著建筑創意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藝術化金屬結構采用多種壁厚鋼管予以表現。通用的技術和設備在完成復雜多弧度多曲率多壁厚管的造型過程中不僅外形尺寸不符合設計要求,而且加工效率低,成本高。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種多壁厚管折彎裝置,來解決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各種不足。根據本技術,提供一種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包括彎曲機構、固定夾和控制機構。彎曲機構包括用來夾持鋼管的夾持機構和用來折彎鋼管的動力機構,動力機構推動夾持機構。固定夾包括多個可調節孔徑的通孔,鋼管穿過通孔并固定。控制機構包括輸入端和輸出端,輸入端與固定夾相連,輸出端與動力機構相連。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夾持機構的結構與固定夾的結構相同。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夾持機構為臺虎鉗。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固定夾的孔徑調節范圍為直徑25 500mm。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控制機構與固定夾相連,用來推動固定夾。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動力機構為液壓氣缸。根據本技術的一實施例,控制機構還包括檢測鋼管彎曲程度的傳感器。采用了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解決了多壁厚管折彎效率低和精度差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質量,更加安全便捷、經濟高效,有效地解決了鋼管折彎效率低和精度差的問題,從而使多壁厚管成型過程簡潔方便、安全可靠,確保了生產安全和精度質量。附圖說明在本技術中,相同的附圖標記始終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圖I是本技術多壁厚管折彎裝置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的固定夾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技術的技術方案。參照圖1,本技術的多壁厚管折彎裝置10主要包括彎曲機構11、固定夾12和控制機構13。其中,彎曲機構11又包括了用來夾持鋼管的夾持機構112和用來折彎鋼管的動力機構111,動力機構111可以推動夾持機構112,從而來彎曲鋼管。如圖2所示,固定夾12包括多個可調節孔徑的通孔121,鋼管穿過通孔并固定。固定夾12的孔徑調節范圍為直徑25 500mm。圖2所示的固定夾12的通孔121的數量僅用來作為參考,通孔121的具體數量可以由固定夾12的大小來決定,并且通孔121的排列位置也不一定是一直線排列,也可以排成兩排、三排或者是按照矩陣的形式來排列。如圖I所示的鋼管穿過固定夾12后,固定夾12通過改變通孔121的孔徑來達到固定住鋼管的目的。作為本技術的一種優選實施方式,夾持機構112結構可以與固定夾12的結構相同,也就是說彎曲機構11由一個動力機構111和一個固定夾12組成,當然夾持機構112也可以是其他的具有夾持功能的器具,例如臺虎鉗等。另外動力機構111也可以有多種選擇,通常來說,一般采用液壓氣缸比較常見,但是本技術并不以此為限,其他合理的動力機構也能實現本技術的目的。為了達到更好的控制功能,動力機構111也可以另外再跟固定夾12相連,也就是說,動力機構111可以同時驅動夾持機構112和固定夾12的運動,并且夾持機構112和固定夾12各自的運動互不干擾,是獨立分開驅動的。控制機構13 了包括輸入端和輸出端,輸入端與固定夾12相連,輸出端與動力機構111相連。控制機構13還包括檢測鋼管彎曲程度的傳感器(未在圖I中示出)。控制機構13有兩種控制動力機構111的方式I.保持固定夾12不動,動力機構111驅動夾持機構112來折彎鋼管。2.動力機構111同時驅動夾持機構112和固定夾12來折彎鋼管。無論是那種控制方式,控制機構13的傳感器均檢測鋼管的彎曲程度,并將傳感信號反饋至控制機構13,控制機構13根據傳感信號來調整動力機構111的輸出,通過向動力機構111發送控制信號來實現。本
中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認識到,以上的說明書僅是本技術眾多實施例中的一種或幾種實施方式,而并非用對本技術的限定。任何對于以上所述實施例的均等變化、變型以及等同替代等技術方案,只要符合本技術的實質精神范圍,都將落在本技術的權利要求書所保護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彎曲機構、固定夾和控制機構; 所述彎曲機構包括用來夾持鋼管的夾持機構和用來折彎鋼管的動力機構,所述動力機構推動所述夾持機構; 所述固定夾包括多個可調節孔徑的通孔,鋼管穿過所述通孔并固定; 所述控制機構包括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輸入端與所述固定夾相連,所述輸出端與所述動力機構相連。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夾持機構的結構與所述固定夾的結構相同。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夾持機構為臺虎鉗。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夾的孔徑調節范圍為直徑25 500mm。5.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機構與所述固定夾相連,用來推動所述固定夾。6.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動力機構為液壓氣缸。7.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控制機構還包括檢測鋼管彎曲程度的傳感器。專利摘要本技術揭示了一種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包括彎曲機構、固定夾和控制機構。彎曲機構包括用來夾持鋼管的夾持機構和用來折彎鋼管的動力機構,動力機構推動夾持機構。固定夾包括多個可調節孔徑的通孔,鋼管穿過通孔并固定。控制機構包括輸入端和輸出端,輸入端與固定夾相連,輸出端與動力機構相連。采用了本技術的技術方案,解決了多壁厚管折彎效率低和精度差的問題,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和精度質量,更加安全便捷、經濟高效,有效地解決了鋼管折彎效率低和精度差的問題,從而使多壁厚管成型過程簡潔方便、安全可靠,確保了生產安全和精度質量。文檔編號B21D7/025GK202762789SQ201220402009公開日2013年3月6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4日專利技術者朱若蘭, 畢輝, 楊凡 申請人:上海通用金屬結構工程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壁厚管折彎裝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彎曲機構、固定夾和控制機構;所述彎曲機構包括用來夾持鋼管的夾持機構和用來折彎鋼管的動力機構,所述動力機構推動所述夾持機構;所述固定夾包括多個可調節孔徑的通孔,鋼管穿過所述通孔并固定;所述控制機構包括輸入端和輸出端,所述輸入端與所述固定夾相連,所述輸出端與所述動力機構相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朱若蘭,畢輝,楊凡,
申請(專利權)人:上海通用金屬結構工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