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氣囊用織物,其特征是:所述氣囊用織物由地組織和位于所述地組織兩邊的邊組織組成,所述地組織和所述邊組織采用兩種不同初始模量的長絲,且所述地組織用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和所述邊組織用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的差異率為15.0-40.0%,所述織物的斜行度≤2.0%。本發明專利技術的氣囊用織物斜行度小、拉伸斷裂、撕裂性能良好、尺寸穩定性好、成本低廉。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斜行度小的氣囊用織物。
技術介紹
近年來,隨著汽車工業的快速發展和高速公路的開發和建設,汽車的行駛速度越來越快,交通事故的發生也更加頻繁,所以汽車的安全性就變得尤為重要。作為汽車安全備件之一的安全氣囊隨著人們安全意識的提高而安裝率迅速提高。安全氣囊的基本工作過程為在發生碰撞后迅速在乘員和車內部件之間打開一個充滿氣體的袋子,讓乘員撲在氣囊上,通過氣囊的排放節流阻尼吸收乘客的動能,使猛烈的車內碰撞得以緩沖,以達到保護乘客的目的。目前,氣囊用織物的織造主要采用噴水織機、噴氣織機和劍桿織機,由上述織機織 造的氣囊用織物的長絲細度較大,織造時候容易產生耳邊松弛,造成氣囊用織物的斜行度較大,從而織物在裁剪后,產生斜邊,裁剪片不對稱,導致裁剪片報廢,造成成本增加。在中國專利申請公開號CN101666007A中公開了一種安全氣囊用織物,織物經向和/或緯向中存在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初始模量的長絲,且高初始模量長絲和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差異率為10-70%。該專利技術的織物的縫制部分抗滑移性佳,具有良好的剛軟性、折疊性。但該專利申請中采用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為21. 1-51. OcN/dtex,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為4.4-21. lcN/dtex,且在整經時候間隔均勻排列,并不能有效改善織物的斜行度,不能減少裁剪不良率。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斜行度小、拉伸斷裂、撕裂性能良好、尺寸穩定性好、成本低廉的氣囊用織物。本專利技術的氣囊用織物,其特征是所述氣囊用織物由地組織和位于所述地組織兩邊的邊組織組成,所述地組織和所述邊組織采用兩種不同初始模量的長絲,且所述地組織用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和所述邊組織用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的差異率為15. 0-40. 0%,所述織物的斜行度< 2. 0%,所述差異率符合下面的公式 C(%) = (A-B)*100/A(式 I ) C:長絲初始模量差異率 A :高初始模量值(cN/dtex) B :低初始模量值(cN/dtex)。若織物采用兩種不同初始模量的長絲,且織物地組織用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和兩邊邊組織用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的差異率為< 15. 0%,則不能有效地改善織物的斜行度。若織物采用兩種不同初始模量的長絲,且織物地組織用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和兩邊邊組織用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始模量的差異率為> 40. 0%,則會造成織物在卷取過程發生褶皺,影響織物的裁剪利用率。本專利技術的氣囊用織物,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為50-70cN/dteX,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為30-50cN/dteX。若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為< 50cN/dteX,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為< 30cN/dteX,則織物容易變形,針抓強度過低,氣袋在爆炸過程中縫制部位的滑移過大,透氣度過高,不能有效起到對人體的保護作用。若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為> 70cN/dteX,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為> 50cN/dteX,則織物很硬,不容易折疊,折疊后氣袋的占用面積較大,不能滿足氣袋體積小的發展趨勢。本專利技術的氣囊用織物,兩邊邊組織用長絲的根數為30 100根,優選為40-80跟。若兩邊邊組織用長絲的根數< 30根,則由于根數太少,耳邊邊紗卷曲造成的力不能有效拉伸緯紗,織物斜行度>2.0%。若兩邊邊組織用長絲的根數> 100根,則由于根數太多,耳邊邊紗卷曲過大,織物容易起皺。本專利技術的氣囊用織物,織物的經、緯向針抓強度為300-800N。高的針抓強度可使氣囊承受充氣時高壓高溫氣流對氣囊的沖擊和拉伸作用。若織物的經、緯向針抓強度< 300N,則織物在展開時縫制處易滑移,導致漏氣。如織物的經、緯向針抓強度> 800N,則織物絲與絲之間的抱合力非常大,織物表面比較硬,氣囊不易折疊,且在展開時對沖擊力吸收能力減弱,反而易對被保護人員產生傷害。本專利技術的氣囊用織物,織物在壓力為19. 6KPa時,該織物的透氣度< 2. OL/cm2/mirio若物的透氣度> 2. 0L/cm2/min,則氣囊的透氣性能過大,不能有效保護人體。本專利技術的氣囊用織物,織物的長絲纖度為300_600dtex,且長絲中含有60-144根單絲。長絲的纖度過高,則織成的織物厚度過大,且剛軟度高,不易折疊且對被保護人員存在傷害的潛在可能;若纖度過低,則織成的織物的機械性能不能確保,且生產效率低,增加制造成本。本專利技術從織物的針抓強度、透氣度等方面考慮,以總纖度在300 -700dtex左右,單絲纖度在2_8dtex左右為最佳。長絲中單絲根數,對織物的透氣性能有一定影響。在相同密度、纖度的前提下,若單絲根數愈多,則單絲跟單絲的接觸面增大,長絲織造時,織物采用兩種不同初始模量的長絲,織物地組織用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和兩邊邊組織用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始模量的差異率為15-40%,該織物的斜行度< 2. 0%,單絲跟單絲之間的空隙變小,織物透氣性降低。當然,單絲根數愈多,制造效率及成本亦會相應增加。綜合考慮,單絲根數在60-144為好。本專利技術的氣囊用織物,其長絲為尼龍長絲。尼龍長絲具有初始模量低、彈性好、熱熔高等特點。其織物在動態載荷作用下具有應力分布均勻、吸收能力強、抗沖擊性能好、耐熱性和阻燃性較好等優點。此外,尼龍織物柔軟性好、長期折疊不易變脆。特別是尼龍66具有良好耐熱性、強度高,具有適當的延伸度,柔軟性能好,因而在安全氣囊這一市場獲得巨大成功。附圖說明圖1為斜行度示意圖。具體實施例方式通過以下實施例及比較例更加詳細地說明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的物性由下列方法測定。初始模量 根據ASTM D2256-2002單紗法對紗線拉伸性能的進行測定,在應力-應變曲線上,找到初始階段最大斜率點,在改點處畫一條切線,找出改點的應力、應變,根據下列公式計算試樣的初始模量J=S/E其中J:初始模量(cN/dtex) S:由切線確定應力的大小(cN/dtex) E:由切線確定力的相應應變(%) 斜行度 根據ASTM D 3882的測試標準進行測試。垂直織物布邊的方向畫一條直線At,在布邊直線的起點沿著緯紗的軌跡畫一條線A ,以上兩條線在另一側布邊上的垂直距離為斜行距離k (如圖1),斜行度5%由式(2)表示。成二巧么 xJOO%式(2) 其中£ :垂直織物布邊的直線長度(cm) h :緯紗的軌跡線矣和.£ 的垂直距離(cm) 針抓強度 根據ASTM D6479-2針抓強度的測試標準進行測試。具體方法是, 在拉伸試驗儀上把5x30 (cm)的試樣夾到測試專用的裝置上,拉伸試驗儀的夾頭間距為20cm,以20cm/min的速度進行試驗。透氣度 沿著織物幅寬方向平均取11個試樣,在高壓試驗機上,將流體(空氣)調節至19. 6kPa的壓力流通時,測試試樣的透氣度。拉伸斷裂強度-絲 根據GBT 14344-2008拉伸強力的測試標準進行測試。具體方法是,在拉伸試驗儀上把滌綸低彈絲的試樣夾到拉伸強力測試專用的裝置上,拉伸試驗儀的夾頭間距為50cm,以20cm/min的速度進行試驗。實施例I 氣囊用織物地組織采用總纖度為35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氣囊用織物,其特征是:?所述氣囊用織物由地組織和位于所述地組織兩邊的邊組織組成,所述地組織和所述邊組織采用兩種不同初始模量的長絲,且所述地組織用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和所述邊組織用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的差異率為15.0?40.0%,所述織物的斜行度≤2.0%,所述差異率符合下面的公式:?C(%)=(A?B)*100/A??????????????????(式?1?)?????????C:?長絲初始模量差異率?????????A:高初始模量值(cN/dtex)?????????B:低初始模量值(cN/dtex)。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氣囊用織物,其特征是所述氣囊用織物由地組織和位于所述地組織兩邊的邊組織組成,所述地組織和所述邊組織采用兩種不同初始模量的長絲,且所述地組織用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和所述邊組織用低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的差異率為15. 0-40. 0%,所述織物的斜行度< 2. 0%,所述差異率符合下面的公式 C(%) = (A-B)*100/A(式 I ) C:長絲初始模量差異率 A :高初始模量值(cN/dtex) B :低初始模量值(cN/dtex)。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氣囊用織物,其特征是所述高初始模量長絲的初始模量為50-70cN...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金光五,金在哲,易華,許大偉,
申請(專利權)人:可隆南京特種紡織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