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一種用于三角形桁架拼裝的可開啟式胎架,包括胎架基座和至少兩對開啟架。每對開啟架包括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的底部分別與胎架基座左右兩側樞接形成轉動,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的中部均向內彎折,在兩者頂端分別固定有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貼合,通過固定件連接固定,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拼成三角形結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拼裝過程復雜,拼裝高空作業量大,安全性低及脫胎過程不便等特點,降低施工成本,確保焊接、脫胎的連貫性,提高工作效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建筑鋼結構施工
,特別與用于三角形桁架拼裝的可開啟式胎架有關。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鋼結構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成熟,特別是大跨度桁架結構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同時由于三角形結構穩定性高,造型美觀,故在許多大跨度桁架結構中,三角形桁架的應用最為廣泛,而三角形桁架結構往往需要進行地面的分段拼裝后進行高空的吊裝。這就帶來了大量的地面拼裝工作,隨著企業的發展,技術的進步,建筑施工企業對施工經濟性、施工高效性的要求也不斷提高,這就要求企業對于施工工藝進行改良,對鋼結構施工過程的三角形桁架的拼裝胎架進行技術改造成了一種必然與趨勢。三角形桁架的常規拼裝方式主要采用正拼與臥拼兩種,使用傳統的拼裝胎架主要是根據特定的拼裝尺寸來進行組合調節,不僅操作過程復雜,且對于每個不同尺寸的拼裝結構都需要進行胎架的調整與修改,施工過程十分不便,特別是對于拼裝截面大,拼裝高度高的桁架,拼裝過程產生了大量的高空作業,安全隱患大,操作難度高,同時使用傳統的拼裝方式在脫胎的效率上也較低,往往需要割除原有的固定結構才能進行脫胎,無法達到即拼即脫的目的。為了實現施工經濟性、高效性、安全性的統一,需要提出并設計出一種合理的施工方案。為此本技術提出了一種用于三角形桁架的可開啟式胎架,不僅對三角形桁架施工操作便利、施工成本低,同時工作效率高,在降低施工成本的同時,有助于縮短施工工期,本案由此產生。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用于三角形桁架拼裝的可開啟式胎架,克服傳統三角形桁架拼裝過程復雜,拼裝高空作業量大,安全性低以及脫胎過程不便等特點,降低施工成本,確保焊接、脫胎的連貫性,提高工作效率。為了達到上述目的,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用于三角形桁架拼裝的可開啟式胎架,包括胎架基座和至少兩對開啟架;每對開啟架包括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的底部分別與胎架基座左右兩側樞接形成轉動,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的中部均向內彎折,在兩者頂端分別固定有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貼合,通過固定件連接固定,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拼成三角形結構。所述的胎架基座包括底橫梁和底縱梁拼接形成的底架框,在底橫梁上固定若干中立桿,中立桿頂端連接與底橫梁平行的上部橫梁;在上部橫梁和底橫梁之間安裝有高度調節裝置,與底縱梁平行的可移動縱梁兩端安裝在高度調節裝置上。所述的高度調節裝置包括兩塊固定卡板、銷軸;在固定卡板上開設豎直排列的銷軸孔,銷軸插銷在銷軸孔上。所述的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結構對稱,左側開啟架包括分別位于兩側的邊桿和固定在邊桿之間的若干相互平行的橫桿。所述的左側開啟架與上部橫梁之間,以及右側開啟架與上部橫梁之間均采用U型連接件連接;u型連接件的開口端連接在固定與上部橫梁上的轉軸上,U型連接件的空腔內套入左側開啟架或者右側開啟架上的橫梁。所述的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連接后,下端部安裝有倒鏈。所述的左側開啟架與上部橫梁之間,以及右側開啟架與上部橫梁之間設置有限位 裝置;限位裝置包括安裝在左側開啟架或者右側開啟架上的帶螺栓孔的限位板、安裝在上部橫梁的定位板,限位板和定位板之間通過螺栓連接。利用可開啟式胎架進行三角形桁架拼裝的施工方法,包括下列步驟第一步,安裝可開啟式胎架的胎架基座、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同時安裝U型連接件連接和限位裝置,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呈開放式狀態;第二步,將可移動縱梁利用高度調節裝置調節到預定的拼裝高度,將上弦桿放置在可移動縱梁上對接完成就位;第三步,在可開啟式胎架上將上弦桿之間的腹桿拼裝好;第四步,將下弦桿吊裝至可開啟式胎架內,然后合攏左右開啟架,將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連接固定;第五步,在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下掛置倒鏈,下弦桿用倒鏈提起,調整下弦桿的位置,使其與拼裝地樣點重合;第六步,拼裝上下弦桿之間的斜腹桿;第七步,焊接完成后,松開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以及限位裝置,除去頂部倒鏈,開啟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將焊好的三角形桁架脫胎,準備拼裝下一榀。所述的第五步中,為了防止在后續安裝中下弦桿位置發生變化,在下弦桿兩側增加掛置在左側開啟架、右側開啟架上的倒鏈。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術具有諸多有益效果本技術彌補了傳統胎架拼裝過程復雜,拼裝高空作業量大,安全性低以及脫胎過程不便等缺點,設計出開啟架的開合式結構,在三角形桁架拼裝完成后,脫胎方便自由。倒鏈以及滑輪組進行高空弦桿的定位,確保整個三角形桁架拼裝、焊接、脫胎的連貫性,實現施工的高效與便利,提高了拼裝過程的安全性。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胎架基座的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開啟架開啟狀態的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開啟架閉合狀態的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安裝上弦桿的示意圖;圖5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安裝腹桿的示意圖;圖6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安裝下弦桿的示意圖;圖7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安裝下弦桿吊升狀態示意圖;圖8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安裝斜腹桿的示意圖;圖9為本實 用新型較佳實施例中脫胎的示意圖;圖10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三角形桁架的示意圖;圖11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高度調節裝置側視圖;圖12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倒鏈安裝側視圖;圖13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開啟架打開狀態示意圖;圖14為本技術較佳實施例中限位裝置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結合附圖,對本技術較佳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本技術中的可開啟式胎架,參見圖I至圖3,包括胎架基座I和至少兩對開啟架2,本實施例中設置有4對,每對開啟架包括結構對稱的左側開啟架21和右側開啟架22。胎架基座I是整個胎架的基座部件,主要包括有底橫梁11、底縱梁12、中立桿13、上部橫梁14、高度調節裝置3、可移動縱梁15。將底橫梁11、底縱梁12拼接形成矩形的底架框,根據實際需要可以在底架框設置多個支撐縱梁15進行加固。在底橫梁11上豎直設立若干相互平行的中立桿13,在中立桿13的頂部連接上部橫梁14,上部橫梁14與底橫梁11之間保持平行。高度調節裝置3結合圖11,包括兩塊固定卡板31、銷軸32。兩塊固定卡板31采用角鋼,與中立桿13平行,焊固在上部橫梁14和底橫梁11之間。固定卡板31上分別開設豎直排列的若干銷軸孔33,銷軸32兩端插入到銷軸孔33中,呈水平狀態設置。可移動縱梁15與底縱梁12平行,兩端分別擱置在銷軸32上形成安裝。左側開啟架21和右側開啟架22分別安裝在不同的底橫梁11上,由于兩者結構對稱,這里就其中一個左側開啟架21進行展開描述。左側開啟架21主要包括分別位于兩側的邊桿211、連接在邊桿211之間的橫桿212以及左合攏端板213。邊桿211的底部通過鉸鏈安裝于底橫梁11,使得左側開啟架21可繞連接點轉動。邊桿211的底部和超出上部橫梁14的部分形成一個夾角,具體而言是超出上部橫梁14的部分向胎架基座I內側彎折,這樣當左側開啟架21和右側開啟架22合攏時,形成一個等腰三角形的結構。同時在兩個邊桿211之間的間距從下而上逐漸變小,類似于梯子。在邊桿211的頂部連接左合攏端板213,而在右側開啟架22上同樣也設置有右合攏端板223,左合攏端板213和右合攏端板223貼合后,通過螺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三角形桁架拼裝的可開啟式胎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胎架基座和至少兩對開啟架;每對開啟架包括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的底部分別與胎架基座左右兩側樞接形成轉動,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的中部均向內彎折,在兩者頂端分別固定有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左合攏端板和右合攏端板貼合,通過固定件連接固定,左側開啟架和右側開啟架拼成三角形結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洪國松,孫加德,項杰,陳水祥,黃利順,孫鋒,董永強,杜杰,邱小軍,童小青,
申請(專利權)人:浙江精工鋼結構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