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根據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具有制冷劑流動通道,制冷劑流動通道的分路數隨著制冷劑流動干度的增加而增加。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的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包括室外換熱器和室內換熱器,流路設計方法充分考慮了換熱器內換熱及流動特性,提出分路數隨著制冷劑干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流路布置方式,保證整個換熱器表面熱流密度均勻,壓力梯度變化均勻。(*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空調器領域,特別地,涉及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
技術介紹
目前空調使用的制冷劑如R22和R410A的溫室效應潛值(GWP)較高(分別約為1810和2100),且直接碳排放量高成為行業和政府重點關注的環保問題。熱カ性能優秀的R32制冷劑GWP (約為670)不到R410A的1/3,因此逐漸成為R22和R410A等較高GWP制冷劑的替代選擇。但是R32制冷劑具有一定的可燃性,用于單級蒸汽壓縮式循環系統時具有過高的排氣溫度,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安全使用范圍,雙級壓縮中間補氣帶液冷卻循環系統能有效降低壓縮機排氣溫度。R32制冷劑或雙級壓縮循環系統及較小換熱管尺寸的換熱器的結合,可有效解決以上問題。為了降低材料消耗和提高空調器性價比,針對該空調系統用的換熱器的優化設計特別是換熱器流路的優化設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制冷劑特性或換熱器用的換熱管尺寸或系統冷量范圍等管側換熱與流動壓降變化規律有較大影響,因而管側換熱通道的設計必須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保證制冷劑流動過程中壓カ變化均勻或管側熱流密度均勻,以充分發揮換熱器性能,從而有效提高空調性能。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目的在于提供一種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以解決換熱器表面熱流密度及壓カ梯度不均勻的技術問題。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具有制冷劑流動通道,制冷劑流動通道的分路數隨著制冷劑流動干度的増加而增加。進ー步地,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額定制冷量為P,P彡3. 6KW。進ー步地,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為室外換熱器,該室外換熱器用的換熱管的脹管外徑為d,范圍是5. 15mm ^ d ^ 5. 35mm、6. 55mm ^ d ^ 6. 75mm、7.25mm < d < 7. 5mm 或 8. 25 < d < 8. 5mm。進ー步地,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用的室外換熱器換熱管的脹管外徑范圍為5. 15mm彡d彡5. 35mm時,制冷劑流動通道包括“6進6出”、“5進5出”、“6進3出”、“6進2出”、“6進I出”、“5進3出”、“5進2出”、“5進I出”、“6進3中I出”、“6進2中I出”、“5進3中I出”或“5進2中I出”流路。進ー步地,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用的室外換熱器換熱管的脹管外徑范圍為6.55mm ^ d彡6. 75mm時,制冷劑流動通道包括“4進4出”、“3進3出”、“4進2出,,、“4進I出”、“3進2出”、“3進I出”、“4進2中I出”或“3進2中I出”流路。進ー步地,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用的室外換熱器換熱管的脹管外徑范圍為7.25mm ^ d ^ 7. 5mm時,制冷劑流動通道包括“3進3出”、“2進2出”、“3進2出”、“3進I出”、“2進I出”或“3進2中I出”流路。進ー步地,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用的室外換熱器換熱管的脹管外徑范圍為8.25mm ^ d ^ 8. 5mm時,制冷劑流動通道包括“2進2出”、“I進I出”、“2進I出”流路。進ー步地,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為室內換熱器,該室內換熱器用的換熱管的脹管外徑為D,范圍是5. 15mm ^ D ^ 5. 35mm、6. 55mm ^ D ^ 6. 75mm或7.25mm ^ D ^ 7. 5mm η進ー步地,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用的室內換熱器換熱管的脹管外徑范圍為5.15mm ^ D ^ 5. 35mm時,制冷劑流動通道包括“4進4出”、“3進3出”、“2進3出”、“2進4出”、“I進3出”、“I進4出”、“I進2中3出”或“I進2中4出”流路。·進ー步地,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用的室內換熱器換熱管的脹管外徑范圍為6.55mm彡D彡6. 75mm時,制冷劑流動通道包括“3進3出”、“2進2出”、“2進3出”、“I進3出”、“ I進2出”或“ I進2中3出”流路。進ー步地,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用的室內換熱器換熱管的脹管外徑范圍為7.25mm ^ D ^ 7. 5mm時,制冷劑流動通道包括“2進2出”或“I進2出”流路。本技術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包括室外換熱器和室內換熱器,流路設計方法充分考慮了換熱器內換熱及流動特性,提出分路數隨著制冷劑干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流路布置方式,保證整個換熱器表面熱流密度均勻,壓カ梯度均勻,換熱器綜合性能最佳。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之外,本技術還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優點。下面將參照圖,對本技術作進ー步詳細的說明。附圖說明構成本申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技術的進ー步理解,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并不構成對本技術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圖I是根據本技術的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的第一實施例示意圖;圖2是根據本技術的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的第二實施例示意圖;圖3是根據本技術的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的第三實施例示意圖;以及圖4是根據本技術的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的第四實施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實施例進行詳細說明,但是本技術可以由權利要求限定和覆蓋的多種不同方式實施。參見圖I至圖4,本技術提供了一種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具有制冷劑流動通道,制冷劑流動通道的分路數隨著制冷劑流動干度的増加而增加。管路可以為兩級或多級,多級包括進ロ、出口和中間管路。本技術的換熱器包括室外換熱器和室內換熱器,空調系統制冷運行時,室外換熱器作冷凝器,室內換熱器作蒸發器;空調系統制熱運行時,室外換熱器作蒸發器,室內換熱器作冷凝器。流路設計方法綜合考慮了上述換熱器內的制冷劑在空調系統制冷運行和制熱運行時的換熱及流動特性,提出分路數隨著制冷劑干度的増加而增加的流路布置方式,保證整個換熱器表面熱流密度均勻,壓カ梯度均勻。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額定制冷量為P,P彡3. 6KW。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為室外換熱器,該室外換熱器用的換熱管的脹管外徑為山范圍是5. 15mm彡d彡5. 35mm、6. 55mm彡d彡6. 75mm、7.25mm < d < 7. 5mm 或 8· 25 < d < 8· 5mm。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用的室外換熱器換熱管的脹管外徑范圍為5.15mm ^ d彡5. 35mm時,制冷劑流動通道包括“6進6出”、“5進5出”、“6進3出”、“6進2出”、“6進I出”、“5進3出”、“5進2出”、“5進I出”、“6進3中I出”、“6進2中I出”、“5進3中I出”或“5進2中I出”流路。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用的室外換熱器換熱管的脹管外徑范圍為6.55mm彡d彡6. 75mm時,制冷劑流動通道包括“4進4出”、“3進3出”、“4進2出”、“4進I出”、“3進2出”、“3進I出”、“4進2中I出”或“3進2中I出”流路。R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用于R32雙級壓縮熱泵空調系統的換熱器具有制冷劑流動通道,所述制冷劑流動通道的分路數隨著制冷劑流動干度的增加而增加。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涂小蘋,梁祥飛,
申請(專利權)人: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