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高稈作物收割機,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包括機動車體、設置在機動車體前側的水平主割刀和設置在機動車體前側的兩個絞龍,兩個絞龍呈八字形排列,八字形的小口朝上,兩個絞龍向后傾斜,至少一個絞龍的前側轉動設有向后傾斜的第一撥盤,第一撥盤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撥桿,第一撥盤在轉動過程中,至少一個第一撥桿具有位于相應絞龍外側的狀態和至少部分位于相應絞龍內側的狀態。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在收割作業時,驅動第一撥桿從前下方往后上方轉動,向前倒伏的作物被第一撥桿向后摟入絞龍,再通過絞龍的螺旋旋轉提升功能將作物向后輸送。具有較好的收割向收割機前方倒伏作物的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高稈作物收割機
本技術涉及一種收割機,特別涉及一種高桿作物收割機。
技術介紹
中國專利號201120055573. 6公開了一種高桿作物收割機,它包括作物夾持提升輸送裝置、作物集攏裝置、割刀和中部設有作物通道的機動車體,所述機動車體上設有兩個呈八字形排列的攪龍,八字形的小口朝上,兩個攪龍向后傾斜,兩個攪龍的上端位于作物集攏裝置的上方,兩個攪龍的下端位于割刀的前方,兩個攪龍各連接有一個驅其轉動的驅動裝置。收割機在收割時,是一趟一趟的收割作物的,高桿作物在生長時,枝葉和藤子相互交叉,作物間相互牽連,在收割時,相鄰壟之間的作物不易分開,阻礙收割,降低收割速度。并且不易收割向收割機前方倒伏的作物。該專利中的攪龍即為絞龍,是螺旋輸送機的俗稱。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收割向收割機前方倒伏的作物的高桿作物收割機。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技術包括機動車體、設置在機動車體前側的水平主割刀和設置在機動車體前側的兩個絞龍,兩個絞龍呈八字形排列,八字形的小口朝上,兩個絞龍向后傾斜,至少一個絞龍的前側轉動設有向后傾斜的第一撥盤,第一撥盤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撥桿,第一撥盤在轉動過程中,至少一個第一撥桿具有位于相應絞龍外側的狀態和至少部分位于相應絞龍內側的狀態。為了防止撥桿在退出絞龍時鉤住作物,所述的第一撥盤包括第一轉盤、固定在第一轉盤中心的第一轉軸和多個固定在第一轉盤上并繞第一轉盤圓周分布的第一撥桿,所有第一撥桿外端向同一時針方向彎曲,從第一撥盤的前側看,位于第一轉盤下側的第一撥桿的外端向相應絞龍外側彎曲。為了能夠調節第一撥盤與相應絞龍的相對位置和相對角度,所述的第一轉軸設置在第一調節架上,第一轉軸與第一調節架通過第一軸承和第一軸承座連接,第一調節架與第一軸承座固定,第一轉軸插在第一軸承的內圓中,第一調節架固定在機動車體上,第一調節架上具有調節第一轉軸與相應絞龍之間的距離和調節第一轉軸的左右轉動的調節結構。 在收割時,可以根據作物的倒伏情況調節第一撥盤,以取得更好的收割效率和效果。為了調節方便,所述的第一調節架包括調節桿A、套筒A、調節桿B和套筒B,套筒A 套在調節桿A上,套筒A上設有用于鎖緊調節桿A的鎖緊螺釘A,套筒B套在調節桿B上,套筒B上設有用于鎖緊調節桿B的鎖緊螺釘B,調節桿B的一端固定在套筒A上,調節桿A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軸承座上,調節桿A和調節桿B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上,套筒B固定在機動車體上,所述的第一轉軸通過萬向節和傳動軸連接收割機上的動力裝置。為了更好的將向前倒伏的作物送入絞龍,所述的第一撥盤位于相應絞龍的中部的前側,設置有第一撥盤的絞龍的上端的上方還轉動設置有第二撥盤,第二撥盤包括至少一個第二撥桿,第二撥盤在轉動過程中,第二撥桿具有位于相應絞龍外側的狀態和至少部分位于相應絞龍內側的狀態。為了便于割斷相互牽連的枝葉和藤子,有一個絞龍的外側設有一個豎向設置的側割刀,第一撥盤設置在另一個絞龍的前側。為了便于割斷相互牽連的枝葉和藤子,并且還具有更好的收割向前倒伏作物的效果,有一個絞龍的外側設有一個豎向設置的側割刀,每一個絞龍的前側均設置有一個第一撥盤。為了防止撥桿在退出絞龍時鉤住作物,所述的第二撥盤包括第二轉盤、固定在第二轉盤中心的第二轉軸和多個固定在第二轉盤上并繞第二轉盤圓周分布的第二撥桿,所有第二撥桿外端向同一時針方向彎曲,從第二轉盤的上方看,位于第二轉盤前側的第二撥桿的外端向相應絞龍外側彎曲。為了能夠調節第二撥盤與相應絞龍的相對位置,所述的第二轉軸設置在第二調節架上,第二轉軸與第二調節架通過第二軸承和第二軸承座連接,第二調節架與第二軸承座固定,第二轉軸插在第二軸承的內圓中,第二調節架固定在機動車體上,第二調節架上具有調節第一轉軸與相應絞龍之間的距離的調節結構。為了調節方便,所述的第二調節架包括調節桿C和套筒C,套筒C套在調節桿C上, 套筒C上設有用于鎖緊調節桿C的鎖緊螺釘C,調節桿C的一端固定在第二軸承座上,調節桿C軸向位于機動車體的寬度方向上,套筒C固定在機動車體上,所述的第二轉軸通過萬向節和傳動軸連接收割機上的動力裝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是本技術在收割作業時,驅動第一撥桿從前下方往后上方轉動,向前倒伏的作物被第一撥桿向后摟入絞龍,再通過絞龍的螺旋旋轉提升功能將作物向后輸送。具有較好的收割向收割機前方倒伏作物的效果。附圖說明圖I為本技術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的A局部放大圖;圖3是圖I中件6及第二調節架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絞龍,2、水平主割刀,3、第一撥盤,4、機動車體,5、作物夾持提升輸送裝置,6、第二撥盤,7、側割刀,8、分禾器,9、鎖緊螺釘A,10、套筒A,11、調節桿A,12、調節桿B, 13、鎖緊螺釘B,14、套筒B,15、第一軸承座,16、調節桿C,17、鎖緊螺釘C,18、套筒C,19、第二軸承座,3-1、第一轉盤,3-2、第一撥桿,3-3、第一轉軸,6-1、第二轉盤,6_2、第二撥桿,6_3、第二轉軸。具體實施方式如圖I所示的一種具體實施例,它包括機動車體4、設置在機動車體4前側的水平主割刀2和設置在機動車體4前側的兩個絞龍1,兩個絞龍I呈八字形排列,八字形的小口朝上,兩個絞龍I向后傾斜,還可以在機動車體的中間通道中設置作物夾持提升輸送裝置 5,在作物夾持提升輸送裝置5前設置作物集攏裝置,在每個絞龍I的外側設置分禾器8。如圖I所示,左側絞龍I的左側還設置有側割刀7。在右側絞龍I的中部的前側轉動設有向后傾斜的第一撥盤3,在右側絞龍I的上端的上方設置有第二撥盤6。如圖I和圖2所示,第一撥盤包括第一轉盤3-1、固定在第一轉盤中心的第一轉軸 3-3和多個固定在第一轉盤3-1上并繞第一轉盤圓周分布的第一撥桿3-2,所有第一撥桿 3-2外端向同一時針方向彎曲,從第一撥盤3的前側看,位于第一轉盤3-1下側的第一撥桿 3-2的外端向右側絞龍I的右側彎曲。第一轉軸3-3設置在第一調節架上,第一轉軸3-3與第一調節架通過第一軸承和第一軸承座15連接。第一轉軸3-3位于右側絞龍的右側,第一撥桿的長度應保證實現以下功能第一撥盤在轉動過程中,第一撥桿具有位于相應絞龍外側的狀態和至少部分位于相應絞龍內側的狀態。即第一撥桿可以從右側絞龍I的右側轉動到伸入到右側絞龍I的左側,在轉動過程中能不斷的將向前倒伏的作物向后摟入右側絞龍 I的內側。第一調節架包括調節桿Al I、套筒A10、調節桿B12和套筒B14,套筒AlO套在調節桿All上,套筒AlO上設有用于鎖緊調節桿All的鎖緊螺釘A9,套筒B14套在調節桿B12 上,套筒B14上設有用于鎖緊調節桿B12的鎖緊螺釘B13,調節桿B12的一端固定在套筒AlO 上,調節桿All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軸承座15上,第一軸承座15內設置在第一軸承,第一轉軸3-3插在第一軸承的內圓中,調節桿All和調節桿B12在兩個不同的方向上,最好垂直。 套筒B14固定在機動車體4上,第一轉軸3-3通過萬向節和傳動軸連接收割機上的動力裝置,也可在機動車體4上配置獨立的驅動裝置用于驅動第一撥盤轉動。通過調節兩個調節桿在相應套筒內滑動,可以調節第一撥盤3與右側絞龍I的距離。通過兩個調節桿在相應套筒內轉動,可以調節第一撥盤與右側絞龍I的相對角度。如圖I和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稈作物收割機,包括機動車體、設置在機動車體前側的水平主割刀和設置在機動車體前側的兩個絞龍,兩個絞龍呈八字形排列,八字形的小口朝上,兩個絞龍向后傾斜,其特征在于:至少一個絞龍的前側轉動設有向后傾斜的第一撥盤,第一撥盤包括至少一個第一撥桿,第一撥盤在轉動過程中,至少一個第一撥桿具有位于相應絞龍外側的狀態和至少部分位于相應絞龍內側的狀態。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程麗文,
申請(專利權)人:程麗文,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