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o6k0g"></ul>
    <ul id="o6k0g"></ul>

    一體化室內生態循環水養殖系統技術方案

    技術編號:8443359 閱讀: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12:19
    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一體化室內生態循環水養殖系統,屬魚類養殖水體生物凈化技術領域。該系統包括塑料大棚、沉淀池、沼氣池、生物濾池A、生物濾池B、生物濾池C、蓄水池、養殖池A、養殖池B、養殖池C、養殖池D和養殖池E,沉淀池、各物濾池、蓄水池、各養殖池分別呈對稱狀在塑料大棚內一字排列。沉淀池、各物濾池、蓄水池、各養殖池的兩側依次設置有收水主管、回流管和曝氣主管。該系統的養殖水通過自動收集、沉淀和水生植物及填充基質過濾吸收轉化等多級處理后,進入蓄水池復氧、消毒、再通過潛水泵提升到各養殖池內進行循環利用,從而降低了室內工廠化養殖生產成本,在我國缺水地區開展高密度養殖具有很好的推廣應用前景。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一體化室內生態循環水養殖系統,屬魚類養殖水體生物凈化

    技術介紹
    魚類室內工廠化養殖,特別是名優魚類的室內工廠化養殖,是現在魚類高效養殖的趨勢。室內工廠化養殖具有對養殖環境因子,如水溫、溶氧、光照、投飼、消毒、殺菌、吸污、 分選、起捕、廢水處理及應急發電等進行全部或部分人工控制,并使其最優化,使魚類在最佳的理化環境中生長,實現優質高效,產品像工業品一樣,全年均衡上市。但室內工廠化養殖屬于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的產業,投資大、管理嚴格、技術性強,適合于資金雄厚、技術力量強、管理經驗豐富的企業生產,而且最關鍵的問題,也是最難解決、最棘手的問題就是養殖水體的處理和凈化問題。因為養殖過程中,殘餌、魚類代謝產物使水質惡化,其中包括氨氮、尿素、糞便有機物、以及其它新陳代謝產生的廢物。有機物質會進一步降解產生氨氮、亞硝氮和硝氮。在閉合循環系統中,這些物質使PH降低,耗盡溶解氧,增加混濁度,降低水質對養殖魚類的可適應性;養殖集約化程度越高,這些影響就越大。 一個系統中廢物產生的量是基于養殖品種及其生長階段、系統中的生物量以及投喂給魚的飼料的質和量。水質惡化的速度和程度可以通過適當的水處理手段來進行調控。為了解決室內工廠化養殖的水體處理問題,人們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想了很多辦法。目前循環水養殖水質控制中可能用到的手段,包括了物理法如固液分離、泡沫分離、溫度調控、氣液混合等、 化學法如臭氧消毒及氧化、紫外消毒、離子交換、物化吸附等、生物法如各種類型硝化/反硝化生物過濾工器、藻類/大型水生植物等過程。另外,每日的部分補水(換水)是必須的, 以控制硝氮,去除污染物質,以及補充礦物質和微量元素。完全100%循環的系統目前還很罕見,因為在接近100%的循環率時,技術和管理難度都在增加,直接提高了生產成本,極大限制該技術在中國等發展中國家的應用。實踐證明,直接從國外引進先進技術和裝備用于我國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特別在淡水養殖方面都因為養殖成本太高和魚價相對便宜而難以為繼。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在室內工廠化養殖生產過程中,養殖水體通過自動收集、初級沉淀,以及水生植物及富含微生物濾料過濾吸收轉化等多級處理后,進入蓄水池復氧、消毒、再通過水泵提升到魚池內進行循環利用,從而降低室內工廠化養殖生產成本、 提高室內工廠化養殖生產效率的一體化室內生態循環水養殖系統。本專利技術是通過如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的該一體化室內生態循環水養殖系統,包括塑料大棚、沉淀池、沼氣池、生物濾池A、生物濾池B、生物濾池C、蓄水池、養殖池A、養殖池B、養殖池C、養殖池D和養殖池E,其特征在于 沉淀池、生物濾池A、生物濾池B、生物濾池C、蓄水池、養殖池A、養殖池B、養殖池C、養殖池D和養殖池E分別呈對稱狀在塑料大棚內一字排列,沉淀池一側設置有沼氣池,沉淀池內設置有過濾網,沉淀池底部裝有排污管,沼氣池通過排污管與沉淀池連通;過濾網一端的沉淀池池壁上設置有溢流孔,生物濾池A通過溢流孔與沉淀池連通;生物濾池A、生物濾池B和生物濾池C內分別設置有防滲層,防滲層上通過填充基質種植有耐水植物,生物濾池A和生物濾池B的底部分別鋪設有收水管A和收水管B,生物濾池A和生物濾池B通過收水管A和收水管B連通;生物濾池B內的收水管B上方設置有收水管C,生物濾池B通過收水管C與生物濾池C連通;生物濾池C底部設置有溢流管,生物濾池C通過溢流管與蓄水池連通;蓄水池底部設置有潛水泵,潛水泵上設置有抽水管,抽水管分別與養殖池A、養殖池B、養殖池 C、養殖池D和養殖池E連通。生物濾池A、生物濾池B、生物濾池C和蓄水池的底部分別縱向鋪設有微孔曝氣管。所述的養殖池A、養殖池B、養殖池C、養殖池D和養殖池E內分別設置有水位控制溢流管和微孔曝氣盤;養殖池A、養殖池B、養殖池C、養殖池D和養殖池E的底部分別設置有排水管。所述的生物濾池A、生物濾池B、生物濾池C、蓄水池、養殖池A、養殖池B、養殖池C、養殖池D、養殖池E的兩側依次設置有收水主管、回流管和曝氣主管;收水主管和回流管的一端與沉淀池連通,收水主管和回流管的另一端分別與水位控制溢流管和排水管連通;曝氣主管的一端分別通過連通管與微孔曝氣管和微孔曝氣盤連通,曝氣主管的另一端端頭設置有旋渦式風機;所述對稱狀設置養殖池A、養殖池B、養殖池C、養殖池D和養殖池E之間設置有補水管,補水管一端分別與養殖池A、養殖池B、養殖池C、養殖池D和養殖池E連通, 補水管另一端與補水源連通。所述的連通管上設置有單向閥。所述的收水管A、收水管B、收水管C的圓周上分別設置有進水孔;所述的填充基質為多孔陶粒,填充基質鋪設厚度為80cm-100cm,所述的耐水植物為美人蕉、鳶尾、花葉蘆竹、蘆葦或旱傘草。所述的排污管上裝有排污泵。為表明本專利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效果,下面通過試驗加以說明I.系統運行生物濾池的水力負荷為6. 6 m/d,蓄水池置潛水泵(功率2. 2 kW),流量為33 m3/h,潛水泵將水通過水管泵入各養殖池,每池進水水量保持平衡,水交換率為5次/日。2.鱘魚放養養殖品種為雜交鱘(達氏魚皇Huso dauricus早X史氏鱘Acipenser schrenckii古), 魚種平均體重302. 8±50. lg。鱘魚放養密度設平均為18尾/m2。由于雜交鱘最適生活水溫在14-26°C間,夏季高溫季節,通過覆蓋遮陽網與加注井水加以調控。冬季利用塑料大棚進行保溫,水溫可以維持在10°C以上。飼料投喂方式,每天按早中晚投喂三次,平均日投餌率為I. 0-1. 5%,根據水質、溫度與魚的攝食情況略作調整。3.水樣采集與分析2010年I月到2010年7月底,水樣采集頻率為每月2-3次,共16次。采樣點依次設置在沉淀池(生物濾池進水)、生物濾池出水及各養殖池。水樣快速采集于IL的聚乙烯瓶中, 送至試驗室分析。每日用便攜式水質分析儀對魚池水溫、PH和溶解氧等基本水質參數進行在線分析;雜交鱘體重每月稱量一次,了解鱘魚生長狀況。4.試驗結果在6. 6 m/d高水力負荷條件下,養殖廢水經生物濾池處理后,生物濾池系統對廢水中 NH:-N、NOf-N、NOf-N、TN、TP 和 CODfc 的去除率分別為 46. 12%,38. 03%,71. 84%,21. 28%、 52. 60% 和 33. 65%。濕地出水 NH4+,、Ν03:Ν、N02:N、TN、TP 和 CODm 的濃度分別為 I. 30 mg/ L、0. 68 mg/L、0. 03 mg/L、5. 30 mg/L、0. 59 mg/L和 7. 06 mg/L,生物濾池出水水質基本滿足鱘魚養殖用水要求。同時發現在對濕地基質通風強化的條件下,對廢水中nh4+-n、no3_-n、 NOf-N、TN、TP 和 CODsfa 的去除率分別提高 9. 02%, 24. 19%,4. 33%, 7. 47%, 7. 49% 和 15. 24% 以上。試驗養殖雜交鱘的成活率達93. 3%,特定生長率為O. 74,餌料系數為I. 30 ;單位水體產量達到23 Kg/m3 ;生產Ikg鱘魚耗電6. 84 kWh,耗水3. 77 m3。5.結論一體化室內生態循環水養殖系統設施簡單,但處理效率高效,水循環利用率達到9 4 %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

    【技術保護點】
    一種一體化室內生態循環水養殖系統,包括塑料大棚(1)、沉淀池(2)、沼氣池(3)、生物濾池A(4)、生物濾池B(5)、生物濾池C(6)、蓄水池(7)、養殖池A(8)、養殖池B(9)、養殖池C(10)、養殖池D(11)和養殖池E(12),其特征在于:沉淀池(2)、生物濾池A(4)、生物濾池B(5)、生物濾池C(6)、蓄水池(7)、養殖池A(8)、養殖池B(9)、養殖池C(10)、養殖池D(11)和養殖池E(12)分別呈對稱狀在塑料大棚(1)內一字排列,沉淀池(2)一側設置有沼氣池(3),沉淀池(2)內設置有過濾網(13),沉淀池(2)底部裝有排污管(14),沼氣池(3)通過排污管(14)與沉淀池(2)連通;過濾網(13)一端的沉淀池(2)池壁上設置有溢流孔(15),生物濾池A(4)通過溢流孔(15)與沉淀池(2)連通;生物濾池A(4)、生物濾池B(5)、生物濾池C(6)內分別設置有防滲層(16),防滲層(16)上通過填充基質(17)種植有耐水植物(18),生物濾池A(4)和生物濾池B(5)的底部分別鋪設有收水管A(19)和收水管B(20),生物濾池A(4)和生物濾池B(5)通過收水管A(19)和收水管B(20)連通;生物濾池B(5)內的收水管B(20)上方設置有收水管C(21),生物濾池B(5)通過收水管C(21)與生物濾池C(6)連通;生物濾池C(6)底部設置有溢流管(22),生物濾池C(6)通過溢流管(22)與蓄水池(7)連通;蓄水池(7)底部設置有潛水泵(23),潛水泵(23)上設置有抽水管(24),抽水管(24)分別與養殖池A(8)、養殖池B(9)、養殖池C(10)、養殖池D(11)和養殖池E(12)連通;生物濾池A(4)、生物濾池B(5)、生物濾池C(6)、蓄水池(7)的底部分別縱向鋪設有微孔曝氣管(26);養殖池A(8)、養殖池B(9)、養殖池C(10)、養殖池D(11)和養殖池E(12)內分別設置有水位控制溢流管(25)和微孔曝氣盤(27);養殖池A(8)、養殖池B(9)、養殖池C(10)、養殖池D(11)和養殖池E(12)的底部分別設置有排水管(28);生物濾池A(4)、生物濾池B(5)、生物濾池C(6)、蓄水池(7)、養殖池A(8)、養殖池B(9)、養殖池C(10)、養殖池D(11)和養殖池E(12)的兩側依次設置有收水主管(29)、回流管(30)和曝氣主管(31);收水主管(29)和回流管(30)的一端與沉淀池(2)連通,收水主管(29)和回流管(30)的另一端分別與水位控制溢流管(25)和排水管(28)連通;曝氣主管(31)的一端分別通過連通管(32)與微孔曝氣管(26)和微孔曝氣盤(27)連通,連通管(32)上設置有單向閥(33);曝氣主管(31)的另一端端頭設置有旋渦式風機(34);所述對稱狀設置的養殖池A(8)、養殖池B(9)、養殖池C(10)、養殖池D(11)和養殖池E(12)之間設置有補水管(35),補水管(35)一端分別與養殖池A(8)、養殖池B(9)、養殖池C(10)、養殖池D(11)和養殖池E(12)連通,補水管(35)另一端與補水源連通。...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李谷
    申請(專利權)人: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長江水產研究所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網友詢問留言 已有0條評論
    •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无码中文人妻视频2019| 内射人妻少妇无码一本一道| 性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秋霞2| 精品成在人线AV无码免费看 | 国产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在线|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视频| 无码人妻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年无码AV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99精品无码视亚 | 亚洲中文无码永久免费| 国产网红主播无码精品|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伊人久久精品无码av一区| 亚洲AV成人无码久久WWW| 亚洲人成网亚洲欧洲无码久久| 日韩精品人妻系列无码av东京| AV无码久久久久不卡蜜桃| 亚洲国产AV无码专区亚洲AV | 东京热无码av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97久久精品无码一区二区天美| 一本无码中文字幕在线观| 好硬~好爽~别进去~动态图, 69式真人无码视频免 | 无码国产精品一区二区免费I6| 久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一区| 国产亚洲大尺度无码无码专线| 国产成人无码A区在线观看视频 | 免费看成人AA片无码视频羞羞网|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17 | 无码H肉动漫在线观看| 天堂Aⅴ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免费av片在线无码免费看| 爆乳无码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成人无码AV在线影院| 在线精品自偷自拍无码中文|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 色综合无码AV网站| 久久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 熟妇人妻中文a∨无码| 亚洲日韩乱码中文无码蜜桃臀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