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提供一種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和使用該瞬變電磁發射裝置的瞬變電磁發射系統。該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包括全橋開關電路和光耦隔離輸出電路,所述全橋開關電路包括有時序信號輸入端和負載接入端,所述光耦隔離輸出電路包括受控信號輸入端和時序信號輸出端,所述時序信號輸出端與時序信號輸入端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和使用該瞬變電磁發射裝置的瞬變電磁發射系統均具有發射功率大和工作穩定性高的優點,適合于地下深部目標體(埋藏深度大于500米)的地球物理的有效勘察,或者干擾嚴重的復雜地區。(*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和使用該瞬變電磁發射裝置的瞬變電磁發射系統。
技術介紹
在進行地質礦藏勘探時通常使用瞬變電磁法對礦藏的探測深度進行預測計算。在進行探測深度預測計算往往根據如下公式權利要求1.一種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全橋開關電路和光耦隔離輸出電路,所述全橋開關電路包括有時序信號輸入端和負載接入端,所述光耦隔離輸出電路包括受控信號輸入端和時序信號輸出端,所述時序信號輸出端與時序信號輸入端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壓保護電路,所述電壓保護電路與所述全橋開關電路連接。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橋開關電路包括第一 N型場效應管、第二 N型場效應管、第三N型場效應管和第四N型場效應管,所述時序信號輸入端包括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 所述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與第三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與第二 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三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四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連接,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四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二 N型場效應管的源 極與第三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二 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與第四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 所述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與所述第四N型場效應管柵極連接; 所述負載接入端設置在所述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二 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之間。4.根據權利要求I或3所述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隔離輸出電路包括發光二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一 P型三極管、第二 P型三極管、第一預設接入電壓和第二預設接入電壓; 所述發光二極管的陽極與第一預設接入電壓連接,發光二極管的陰極經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受控信號輸入端連接; 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陰極與第二預設接入電壓連接,第一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第一 P型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 P型三極管的集電極經第三電阻與第二 P型三極管的基極連接,第一 P型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陰極與第一 P型三極管的集電極之間設置所述第二電阻; 所述第二 P型三極的發射極接地,第二 P型三極管的集電極經所述第四電阻與所述第二預設接入電壓連接; 所述時序信號輸出端設置在所述第二P型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四電阻的連接點上。5.—種瞬變電磁發射系統,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瞬變電磁信號主控機和與所述瞬變電磁信號主控機連接的瞬變電磁發射裝置; 所述瞬變電磁發射裝置所述包括全橋開關電路和光耦隔離輸出電路,所述全橋開關電路包括有時序信號輸入端和負載接入端,所述光耦隔離輸出電路包括受控信號輸入端和時序信號輸出端,所述時序信號輸出端與時序信號輸入端連接; 所述瞬變電磁信號主控機包括時序控制信號輸出端,所述時序控制信號輸出端與所述受控信號輸入端連接。6.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瞬變電磁發射系統,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電壓保護電路,所述電壓保護電路與所述全橋開關電路連接。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瞬變電磁發射系統,其特征在于 所述全橋開關電路包括第一 N型場效應管、第二 N型場效應管、第三N型場效應管和第四N型場效應管,所述時序信號輸入端包括第一輸入端和第二輸入端; 所述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與第三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與第二 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三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四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連接,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四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二 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三N型場效應管的漏極連接,第二 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與第四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 所述第一輸入端與所述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柵極連接,所述第二輸入端與所述第四N型場效應管柵極連接; 所述負載接入端設置在所述第一 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與第二 N型場效應管的源極之間。8.根據權利要求5或7所述瞬變電磁發射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耦隔離輸出電路包括發光二極管、第一二極管、第一電阻、第二電阻、第三電阻、第四電阻、第一 P型三極管、第二 P型三極管、第一預設接入電壓和第二預設接入電壓; 所述發光二極管的陽極與第一預設接入電壓連接,發光二極管的陰極經所述第一電阻與所述受控信號輸入端連接; 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陰極與第二預設接入電壓連接,第一二極管的陽極與所述第一 P型三極管的基極連接,所述第一 P型三極管的集電極經第三電阻與第二 P型三極管的基極連接,第一 P型三極管的發射極接地,所述第一二極管的陰極與第一 P型三極管的集電極之間設置所述第二電阻; 所述第二 P型三極的發射極接地,第二 P型三極管的集電極經所述第四電阻與所述第二預設接入電壓連接; 所述時序信號輸出端設置在所述第二P型三極管的集電極與所述第四電阻的連接點上。專利摘要本技術提供一種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和使用該瞬變電磁發射裝置的瞬變電磁發射系統。該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包括全橋開關電路和光耦隔離輸出電路,所述全橋開關電路包括有時序信號輸入端和負載接入端,所述光耦隔離輸出電路包括受控信號輸入端和時序信號輸出端,所述時序信號輸出端與時序信號輸入端連接。本技術的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和使用該瞬變電磁發射裝置的瞬變電磁發射系統均具有發射功率大和工作穩定性高的優點,適合于地下深部目標體(埋藏深度大于500米)的地球物理的有效勘察,或者干擾嚴重的復雜地區。文檔編號H02J17/00GK202798170SQ20122037722公開日2013年3月13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1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1日專利技術者薛國強, 楊超, 周楠楠, 陳衛營, 李海, 郭偉立, 蘇艷 申請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瞬變電磁發射裝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全橋開關電路和光耦隔離輸出電路,所述全橋開關電路包括有時序信號輸入端和負載接入端,所述光耦隔離輸出電路包括受控信號輸入端和時序信號輸出端,所述時序信號輸出端與時序信號輸入端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薛國強,楊超,周楠楠,陳衛營,李海,郭偉立,蘇艷,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