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可用以插接不同框口形狀的第一對接連接器及第二對接連接器,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于絕緣本體的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外側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部及凸設于基部的舌板,所述端子包括導電端子,所述遮蔽殼體環繞形成插接第一對接連接器的第一對接空間,所述絕緣本體還包括一對延伸入第一對接空間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舌板兩側,所述導電端子固持于舌板上,且每一延伸部與舌板之間分別具有槽道,該槽道于第一對接空間內形成用于插接第二對接連接器的第二對接空間。(*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電連接器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連接器,尤其涉及一種可插接不同類型對接連接器的電連接器。
技術介紹
中國技術專利第200820207958. 8號揭露了一種電連接器,該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于絕緣本體上的導電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上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具有一對接部,所述遮蔽殼體包圍對接部形成第一對接空間,所述導電端子分別排設于對接部上下表面,其中,上、下兩排導電端子的第一側的第一個端子為電源導電端子,其它導電端子為信號導電端子。上述電連接器僅能用于供一種特定對接框口的對接電連接器插接,應用性局限。所以,希望設計一種新型的電連接器以改善上述問題。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能夠插接不同框口形狀的對接連接器的電連接器。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技術連接器采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電連接器,可用以插接不同框口形狀的第一對接連接器及第二對接連接器,該第一對接連接器及第二對接連接器都具有外殼,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于絕緣本體的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外側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部及凸設于基部的舌板,所述端子包括導電端子,所述遮蔽殼體環繞形成插接第一對接連接器的第一對接空間,所述絕緣本體還包括一對延伸入第一對接空間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舌板兩側,所述導電端子固持于舌板上,且每一延伸部與舌板之間分別具有可供第一對接連接器的外殼插接的槽道,該槽道于第一對接空間內形成用于插接第二對接連接器的第二對接空間。與現有技術相比,本技術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所述延伸部與舌板兩側槽道以收容第一對接連接器的外殼,即通過槽道在第一對接空間內形成第二對接空間,而使第一對接空間及第二對接空間分別收容不同框口形狀的對接連接器,且本創作設有電源端子,可以實現較大電流的傳輸。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電連接器的立體圖;圖2是圖I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圖;圖3是圖I所示電連接器的立體分解圖;圖4是圖3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立體分解圖;圖5是圖I所示電連接器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6是圖5所示電連接器另一角度的部分立體分解圖;圖7是圖I所示電連接器的前視圖。具體實施方式請參閱圖I及圖2所示,所述電連接器100,可插接不同框口形狀的對接連接器。在本實施方式中,所述對接連接器為第一對接連接器及第二對接連接器。所述第一對接連接器為非標準的Thunderbolt連接器,該第一對接連接器為在Thunderbolt連接器兩側設有電源端子的連接器。所述第二對接連接器為標準的Thunderbolt連接器(該Thunderbolt連接器具有二十個引腳,且其引腳符合Thunderbolt連接器引腳的標準排布,當第四引腳和第六引腳未引入信號時,該連接器僅可傳輸Mini DisplayPort的信號;當第四引腳和第六引腳引入信號時,該連接器可傳輸PCI Express的信號)。所述電連接器100主要包括絕緣本體I、固持于絕緣本體I的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I外的遮蔽殼體4。請參閱圖3至圖5所示,所述絕緣本體I包括基部10、凸設于基部10的舌板11及一對延伸部12。所述基部10具有一對接面101、與對接面101相對設置的后端面102、連接對接面101及后端面102的上、下表面(未標號)及連接上、下表面的左、右側面(未標號)。所述基部10還具有自后端面102向前凹設并貫穿基部10的下表面的容置空間103。所述后端面102分別于容置空間103的兩側凹設有一抵擋槽105,該后端面102進一步于抵擋槽105兩側分別凹設一扣持槽106。 所述舌板11具有相對設置的第一表面111、第二表面112及凹設于第二表面112的凹陷部113,所述第一、第二表面分別凹設有多個端子收容槽114。所述凹陷部113于舌板11的后端向前凸設有凸出部116。所述舌板11的后端的兩側分別設有與抵擋槽105相配合的抵擋部115。所述延伸部12自基部10向前延伸形成,當舌板11組裝于基部10的固持腔104后,該延伸部12位于舌板11的兩側(詳后述)。且延伸部12與舌板11之間形成有槽道13(參圖5),所述槽道13用于供第一對接連接器的外殼插接。基部10進一步設有位于延伸部12外側的卡槽14。每一延伸部12上凹設有電源端子收容槽121,所述電源端子收容槽121貫穿延伸部12的上表面,并于基部10形成有穿孔15。所述端子包括導電端子2及電源端子3。在本實施方式中,該導電端子2提供Thunderbolt連接器的信號傳輸,電源端子3提供直流電源的信號傳輸。所述導電端子2固持于舌板11,電源端子3固持于延伸部12。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上層端子21及下層端子22,所述上層端子21固持于舌板11的第一表面111的端子收容槽114中,下層端子22固持于舌板11的第二表面112的端子收容槽114中。所述導電端子2包括固持于端子收容槽114的固持部23、自固持部23延伸的接觸部24及自接觸部延伸的焊接部,所述接觸部24為平板狀設計。所述上層端子21的焊接部251是以SMT(表面黏貼)方式焊接于電路板上,下層端子22的焊接部252是以Through Hole (穿孔)方式焊接于電路板上。第二排端子的焊接部252彼此錯開設置。所述電源端子3自上而下組裝于延伸部12上設有的電源端子收容槽121中,該電源端子3包括固持于電源端子收容槽121內的固持部31、自固持部31延伸的平板狀接觸部32及自接觸部32延伸的焊接部33,該焊接部33穿設于基部10上的穿孔15中。所述電連接器進一步包括一固持塊5,該固持塊5自下而上組裝于舌板11的凹陷部113上(參圖6),所述固持塊5位于兩電源端子3的焊接部33之間。所述固持塊5的后端向前凹設有與舌板11所設的凸出部116相配合的凹槽52。所述固持塊5上設有多個與下層端子22的焊接部252相對應的穿孔51,所述焊接部252對應穿設于該穿孔51中,以防止各下層端子22相觸碰。所述固持塊5兩側進一步凸設有與舌板的抵擋部115后端相抵持的抵持部53,該抵持部53抵擋并卡持于舌板11的凹陷部113中,所述固持塊5還設有延伸出絕緣本體I之外的導柱54。本實施方式中,所述舌板11與基部10分離設置。所述容置空間103于對接面101形成一固持腔104,所述舌板11自后端面102向前裝入并固持于基部10。所述舌板11穿過固持腔104,該舌板11固持有固持塊5的部分收容于容置空間103內,固持有導電端子2的接觸部24的部分穿過并凸伸出固持腔104。當然,舌板11與基部10也可為一體成型,而延伸部12與基部10分離設置。或者,舌板11、延伸部12與基部10皆為一體成型或分離設置。請參閱圖5至圖7所示,所述遮蔽殼體4包括主體部41及后蓋42,所述主體部41與后蓋42分離設置。所述主體部41包括第一主體部411及第二主體部412。所述第一主體部411包覆于絕緣本體I并環繞形成第一對接空間415,該第一主體部411的后端卡持于基部10所設的卡槽14中。所述第二主體部412遮覆于基部10的上表面,并自第二主體部412兩側分別向下彎折形成遮覆于基部10的左、右兩側面的焊接部414。所述延伸部12及舌板 11都延伸至該第一對接空間415內。所述遮蔽殼體4具有用以形成第一對接空間415的第一對接框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連接器,可用以插接不同框口形狀的第一對接連接器及第二對接連接器,該第一對接連接器及第二對接連接器皆具有外殼,所述電連接器包括:絕緣本體、固持于絕緣本體的端子及遮覆于絕緣本體的外側的遮蔽殼體,所述絕緣本體包括基部及凸設于基部的舌板,所述端子包括導電端子,所述遮蔽殼體環繞形成插接第一對接連接器的第一對接空間,其特征在于:所述絕緣本體還包括一對延伸入第一對接空間的延伸部,所述延伸部位于舌板兩側,所述導電端子固持于舌板上,且每一延伸部與舌板之間分別形成供第一對接連接器的外殼插接的槽道,該槽道于第一對接空間內形成用于插接第二對接連接器的第二對接空間。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國峻,
申請(專利權)人:富士康昆山電腦接插件有限公司,鴻海精密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