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良式巢蟲阻隔器,由上蓋、下蓋、釘孔、中軸、中軸孔和藥槽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下蓋(6)的中部有上豎的中軸(3),中軸(3)的中間有中軸孔(4),中軸(3)的下部周圍有圓筒形藥槽(5),在中軸(3)的頂部安裝上蓋(1),上蓋(1)中間的釘孔(2)與下蓋(6)中軸上的中軸孔(4)上下對齊、直徑相同,在上蓋(1)的周邊有下垂的圓筒形邊緣。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克服了第一代巢蟲阻隔器的缺點,根據相應配套的安裝方法,未再出現蜜蜂在阻隔器上蓋和下蓋之間、放置巢脾的小木條與蜂箱箱壁之間泌蠟搭橋的現象,達到了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巢蟲阻隔器,特別是一種改良式巢蟲阻隔器。
技術介紹
廣東昆蟲所專利技術第一代巢蟲阻隔器后,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曾組織相關部門貴州省畜牧局品改站、貴州省錦屏縣品改站在省內大力推廣。但是,由于第一代巢蟲阻隔器尺寸較小,高度不夠,上蓋直徑15mm,下蓋直徑10mm,上、下蓋組裝后總高11mm,在大流蜜期,蜂群常在阻隔器上、下蓋之間的間隙、擱巢脾的小木條與框槽之間、巢框框耳與蜂箱前、后壁之間的間隙吐蠟,使其互相連接,形成搭橋現象,這樣就使幼蟲能夠通過贅蠟的連接處而不是經過阻隔器直接侵入巢脾,因此降低了防治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的,當時的有關試驗推廣的結果及討論,可以詳細參見蜂蜜雜志1998年第2期及2000年第3期上的論文。發表論文時,我們也對原設計者提出了改進意見和建議,但未果。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種改良式巢蟲阻隔器,巢蟲是指大蠟螟,是中蜂的重要敵害,在國內所有中蜂產區均有發生,危害相當普遍。巢蟲危害后造成巢脾破爛,蜂群育蟲面積減少;群勢下降、產蜜量減少;嚴重時甚至導致蜂群飛逃。為了找到防止巢蟲的有效辦法,徐祖蔭早在1982年就曾對巢蟲的生活、危害習性進入了深入研究,并在國內首次報道指出“大蠟螟以初孵幼蟲經箱壁一框槽一巢框框耳侵入巢脾,其余蟲期均無法上脾”。這一結論,后經廣東昆蟲研究所周永富、羅岳雄等(1988)證實,并根據上述原理,研制出了第一代巢蟲阻隔器。安裝阻隔器的目的,是讓一小木條通過阻隔器固定在蜂箱的前后、后壁上,然后將巢脾擱在小木條上,避免巢脾直接與蜂箱接觸。這樣,在蜂箱內孵化的巢蟲初孵幼蟲要想上脾,就須首先爬經阻隔器,而當它經過阻隔器的藥槽時就會中毒而死,從而切斷了初孵幼蟲上脾的途徑,也就從根本上杜絕了巢蟲的危害。本技術的構成一種改良式巢蟲阻隔器,由上蓋、下蓋、釘孔、中軸、中軸孔和藥槽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下蓋的中部有上豎的中軸,中軸的中間有中軸孔,中軸的下部周圍有圓筒形藥槽,在中軸的頂部安裝上蓋,上蓋中間的釘孔與下蓋中軸上的中軸孔上下對齊、直徑相同,在上蓋的周邊有下垂的圓筒形邊緣。與現有技術比較,本技術根據生產中的實際需要,徹底解決巢蟲危害的問題,2010年,我們又重新提出了巢蟲阻隔器的改進問題,并委托相關廠家生產了一批經過我們重新設計后的巢蟲阻隔器,我們將之稱為“改良式巢蟲阻隔器”。改良式巢蟲阻隔器與第一代阻隔器在外形上相似,仍分為上、下蓋,圓形,中間可穿鐵釘。改良式巢蟲阻隔器與第一代巢蟲阻隔器的區別是,加大了上、下蓋的直徑和藥槽的寬度,上蓋直徑18_,下蓋直徑13_,下蓋藥槽的寬度為3. 3mm (第一代阻隔器藥槽寬度僅為Imm),并加長了下蓋的中軸(高15mm),上、下蓋組裝后總高為17mm。經2011、2012年連續兩年在貴陽多次試驗,改良式巢蟲阻隔器的應用,基本上克服了第一代巢蟲阻隔器的缺點,根據相應配套的安裝方法,未再出現蜜蜂在阻隔器上蓋和下蓋之間、放置巢脾的小木條與蜂箱箱壁之間泌蠟搭橋的現象,達到了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為此申報專利,并在生產中大力推廣運用。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結構示意圖,圖2是下蓋結構圖,圖3是上蓋結構圖。圖中I、上蓋,2、釘孔,3、中軸,4、中軸孔,5、藥槽,6、下蓋。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3所示,一種改良式巢蟲阻隔器,由上蓋、下蓋、釘孔、中軸、中軸孔和藥槽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下蓋6的中部有上豎的中軸3,中軸3的中間有中軸孔 4,中軸3的下部周圍有圓筒形藥槽5,在中軸3的頂部安裝上蓋1,上蓋I中間的釘孔2與下蓋6中軸上的中軸孔4上下對齊、直徑相同,在上蓋I的周邊有下垂的圓筒形邊緣。權利要求1. 一種改良式巢蟲阻隔器,由上蓋、下蓋、釘孔、中軸、中軸孔和藥槽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下蓋(6)的中部有上豎的中軸(3),中軸(3)的中間有中軸孔(4),中軸(3)的下部周圍有圓筒形藥槽(5),在中軸(3)的頂部安裝上蓋(1),上蓋(I)中間的釘孔(2)與下蓋(6) 中軸上的中軸孔(4)上下對齊、直徑相同,在上蓋(I)的周邊有下垂的圓筒形邊緣。專利摘要一種改良式巢蟲阻隔器,由上蓋、下蓋、釘孔、中軸、中軸孔和藥槽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下蓋(6)的中部有上豎的中軸(3),中軸(3)的中間有中軸孔(4),中軸(3)的下部周圍有圓筒形藥槽(5),在中軸(3)的頂部安裝上蓋(1),上蓋(1)中間的釘孔(2)與下蓋(6)中軸上的中軸孔(4)上下對齊、直徑相同,在上蓋(1)的周邊有下垂的圓筒形邊緣。本技術克服了第一代巢蟲阻隔器的缺點,根據相應配套的安裝方法,未再出現蜜蜂在阻隔器上蓋和下蓋之間、放置巢脾的小木條與蜂箱箱壁之間泌蠟搭橋的現象,達到了十分理想的防治效果。文檔編號A01K47/06GK202799877SQ201220494080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9月26日 優先權日2012年9月26日專利技術者徐祖蔭, 和紹禹, 楊志銀 申請人:徐祖蔭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改良式巢蟲阻隔器,由上蓋、下蓋、釘孔、中軸、中軸孔和藥槽組成,其特征在于:在下蓋(6)的中部有上豎的中軸(3),中軸(3)的中間有中軸孔(4),中軸(3)的下部周圍有圓筒形藥槽(5),在中軸(3)的頂部安裝上蓋(1),上蓋(1)中間的釘孔(2)與下蓋(6)中軸上的中軸孔(4)上下對齊、直徑相同,在上蓋(1)的周邊有下垂的圓筒形邊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徐祖蔭,和紹禹,楊志銀,
申請(專利權)人:徐祖蔭,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