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屬于建筑外遮陽設備領域。包括葉片(1)、葉片角度調節裝置和葉片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葉片角度調節裝置為滑桿(3)和扭轉梁(10)連接圍成的頂角可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框體;滑環(2)套合在滑桿(3)上,滑桿(3)為圓桿,表面每隔90°有滑桿邊棱(4);葉片升降裝置為升降拉繩(6)上端固定在升降卷軸(5)上,穿過葉片(1)上的升降拉繩孔(7)固定連接在最底層葉片(1)上。減小了葉片升降時受到的摩擦阻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同時可自由調整透光率。(*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屬于建筑外遮陽設備領域。
技術介紹
現有的建筑門窗類百葉窗可分為固定 式、窗扇平開式、窗扇平移式和葉片旋轉式,葉片均不可垂直或平行移動,影響視線的通透性和開闊性以及采光、通風;而葉片可移動外遮陽系統就是將遮陽設備安裝于建筑物窗戶外側,相比較內遮陽窗簾而言,外遮陽特別是外遮陽窗簾能在第一時間阻擋熱量、紫外線、強烈光線于室外,降低室內溫度,起到極佳的遮陽節能效果。但現有的外遮陽產品在技術上不成熟,在遮陽的同時,極容易就降低了室內的透光性和通風效果,無法完全兼顧到遮陽、抗風、透光和通風方面的要求。在可升降的外遮陽百葉窗中存在葉片不易滑動摩擦阻力大的問題,且葉片固定在同一角度,不能根據需要調整透光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百葉窗葉片角度可調節、升降時的摩擦阻力小的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本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該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包括葉片、葉片角度調節裝置和葉片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葉片角度調節裝置是由兩條豎直相對的滑桿和兩條上下相對的扭轉梁連接圍成的頂角可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框體;所述的葉片通過左右兩端的葉片連接部安裝在左右對稱設置的兩葉片角度調節裝置之間;所述葉片連接部前后兩端分別活動安裝有兩個滑環,兩個滑環之間開設有升降拉繩孔;所述的滑桿穿過滑環串聯各葉片,滑環套合在滑桿上,滑桿為圓桿,表面每隔90°有滑桿邊棱;所述的葉片升降裝置包括升降卷軸和升降拉繩,升降拉繩上端固定在升降卷軸上,穿過葉片上的升降拉繩孔固定連接在最底層葉片上;所述扭轉梁的中心均安裝有支撐架,相對兩支撐架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桿。所述的滑環為圓環,通過外側的兩相對安裝點活動安裝于葉片兩端的滑桿穿孔內,可以以兩安裝點所在直線為軸自由旋轉。所述的扭轉梁的中心均安裝有支撐架,扭轉梁可繞安裝點轉動,蝸輪內側固定在扭轉梁上,蝸桿固定在支撐架上,蝸輪與蝸桿嚙合。蝸輪內側固定在扭轉梁上,可以驅動扭轉梁旋轉,蝸桿固定在支撐架上,可以驅動蝸輪旋轉。本技術采用蝸輪蝸桿傳動,蝸輪通過內側的中心軸固定安裝在扭轉梁一側,蝸桿聯接動力機構。所述的葉片之間有葉片連接線連接,葉片連接線固定在每張葉片的中心線上,使葉片之間保持固定距離并相互連接,葉片連接線最上端固定在支撐桿上。所述的升降卷軸依靠支架連接固定在支撐架上。升降卷軸轉動時會纏繞升降拉繩,升降拉繩拉動最底層葉片沿滑桿上升,進而將葉片自下而上依次升起,完成百葉窗收起。升降卷軸再做反向轉動時葉片在自重作用下沿滑桿下降、展開。蝸桿受外力轉動帶動蝸輪轉動,使扭轉梁繞安裝點轉動,此時所述平行四邊的形狀發生改 變,相對兩滑桿的間距發生變化,從而驅動葉片改變角度,以適應不同的日照強度。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的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在葉片能夠收放的同時增加了葉片角度調節功能,能根據日照強度的不同改變葉片角度。使室內獲得適度的光照。通過設置滑環并在滑桿的外表面增加了滑桿邊棱,減小了滑桿與滑環的接觸面,從而大大減小了葉片升降時受到的摩擦阻力。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完全兼顧到遮陽、抗風、透光和通風方面的要求的同時可自由調整透光率。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葉片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滑桿與滑環的截面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A處放大圖。其中1、葉片2、滑環3、滑桿4、滑桿邊棱5、升降卷軸6、升降拉繩7、升降拉繩孔8、葉片連接線9、支撐桿10、扭轉梁11、蝸輪12、蝸桿13、支撐架。具體實施方式圖Γ4是本技術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的最佳實施例,以下結合附圖f 4對本技術做進一步說明。參照附圖廣4 :本技術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包括葉片、葉片角度調節裝置和葉片升降裝置,所述的葉片角度調節裝置是由兩條豎直相對的滑桿3和兩條上下相對的扭轉梁10連接圍成的頂角可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框體;所述的葉片I通過左右兩端的葉片連接部安裝在左右對稱設置的兩葉片角度調節裝置之間;所述葉片連接部前后兩端分別活動安裝有兩個滑環2,兩個滑環2之間開設有升降拉繩孔7 ;所述的滑桿3穿過滑環2串聯各葉片1,滑環2套合在滑桿3上,滑桿3為圓桿,表面每隔90°有滑桿邊棱4 ;所述的葉片升降裝置包括升降卷軸5和升降拉繩6,升降拉繩6上端固定在升降卷軸5上,穿過葉片I上的升降拉繩孔7固定連接在最底層葉片I上;所述扭轉梁10的中心均安裝有支撐架13,相對兩支撐架13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桿9。葉片I之間有葉片連接線8連接,葉片連接線8固定在內帳葉片I的中心線上,使葉片I之間保持固定距離并相互連接,葉片連接線8最上端固定在支撐桿9上。所述的葉片I的兩端均呈“H”形設置有滑桿穿孔,在兩端的中部設有升降拉繩孔7。滑環2可轉動安裝于葉片I兩端的滑桿穿孔內,可以以兩安裝點所在直線為軸自由旋轉。扭轉梁10以中心點為安裝點,安裝在支撐架13上,可繞安裝點旋轉,蝸輪11固定在扭轉梁10上,可以驅動扭轉梁10旋轉。蝸桿12固定在支撐架13上,可以驅動蝸輪11旋轉。蝸輪11與蝸桿12嚙合。具體使用方法為不需要遮陽時,轉動升降卷軸5會纏繞升降拉繩6,升降拉繩6拉動最底層葉片I沿滑桿上升,進而將葉片I自下而上依次升起,完成百葉窗收起。當需要遮陽時,再反向轉動升降卷軸,纏繞之上升降拉繩6放松并在葉片I自重作用下沿滑桿3下降,葉片I 一一展開。由于滑桿邊棱4和滑環2的接觸面很小,葉片I下滑時受到的摩擦阻力非常小,下滑通暢。當蝸桿12受外力轉動時帶動蝸輪11轉動,使扭轉梁10繞安裝點轉動,此時所述平行四邊的形狀發生改變,相對兩滑桿3的間距發生變化,從而驅動葉片I改變角度,以適應不同的日照強度。由于蝸桿12能帶動蝸輪11,而蝸輪11不能帶動蝸桿12,所以當蝸桿12停止轉動時,葉片I的傾斜角度便被固定住,外力將不能使其發生改變。以上所述,僅是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而已,并非是對本技術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
技術實現思路
加以變更或改型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是凡是未脫離本技術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技術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改型,仍屬于本技術技術方案的保護范圍。權利要求1.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包括葉片(I)、葉片角度調節裝置和葉片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葉片角度調節裝置是由兩條豎直相對的滑桿(3)和兩條上下相對的扭轉梁(10)連接圍成的頂角可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框體;所述的葉片(I)通過左右兩端的葉片連接部安裝在左右對稱設置的兩葉片角度調節裝置之間;所述葉片連接部前后兩端分別活動安裝有兩個滑環(2),兩個滑環(2)之間開設有升降拉繩孔(7);所述的滑桿(3)穿過滑環(2 )串聯各葉片(I),滑環(2 )套合在滑桿(3 )上,滑桿(3 )為圓桿,表面每隔90 °有滑桿邊棱(4);所述的葉片升降裝置包括升降卷軸(5)和升降拉繩(6),升降拉繩(6)上端固定在升降卷軸(5)上,穿過葉片(I)上的升降拉繩孔(7)固定連接在最底層葉片(I)上;所述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易升降雙滑桿式外遮陽百葉窗,包括葉片(1)、葉片角度調節裝置和葉片升降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葉片角度調節裝置是由兩條豎直相對的滑桿(3)和兩條上下相對的扭轉梁(10)連接圍成的頂角可活動的平行四邊形框體;所述的葉片(1)通過左右兩端的葉片連接部安裝在左右對稱設置的兩葉片角度調節裝置之間;所述葉片連接部前后兩端分別活動安裝有兩個滑環(2),兩個滑環(2)之間開設有升降拉繩孔(7);所述的滑桿(3)穿過滑環(2)串聯各葉片(1),滑環(2)套合在滑桿(3)上,滑桿(3)為圓桿,表面每隔90°有滑桿邊棱(4);所述的葉片升降裝置包括升降卷軸(5)和升降拉繩(6),升降拉繩(6)上端固定在升降卷軸(5)上,穿過葉片(1)上的升降拉繩孔(7)固定連接在最底層葉片(1)上;所述扭轉梁(10)的中心均安裝有支撐架(13),相對兩支撐架(13)之間固定連接有支撐桿(9)。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鄒維濤,
申請(專利權)人:鄒維濤,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