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公開了一種插拔力測試裝置,包括立柱、力傳感器、上夾具、下夾具、驅動單元以及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包括與所述力傳感器相連以提取力傳感器測試信息的數據提取模塊、用于顯示控制界面以供輸入控制指令并與數據提取模塊相連以實時顯示數據提取模塊獲得的測試數據的觸摸顯示屏,以及與所述驅動單元相連以根據控制指令控制驅動單元運作的控制模塊。本發明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插拔力測試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穩定性高,使用成本及制造成本低。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測試
,尤其涉及一種插拔力測試裝置。
技術介紹
眾多如手機、電腦、服務器等電子設備配套使用的數據線、電源線等連接線,以及U 盤等各種移動電子設備,在制造過程中都需要進行相應的插頭和插座間的插拔力測試,以確保其能符合各連接器的特定要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插拔力已由傳統的手工、半自動化發展到全自動化。現有的全自動連接器插拔力測試機由完成測試動作的主機及控制終端兩部分構成,該控制終端為另外配置的與主機相連的電腦及其他相關配件,并于電腦內安裝專用的測試軟件系統。如圖I所示,現有的全自動連接器插拔力測試機的主機于機箱I上設置有兩根導柱2,活動座3和固定座4分別活動套裝和固定套裝在兩根導柱2上,上夾具5及下夾具6則分別安裝于固定座4和活動座3上,活動座3固接于活動導套7,活動導套7與絲桿相螺接并在驅動控制單元的驅動下由絲桿的正反轉推動活動導套7沿導柱2上下移動, 進而帶動下夾具6相對于上夾具5往復運動,以實現連接器的插拔。申請人在實施現有的全自動連接器插拔力測試機時,發現至少存在以下缺陷1、使用成本高現有的全自動連接器插拔力測試機的主機本身價格較高,同時還需購置電腦、相關配件以及測試軟件系統等,無疑增加插拔力測試機的使用成本;2、對操作人員要求較高使用現有的全自動連接器插拔力測試機,要求操作人員必須具有一定的電腦操作技術以可熟練使用測試軟件系統,同時,還要求操作人員能處理測試軟件系統及電腦系統在日常使用中出現的各種問題,以保證測試作業的正常進行;3、儀器笨重,穩定性不高,且制造成本高現有的全自動連接器插拔力測試機設置有直徑為40mm的粗鋼材雙導柱及直徑為68mm的粗鋼材活動導套,僅儀器主體的重量就達到 108. 9KG,而設置于測試機機箱上部的大尺寸鋼件及其配套零件大大增加了機箱上部的重量,絲桿在旋轉驅動重型鋼材制作的活動導套作上下往復運動時,會因活動導套的重量過大而影響絲桿的穩定性,進而降低了機器的整體穩定性;而實際上,國際標準電連接器插拔力設置為122. 5N以下,而現有的測試機可承受高達31000N荷載(由固定和鎖緊雙導柱的底端部分M24螺紋連接的性能等級可知),是測試機實際需求的兩佰多倍,遠超測試機實際需求強度,高荷載的配置不能被充分利用,卻增加了測試儀的制造成本。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于,提供一種插拔力測試裝置,結構簡單,操作簡便,性能穩定,有效減少使用成本及制造成本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出了一種插拔力測試裝置,包括立柱、設置于立柱頂端的力傳感器、固定安裝于力傳感器底部的上夾具、固定于一位于上夾具下方的活動座上的下夾具、與活動座相連以驅動活動座及其上的下夾具相對于上夾具往復運動而使分別由上夾具和下夾具夾持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實現插拔動作的驅動單元,以及與驅動單元及力傳感器相連的控制單元,所述控制單元包括與所述力傳感器相連以提取力傳感器測試信息的數據提取模塊、用于顯示控制界面以供輸入控制指令并與數據提取模塊相連以實時顯示數據提取模塊獲得的測試數據的觸摸顯示屏,以及與所述驅動單元相連以根據控制指令控制驅動單元運作的控制模塊。進一步地,所述驅動單元包括頂端固定于活動座上的絲桿以及螺合于絲桿上的螺母、固設于一固定座上的電機以及在電機輸出軸和所述螺母之間傳遞動力的傳動機構,所述螺母可旋轉地設置于固定座上并與固定座在絲桿的軸向上相對固定。進一步地,所述傳動機構包括與電機輸出軸同軸心固定連接成一體的主動輪、與螺母同軸固定連接成一體的從動輪和繞設于主動輪和從動輪上的傳動帶。進一步地,所述立柱固定于一操作臺板上,所述活動座位于操作臺板上方,而驅動單元位于操作臺板下方且其絲桿頂部穿過操作臺板與活動座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插拔力測試裝置還包括機箱,所述操作臺板固定于機箱的頂端,而所述驅動單元設置于機箱內部。進一步地,所述活動座的靠所述立柱一側設置有與所述立柱外輪廓相適配的活動槽。進一步地,所述插拔力測試裝置還包括設置于操作臺板上用于引導所述活動座往復運動的導向單元。進一步地,所述導向單元包括固設于所述操作臺板上的直線軸承以及平行于立柱地穿設于直線軸承中且頂端與活動座固定連接的導柱。進一步地,所述插拔力測試裝置還包括有用以限定所述活動座行程的限位機構, 所述限位機構包括與所述活動座同側設置且垂直于所述操作臺板的限位柱、兩個相距預定距離地設于所述限位柱上的限位塊、套于限位柱上并介于兩限位塊之間的滑動套以及設置于所述限位柱上并與控制單元相連以感應活動座位移位置的位置傳感器,所述活動座的相應側緣與滑動套固定連接。進一步地,所述兩個限位塊中的至少一個限位塊的中部設有用于與限位柱配合套接的通孔,且該限位塊的側向還設有若干個與通孔相貫通以供螺栓鎖入緊抵限位柱而固定于限位塊的側向螺孔。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直接于插拔力測試裝置上設置分別與驅動單元及力傳感器相連的控制模塊及數據提取模塊,以及同時與控制模塊及數據提取模塊相連以供輸入控制指令并顯示測試數據信息的觸摸顯示屏,大大減化插拔力測試裝置的整體結構,降低使用成本,操作簡單,便于維護;直接利用絲桿的上下往復運動驅動活動座上下移動,并采用小型導柱與直線軸承相配合的導向單元對活動座的行進方向進行導向,有效減輕插拔力測試裝置的整體重量,確保其工作穩定性,并且在提高其使用壽命的同時大大降其低制造成本。附圖說明圖I是現有的全自動連接器插拔力測試機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插拔力測試裝置的主視圖。圖3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插拔力測試裝置的立體圖。圖4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插拔力測試裝置的去除機座后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專利技術實施例的插拔力測試裝置的去除機箱后的結構示意圖。圖6是圖3中的A部放大圖。具體實施方式需要說明的是,在不沖突的情況下,本申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結合,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專利技術作進一步詳細說明。如圖疒圖6所示,本專利技術實施例提供一種插拔力測試裝置,包括立柱11、力傳感器 20、上夾具30、下夾具40、驅動單元50以及控制單元。所述力傳感器20固設于所述立柱11的頂端,用以提取相配對的第一連接器及第二連接器完成插拔動作時的插拔力數據。所述上夾具30與下夾具40相對設置,用以分別夾持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以共同配合完成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的插拔作業。所述上夾具30固設于所述力傳感器 20的底部,其下方設置有一活動座41,所述下夾具40通過所述活動座41活動設置于所述上夾具30的下方。如圖4所示,由于所述活動座41的靠所述立柱11的一端與所述立柱11部分重合, 為使所述活動座41可與所述立柱11匹配設置并實現相對運動,所述活動座41的靠所述立柱11的一端設置有與所述立柱11外輪廓相適配以容置所述立柱11的活動槽411。本專利技術實施例中,由于所述活動座41的靠所述立柱11的一端與所述立柱11僅部分重合,故所述活動槽411設置為圓弧形凹槽。可以理解的,當所述活動座41的靠所述立柱11的一端與所述立柱11具有完全重合部位時,所述活動槽411即設置為縱向貫通所述活動座41的圓形通槽并穿設于所述立柱11,而當所述活動槽411設置為圓形通槽時,所述立柱11同時還可作為所述活動座41的導向裝置。此外,當所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插拔力測試裝置,包括立柱、設置于立柱頂端的力傳感器、固定安裝于力傳感器底部的上夾具、固定于一位于上夾具下方的活動座上的下夾具、與活動座相連以驅動活動座及其上的下夾具相對于上夾具往復運動而使分別由上夾具和下夾具夾持的第一連接器和第二連接器實現插拔動作的驅動單元,以及與驅動單元及力傳感器相連的控制單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單元包括與所述力傳感器相連以提取力傳感器測試信息的數據提取模塊、用于顯示控制界面以供輸入控制指令并與數據提取模塊相連以實時顯示數據提取模塊獲得的測試數據的觸摸顯示屏,以及與所述驅動單元相連以根據控制指令控制驅動單元運作的控制模塊。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水元,李小站,劉雄波,
申請(專利權)人:深圳市宏之都科技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