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濕法冶金過程中的有機相洗滌方法及裝置,通過先將濕法煉銦生產過程中貧有機相注入到酸洗槽內對貧有機相進行酸洗,然后將酸洗后的有機相注入到堿洗槽內對有機相進行堿洗,最后將堿洗后的有機相注入到酸洗槽內對有機相進行再次酸洗,對銦金屬進行回收,避免銦金屬的大量流失,提高銦金屬的回收率,且本發明專利技術工藝簡單,裝置結構簡單、易操作。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用于濕法冶金過程中的有機相洗滌方法及裝置。
技術介紹
目前,濕法煉銦生產過程中有機相的使用都有一定壽命,當有機相老化喪失萃取能力后被稱為貧有機相,其洗滌均采用第一次用氫氧化鈉堿洗,第二次用硫酸酸洗的方式。 這樣,貧有機相在用氫氧化鈉堿洗的過程中,隨著PH值的增大,貧有機相夾帶的銦便會完全水解進入堿渣中,直接造成銦金屬的流失。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因現有有機相洗滌技術的不足造成銦金屬大量的問題,而提供一種有機相洗滌方法及裝置,方法及裝置能夠避免銦金屬的流失,直接提高了精銦回收率。本專利技術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采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有機相洗滌方法,包括一下步驟步驟I)、第一次酸洗向酸洗槽內注入硫酸溶液和貧有機相,并開啟攪拌裝置,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酸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沉淀時間大于3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通過泵將水相重新注入系統中,將有機相注入到堿洗槽內;步驟2)、堿洗往堿洗槽內注入生產水,并開啟攪拌裝置進行攪拌,同時開啟蒸汽裝置對堿洗槽內混合溶液進行加熱,保持溶液溫度為40-45度,緩慢均勻加入氫氧化鈉,調整溶液PH值至13-14,停止加入氫氧化鈉,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堿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沉淀時間大于3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將水相堿液排到堿渣池內,通過泵將有機相注入到酸洗槽內;步驟3)、第二次酸洗向酸洗槽內注入硫酸溶液,并開啟攪拌裝置,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酸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沉淀時間大于3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通過泵將水相重新注入系統中,將有機相注入到萃取系統中再利用。所述的步驟I)中向酸洗槽內注入的硫酸溶液和貧有機相體積比為1:1,硫酸溶液的質量體積濃度為150 g/1 -180g/l。所述的貧有機相是煤油和P204按照體積比3:7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溶液。所述的步驟2)中往堿洗槽內注入的生產水與有機相的體積比為1:1。所述的步驟2)中加入的氫氧化鈉為片狀氫氧化鈉,氫氧化鈉純度大于99%。所述的步驟3)中向酸洗槽內注入的硫酸溶液與有機相的體積比為1:1,硫酸溶液的質量體積濃度為280 g/1 -320g/l。一種有機相洗滌裝置,包括堿洗槽和酸洗槽,堿洗槽頂部安裝有蒸氣管道、生產水管、堿洗攪拌裝置,其中堿洗攪拌裝置安裝在堿洗槽頂部的中心位置,堿洗槽的頂部還開有氫氧化鈉加入口,玻璃管上下兩端與堿洗槽內部相連通,堿洗槽底部安裝有帶閥門的堿洗渣液輸送管和帶閥門的堿洗后有機相輸送管,堿洗后有機相輸送管的另一端與酸洗槽的頂部相連通,在堿洗渣液輸送管上閥門的左側安裝有I號輸送泵,在堿洗后有機相輸送管上的閥門右側安裝有2號輸送泵;酸洗槽頂部安裝有硫酸管道、有機相輸送管,在酸洗槽頂部的中心位置安裝有酸洗攪拌裝置,底部安裝有帶閥門的酸洗渣液輸送管道和帶閥門的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在酸洗洛液輸送管道上閥門的左側安裝有3號輸送泵,在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上I號閥門的右側安裝有4號輸送泵,在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上4號輸送泵的右側安裝一根帶閥門的支管,支管的另一端與堿洗槽的頂部相連通。所述的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上支管的右側安裝有2號閥門。在堿洗槽和酸洗槽的側面分別豎直安裝有I號玻璃管和2號玻璃管,I號玻璃管和 2號玻璃管的上下兩端分別與堿洗槽和酸洗槽的內部相連通。所述的堿洗攪拌裝置為I號攪拌機;所述的酸洗攪拌裝置為2號攪拌機。本專利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I、本專利技術能夠避免銦金屬的大量流失,使精銦的回收率提高了 14. 23%。2、本專利技術回收銦金屬的方法簡單,裝置結構簡單、易操作。附圖說明圖I是本專利技術有機相洗滌裝置結構圖。具體實施方式一種有機相洗滌方法,包括一下步驟步驟I)、第一次酸洗向酸洗槽內注入硫酸溶液和貧有機相,硫酸溶液和貧有機相體積比為1:1,硫酸溶液的質量體積濃度為160g/l,并開啟攪拌機,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酸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5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通過泵將水相重新注入系統中,將有機相注入到堿洗槽內;步驟2)、堿洗往堿洗槽內注入生產水,生產水與有機相的體積比為I :1,并開啟攪攪拌機進行攪拌,同時開啟蒸汽裝置對堿洗槽內混合溶液進行加熱,保持溶液溫度為44度, 緩慢均勻加入純度為99. 5%的片狀氫氧化鈉,調整溶液PH值至13,停止加入氫氧化鈉,30 分鐘后停止攪拌,讓堿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5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將水相堿液排到堿渣池內,通過泵將有機相注入到酸洗槽內;步驟3)、第二次酸洗向酸洗槽內注入硫酸溶液,注入的硫酸溶液與有機相的體積比為I: I,硫酸溶液的質量體積濃度為300g/l,并開啟攪攪拌機,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酸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5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通過泵將水相重新注入系統中,將有機相注入到萃取系統中再利用。所述的貧有機相是煤油和P204按照體積比3:7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溶液。如圖I所示,一種有機相洗滌裝置,包括堿洗槽I和酸洗槽2,堿洗槽I頂部安裝有蒸氣管道6、生產水管7、堿洗I號攪拌機3,其中I號攪拌機3安裝在堿洗槽I頂部的中心位置,堿洗槽I的頂部還開有氫氧化鈉加入口 20,玻璃管4上下兩端與堿洗槽I內部相連通,堿洗槽底部安裝有帶閥門的堿洗渣液輸送管10和帶閥門的堿洗后有機相輸送管9,堿洗后有機相輸送管9的另一端與酸洗槽2的頂部相連通,在堿洗渣液輸送管10上閥門的左側安裝有I號輸送泵14,在堿洗后有機相輸送管9上的閥門右側安裝有2號輸送泵15 ;酸洗槽2頂部安裝有硫酸管道8、有機相輸送管5,在酸洗槽2頂部的中心位置安裝有2號攪拌機11,底部安裝有帶閥門的酸洗渣液輸送管道12和帶閥門的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13, 在酸洗洛液輸送管道12上閥門的左側安裝有3號輸送泵16,在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13 上I號閥門22的右側安裝有4號輸送泵17,在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13上4號輸送泵17 的右側安裝一根帶閥門的支管18,支管18的另一端與堿洗槽I的頂部相連通。所述的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13上支管18的右側安裝有2號閥門21。在堿洗槽I和酸洗槽2的側面分別豎直安裝有I號玻璃管4和2號玻璃管19,I 號玻璃管4和2號玻璃管19的上下兩端分別與堿洗槽I和酸洗槽2的內部相連通。生產中回收銦金屬的具體方法如圖I所示,第一步、通過有機相輸送管道5向酸洗槽2內注入硫酸溶液和貧有機相, 硫酸溶液和貧有機相體積比為1: 1,硫酸溶液的質量體積濃度為160g/l,貧有機相是煤油和P204按照體積比3:7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溶液,并開啟2號攪拌機11,30分鐘后停止攪拌, 讓酸洗槽2內溶液進行沉淀50分鐘,通過2號玻璃管19觀察,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開啟酸洗渣液輸送管道12上的閥門,通過3號輸送泵16、酸洗渣液輸送管道12將水相重新輸送回系統;然后關閉酸洗渣液輸送管道12上的閥門,并開啟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13上的 I號閥門22和支管18上的閥門,通過4號輸送泵17、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13和支管18 將有機相注入到堿洗槽I內,輸送結束后,關閉酸洗后有機相輸送管道13上的I號閥門和支管18上的閥門;第二步、往堿洗槽I內注入生產水,生產水與有機相的體積比為I :1,并開啟I號攪拌機3進行攪拌,同時開啟蒸汽裝置通過蒸氣管6向堿洗槽I內輸入蒸氣對堿洗槽I內混合溶液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有機相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驟:步驟1)、第一次酸洗:向酸洗槽內注入硫酸溶液和貧有機相,并開啟攪拌裝置,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酸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沉淀時間大于3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通過泵將水相重新注入系統中,將有機相注入到堿洗槽內;步驟2)、堿洗:往堿洗槽內注入生產水,并開啟攪拌裝置進行攪拌,同時開啟蒸汽裝置對堿洗槽內混合溶液進行加熱,保持溶液溫度為40?45度,緩慢均勻加入氫氧化鈉,調整溶液PH值至13?14,停止加入氫氧化鈉,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堿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沉淀時間大于3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將水相堿液排到堿渣池內,通過泵將有機相注入到酸洗槽內;步驟3)、第二次酸洗:向酸洗槽內注入硫酸溶液,并開啟攪拌裝置,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酸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沉淀時間大于3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通過泵將水相重新注入系統中,將有機相注入到萃取系統中再利用。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有機相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一下步驟 步驟1)、第一次酸洗向酸洗槽內注入硫酸溶液和貧有機相,并開啟攪拌裝置,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酸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沉淀時間大于3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通過泵將水相重新注入系統中,將有機相注入到堿洗槽內; 步驟2)、堿洗往堿洗槽內注入生產水,并開啟攪拌裝置進行攪拌,同時開啟蒸汽裝置對堿洗槽內混合溶液進行加熱,保持溶液溫度為40-45度,緩慢均勻加入氫氧化鈉,調整溶液PH值至13-14,停止加入氫氧化鈉,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堿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沉淀時間大于3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將水相堿液排到堿渣池內,通過泵將有機相注入到酸洗槽內; 步驟3)、第二次酸洗向酸洗槽內注入硫酸溶液,并開啟攪拌裝置,30分鐘后停止攪拌,讓酸洗槽內溶液進行沉淀,沉淀時間大于30分鐘,待水相與有機相分層后,通過泵將水相重新注入系統中,將有機相注入到萃取系統中再利用。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相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1)中向酸洗槽內注入的硫酸溶液和貧有機相體積比為1:1,硫酸溶液的質量體積濃度為150 g/1 -180g/l。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的有機相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貧有機相是煤油和P204按照體積比3:7的比例混合的混合溶液。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相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往堿洗槽內注入的生產水與有機相的體積比為1 :1。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相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2)中加入的氫氧化鈉為片狀氫氧化鈉,氫氧化鈉純度大于99%。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有機相洗滌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驟3)中向酸洗槽內注入的硫酸溶液與有機相的體積比為1:1,硫酸溶液的質量體積濃度為280 g/1 -320g/l。7.一種有機相...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王素霞,袁永鋒,
申請(專利權)人:河南豫光鋅業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