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在水泥堿性環境中具有分子結構活性,從而具有雙層作用驅動力的聚羧酸類水泥混凝土分散劑,屬于混凝土外加劑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規?;A設施的建設,一系列包括大型橋梁、核電、水電、超高層建筑等重大工程對混凝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時間需求越來越長,因此,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動性保持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另外,由于中國地域因素導致各地的建筑材料質量存在較大的差異,同地區的砂石集料質量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動。 這些因素都會造成高性能混凝土的坍落度損失現象更加嚴重。因此也就要求聚羧酸系超塑化劑在提高保坍能力方面有更好的性能,同時對其混凝土材料的相容性和適應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經過多年的發展,聚羧酸系超塑化劑依靠其摻量低、減水率高、保坍能力比萘系等傳統減水劑強、制備過程無污染等優點,已經成為制備高性能混凝土不可缺少的關鍵組分, 也成為了國內外研究的熱點。梳形結構的聚羧酸超塑化劑基本上都是由羧基、羥基、磺酸基等基團組成的主鏈和聚亞烷基二醇醚大分子組成的側鏈構成。主鏈上的極性陰離子基團對帶正電性的水泥顆粒產生靜電吸附,提供聚羧酸超塑化劑的錨固作用,這種離子鍵作用具有較強的傾向性,一般情況下屬于不可逆行為;長側鏈增加了空間位阻效應,并形成較厚的吸附水膜,使聚羧酸減水劑對水泥顆粒的分散穩定效果更加明顯,在一定時間段內提高了其坍落度保持能力。眾所周知,聚羧酸系超塑化劑可以通過調整分子內各組成單元的種類和用量比例達到不同的性能,多篇中國專利已經公開了相關的聚羧酸超塑化劑及其制備方法,但是基本上都是采用不飽和羧酸與帶有雙鍵的聚乙二醇 ...
【技術保護點】
一種聚羧酸超塑化劑,其特征在于,該超塑化劑的重均分子量為20,000~70,000,其是由單體A和單體B在水溶液中、在氧化還原引發劑存在的條件下進行聚合反應得到的,單體A:單體B的摩爾比為2~10:1,所述單體A用通式(1)表示:其中,R1為H或CH3;x=0或1,y=0或1,且x,y不同時為0或1;所述單體B用通式(2)表示:其中,R2為H或CH3;R3為H或1~4個碳原子的烷基,X=O、CH2O或CH2CH2O;p為20~200的整數。FDA00002522017700011.jpg,FDA00002522017700012.jpg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聚羧酸超塑化劑,其特征在于,該超塑化劑的重均分子量為20,00(Γ70,000,其是由單體A和單體B在水溶液中、在氧化還原引發劑存在的條件下進行聚合反應得到的,單體A :單體B的摩爾比為2 10:1,所述單體A用通式(I)表示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聚羧酸超塑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單體A選自丙烯酸羥乙酯磺酸、丙烯酸羥丙酯磺酸、甲基丙烯酸羥乙酯磺酸或甲基丙烯酸羥丙酯磺酸中的一種或兩種以上任意比例的混合物。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聚羧酸超塑化劑,其特征在于,所述單體B選自乙烯基聚乙二醇醚、烯丙基聚乙二醇醚、3-丁烯-I-醇基聚乙二醇醚、甲代烯丙基聚乙二醇醚、3-甲基-3- 丁烯-I-醇基聚乙二醇醚、甲氧基封端的乙烯基聚亞烷基乙二醇醚、乙氧基封端的乙稀基聚亞燒基乙~■醇釀、丙氧基封端的乙稀基聚亞燒基乙_■醇釀、丁氧基封端的乙稀基聚亞燒基乙_■醇釀、甲氧基封端的稀丙基聚亞燒基乙_■醇釀、乙氧基封端的稀丙基聚亞燒基乙_■醇釀、丙氧基封端的稀丙基聚亞燒基乙_■醇釀、丁氧基封端的稀丙基聚亞燒基乙_■ 醇醚、甲氧基封端的3- 丁烯-I-醇基聚亞烷基乙二醇醚、乙氧基封端的3- 丁烯-I-醇基聚亞烷基乙二醇醚、丙氧基封端的3- 丁烯-I-醇基聚亞烷基乙二醇醚、丁氧基封端的3- 丁烯-I-醇基聚亞烷基乙二醇醚、甲氧基封端的甲代烯丙基聚亞烷基乙二醇醚、乙氧基封端的甲代烯丙基聚亞烷基乙二醇醚、丙氧基封端的甲代烯丙基聚亞烷基乙...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周棟梁,冉千平,劉加平,楊勇,劉金芝,
申請(專利權)人:江蘇蘇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江蘇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姜堰市博特新材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