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包括依次相通連接的臨時關養圈、免疫驅蟲巷道和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所述臨時關養圈與所述免疫驅蟲巷道之間設有第一滑動門,所述免疫驅蟲巷道與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之間設有第二滑動門。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具有免疫驅蟲、疾病防治、體尺測量和體重稱量的功能,并且使用簡單,操作靈活,節省人力,避免工作人員傷亡,工作效率高,適合應用于標準化和規模化養殖場。(*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牦牛圈,尤其涉及一種具有免疫驅蟲、疾病防治、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功能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
技術介紹
中國現階段牦牛養殖的基礎設施落后,主要集中在簡易暖棚、窩圈以及牧場圍欄等,簡易的基礎設施設備使得在牦牛生產和科研方面主要依靠人力對牦牛抓捕或保定,同時也導致了牦牛應激,甚至會造成工作人員受到傷害的問題,這些都給牦牛的生產和研究 帶來了極大的不便,制約了中國牦牛產業的發展。目前,中國國內還沒有集多種功能于一身的牦牛巷道圈的設計、修建標準和技術規范,本專利技術人也致力于牦牛巷道圈的行業標準的研究。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就在于為了解決上述問題而提供一種具有免疫驅蟲、疾病防治、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功能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本技術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所述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包括依次相通連接的臨時關養圈、免疫驅蟲巷道和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所述臨時關養圈與所述免疫驅蟲巷道相通之間設有第一滑動門,所述免疫驅蟲巷道與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之間設有第二滑動門。進一步,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外側相通連接有分群圈,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與所述分群圈之間設有分群門。作為優選,所述分群門包括第一分群門和第二分群門,所述分群圈包括第一分群圈和第二分群圈。為了便于實現自動化,所述免疫驅蟲巷道的柵欄上設有噴藥裝置,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的柵欄上設有測量裝置,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的下面設有稱重裝置。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具有免疫驅蟲、疾病防治、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和牦牛分群的功能,并且使用簡單,操作靈活,節省人力,避免工作人員傷亡,工作效率高,適合應用于標準化和規模化養殖場。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所述多功能牦牛巷道圈中門關閉時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所述多功能牦牛巷道圈中門開啟時的俯視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說明如圖I所示,本技術所述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包括依次相通連接的臨時關養圈I、免疫驅蟲巷道4和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7,臨時關養圈I與免疫驅蟲巷道4之間設有第一滑動門3,免疫驅蟲巷道4與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7之間設有第二滑動門5 ;免疫驅蟲巷道4的柵欄2上設有噴藥裝置(圖中未示出),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7的柵欄上設有測量裝置(圖中未示出),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7的下面設有稱重裝置(圖中未示出);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7的外側相通連接有第一分群圈9和第二分群圈10,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7與第一分群圈9之間設有第一分群門8,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7與第二分群圈10之間設有第二分群門6。如圖I和圖2所示,當第一滑動門3、第二滑動門5、第一分群門8和第二分群門6開啟時,牦牛在臨時關養圈I和包括第一分群圈9和第二分群圈10的分群圈之間流動,流動過程中利用免疫驅蟲巷道4的噴藥裝置即能實現牦牛的快速免疫驅蟲、疾病防治,如果 需要人工注射,在免疫驅蟲巷道4也便于執行,利用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7的測量裝置和稱重裝置即能實現牦牛的快速體尺測量和體重稱量,利用第一分群門8和第二分群門6則能實現牦牛分群。上述實施例為本技術的較佳實施例,根據實際應用需要還能采用多種顯而易見的其它方式,但只要未脫離上述核心結構,則均應視為侵犯本技術專利的權利。權利要求1.一種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通連接的臨時關養圈、免疫驅蟲巷道和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所述臨時關養圈與所述免疫驅蟲巷道之間設有第一滑動門,所述免疫驅蟲巷道與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之間設有第二滑動門。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外側相通連接有分群圈,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與所述分群圈之間設有分群門。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分群門包括第一分群門和第二分群門,所述分群圈包括第一分群圈和第二分群圈。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驅蟲巷道的柵欄上設有噴藥裝置,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的柵欄上設有測量裝置,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的下面設有稱重裝置。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包括依次相通連接的臨時關養圈、免疫驅蟲巷道和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所述臨時關養圈與所述免疫驅蟲巷道之間設有第一滑動門,所述免疫驅蟲巷道與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之間設有第二滑動門。本技術的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具有免疫驅蟲、疾病防治、體尺測量和體重稱量的功能,并且使用簡單,操作靈活,節省人力,避免工作人員傷亡,工作效率高,適合應用于標準化和規模化養殖場。文檔編號A01K1/02GK202799846SQ20122054369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10月23日 優先權日2012年10月23日專利技術者安添午, 羅曉林, 楊平貴, 官久強, 吳偉生, 趙洪文, 毛德才, 謝榮清, 李華德, 周明亮, 陳明華, 蔣世海 申請人: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多功能牦牛巷道圈,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相通連接的臨時關養圈、免疫驅蟲巷道和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所述臨時關養圈與所述免疫驅蟲巷道之間設有第一滑動門,所述免疫驅蟲巷道與所述體尺測量體重稱量巷道之間設有第二滑動門。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安添午,羅曉林,楊平貴,官久強,吳偉生,趙洪文,毛德才,謝榮清,李華德,周明亮,陳明華,蔣世海,
申請(專利權)人:四川省草原科學研究院,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