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全視野遠程操控式塔吊,解決了現有技術中塔吊控制室處于高空,導致施工不安全、自動化程度低、維修不便的問題。該全視野遠程操控式塔吊包括底座,設置在該底座上的塔架,一端設有配重、另一端設有吊鉤并與塔架活動連接的起重臂,以及用以控制起重臂、吊鉤工作的控制室,所述控制室設置在塔架底部,其內設有監視屏,而在塔架上端還設有跟隨起重臂轉動、用以監控塔吊工作視野的視野架,且該視野架通過線路與控制室內的監視屏連接,而箱體上的門則設置在中部單元箱上。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不僅實現方便、成本低廉,而且通過攝像頭對塔吊工作視野進行監測,其施工作業的安全性和自動化都得到了極大地提高,具有非常好的市場前景。(*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的是一種工程機械,具體的說,是一種全視野遠程操控式塔吊。
技術介紹
伴隨著中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工業建筑、商業建筑以及居民住宅的建造愈來愈趨向于大型化、高層化。塔吊是目前市面上最常見的一種起重裝置,其作為高樓建筑的必需設備,利用率越來越高?,F有技術中,為了獲得較大的工作視野,塔吊的操控方式一般為塔吊司機在位于塔吊頂部的控制室內進行塔吊操控,但這樣的形式有以下四大缺陷1、安全性問題,由于現有塔吊的控制室大多位于搭架的頂部,其距離地面較高,塔吊司機有不慎跌落的風險,?!ぜ吧踩?;2、工作環境問題,塔吊操控屬于高空作業,如建12層的樓,塔吊的高度一般在45米以上,而現在的大樓建設遠不止12層,塔吊司機在高空環境下作業,對塔吊司機造成的心理壓力比較大,若長期處于高空作業,則對塔吊司機的生理以及心理均有相當大的影響;3、維修問題,控制室位于塔吊頂部,處于高空,當控制室內部出現故障后,其維修難度非常大,且由于特殊的環境也增加了維修的費用;4、現有塔吊的工作視野均是由塔吊通過肉眼直接觀察所得,其施工作業中的自動化、信息化以及科技化程度低,很難滿足現在自動化、智能化以及高效化的施工需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種實現方便、自動化程度高、施工安全的全視野遠程操控式塔吊。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采用的技術方案如下全視野遠程操控式塔吊,包括底座,設置在該底座上的塔架,一端設有配重、另一端設有吊鉤并與塔架活動連接的起重臂,以及用以控制起重臂、吊鉤工作的控制室,所述控制室設置在塔架底部,其內設有監視屏,而在塔架上端還設有跟隨起重臂轉動、用以監控塔吊工作視野的視野架,且該視野架通過線路與控制室內的監視屏連接。具體的說,所述視野架的監測范圍為0°至360°。進一步的,在所述起重臂上、位于吊鉤正上方還設有與監視屏連接、用以監測吊鉤垂直方向的吊鉤攝像頭。再進一步的,所述視野架包括框架和至少三個呈三角形分布在該框架上的攝像頭,且所有攝像頭均與監視屏連接。更進一步的,在所述框架上還設有與監視屏連接、用以監測吊鉤水平方向的輔助吊鉤攝像頭。為了更好的實現本技術,所述攝像頭、吊鉤攝像頭以及輔助吊鉤攝像頭均為旋轉式攝像頭。本技術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及有益效果(I)本技術勇于突破,敢于創新,打破了傳統塔吊的固有形式,將控制室設在塔架的底部,然后在原來設置控制室的范圍內設置一個可監測塔吊工作視野的視野架,再通過控制室內的實時監測屏來操控塔吊工作,以電子信息獲取的方式代替現有的肉眼直接獲取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工地施工環境信息的準確度和全面性,由于攝像頭的可變焦性,使得塔吊操作較之以前更精準,從而提高施工效率,實現了數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控制塔吊,在技術上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另一方面,塔吊操控人員在地面即可完成塔吊的操作,無需在高空進行作業,由此完全避免了高空作業的風險性,保證了施工人員的人生安全,而且,處于地面的控制室,其維修也非常方便,維修難度及費用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2)本技術中視野架由框架以及設置在其上的攝像頭組成,攝像頭有多個,并在框架上呈三角形分布,由此可全面覆蓋塔吊的工作視野,實現360°的全方位監測,不僅有效地增加了視野的廣闊性,而且,完全避免了視野死角,從而提高了施工的準確度和安全性;(3)本實用型在吊鉤的正上方以及視野架上個設有一個攝像頭,兩個攝像頭配合使用,一個用于監測吊鉤的垂直方向,另一個則用于監測吊鉤的水平方向,將兩個方向的視 野結合來確定吊鉤的位置,有效地保證了塔吊操作的精準度,使得操作更加舒適、準確;(4)本技術中攝像頭均是可旋轉式攝像頭,其進一步擴大了吊鉤的工作視野,增強了塔吊的實用性;(5)本技術實施非常方便,只需在現有塔吊的結構基礎上進行改進即可,無需再造與之相匹配的塔吊,其改造費用非常低廉,為本技術大范圍的推廣運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中視野架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圖I中A的放大圖。上述附圖中,附圖標記對應的名稱為1-底座,2-塔架,3-起重臂,4-控制室,5-配重,6-吊鉤,7-視野架,8-吊鉤攝像頭,9-框架,10-輔助吊鉤攝像頭,11-塔吊連接件。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及其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地詳細說明,但本技術的實施方式不限于此。實施例塔吊作為一種起重設備,其應用十分廣泛,一般地,塔吊多用于高層建筑的鋼筋、建筑平板等施工原材料的吊裝。傳統塔吊的結構主要包括五大部分塔架、起重臂、吊鉤、配重5和控制室,由于施工時,為了保證塔吊的工作視野,因此,控制室通常設置在塔吊的頂部,控制室的外部用大面積的玻璃進行封裝,塔吊司機(操作人員)則位于控制室內,用肉眼透過玻璃來獲取塔吊的工作視野;塔吊司機處于高空作業狀態,其有諸多的不利因素,很難滿足現在對建筑施工科技化、數字化、自動化的要求。本實施例中,在原有塔吊結構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將控制室4設置底座I上,位于塔架2的底部,然后,在塔架2的上端、靠近起重臂3的位置設一個視野架7,如圖I所示,該視野架7位于原來用以安裝控制室的位置,即圖I中虛線矩形框所示位置??刂剖?內設有監視屏,視野架7通過線路與監視屏連接,用視野架7代替傳統的肉眼,實現了以電子信息獲取的方式代替傳統的肉眼直接獲取方式,一方面,提高了工地施工環境信息的準確度和全面性,實現了數字化、科技化、信息化控制塔吊,在技術上取得了極大的進步,另一方面,塔吊操控人員在地面即可完成塔吊的操作,無需在高空進行作業,由此完全避免了高空作業的風險性,保證了施工人員的人生安全,而且,處于地面的控制室,其維修也非常方便,維修難度及費用均得到了有效地控制。如圖2所示,視野架7主要由框架9以及設置在該框架9上的攝像頭組成;其中,攝像頭的數目為多個,根據實際需要可安裝一個、二個、三個乃至多個攝像頭,以保證塔吊的工作視野覆蓋面積最佳,作為一種優選方 式,攝像頭可選設三個,并呈三角形分布在框架9上,三個攝像頭的連線構成一個三角形,如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銳角三角形或者鈍角三角形,其攝像視野的范圍為0°至360°,圖2中所示,即為三個攝像頭連線構成的等腰鈍角三角形;為了更好的實現本技術,框架9的形狀選用規則的幾何圖形,如正六邊形、正五邊形或正八邊形等等,在此基礎上,攝像頭設置在框架9的角上,而框架9則通過設置在其一端的塔吊連接件11與塔吊連接,進而完成視野架7的安裝。操作人員通過控制室4內的監測屏即可及時地觀察工地的施工情況。由于塔吊操控人員位于地面,因此,吊鉤6工作位置的定位也非常重要,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在吊鉤6的正上方設有一個用于監測吊鉤6垂直方向的吊鉤攝像頭8,與此同時,在視野架7上還安裝有一個用于監測吊鉤6水平方向的輔助吊鉤攝像頭10,該輔助吊鉤攝像頭10與吊鉤攝像頭8相結合使用,構成一個二維坐標軸的定位方式,兩者的連線交點即為吊鉤6的工作位置,其定位效果非常精確,操作人員通過監測屏能非常直觀地判斷出吊鉤6所處的位置,從而有效地保證了塔吊操作的精準度,使得操作更加舒適、準確。需要說明的是,輔助吊鉤攝像頭10與吊鉤攝像頭8可選用不同類型的攝影頭,也可選用相同類型的攝像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全視野遠程操控式塔吊,包括底座(1),設置在該底座(1)上的塔架(2),一端設有配重(5)、另一端設有吊鉤(6)并與塔架(2)活動連接的起重臂(3),以及用以控制起重臂(3)、吊鉤(6)工作的控制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室(4)設置在塔架(2)底部,其內設有監視屏,而在塔架(2)上端還設有跟隨起重臂(3)轉動、用以監控塔吊工作視野的視野架(7),且該視野架(7)通過線路與控制室(4)內的監視屏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鑫磊,張芮蘋,
申請(專利權)人:張芮蘋,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