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它包括杯體(1)、輸氧管(4)和濕化管(5),所述的杯體(1)的底部設有一個用于與金屬氣節套管相配的通孔(101),在杯體(1)的底部設有插入輸氧管(4)的插孔(103)和用于插入濕化管(5)的插孔(104),在杯體(1)上設有用于將其固定在患者頸部的連接帶(6),在杯體(1)的上開口上定位有既能對空氣進入過濾又能防止異物落入氣管中的無菌紗布濾網(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有有效濕化、過濾及保持氣切造瘺口清潔的特點,解決了當今市場缺乏與金屬氣切套管配套的濕化及保護裝置的難題,防止異物落入氣道的同時保證了氣道的濕化效果,提高了使用金屬氣切套管患者的舒適度。(*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醫療器械,尤其是一種與氣管切開患者使用的金屬氣切套管配套的防護罩,具體地說是一種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
技術介紹
目前,臨床上氣管切開患者使用的套管一般有兩種,一種是傳統的金屬套管,一種是合成塑料類的一次性套管,兩種套管在使用中各有優缺點。因此,臨床上醫生根據不同的需要而選取套管的種類。但臨床上氣切套管的氣道濕化裝置均只能與一次性氣切套管接口所配套使用,而對于金屬套管患者臨床上大多采用在氣切套管口蓋濕紗布來起到防護和濕化氣道的作用。但當患者嗆咳時紗布易脫落,且濕紗布長期覆蓋于氣切口處,易造成氣切口周圍皮膚的濕疹或氣切口感染。為提高金屬氣切套管患者的濕化效果,更好地保護氣切口周圍皮膚,故設計一種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十分重要。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針對現有的金屬氣切套管沒有合適的增濕防堵裝置,造成患者使用不便的問題,設計一種能有效濕化、過濾及保持氣切造瘺口清潔,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廉,在防止異物落入氣道的同時又能保證氣道濕化效果,提高使用金屬氣切套管患者舒適度的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本技術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它包括杯體I、輸氧管4和濕化管5,所述的杯體I的底部設有一個用于與金屬氣切套管相配的通孔101,在杯體I的底部設有插入輸氧管4的插孔103和用于插入濕化管5的插孔104,在杯體I上設有用于將其固定在患者頸部的連接帶6,在杯體I的上開口上定位有既能對空氣進入過濾又能防止異物落入氣管中的無菌紗布濾網3。所述的杯體I呈上大下小的錐臺結構。所述的插孔103、104距杯體底部的距離為0. 5-1厘米。所述的無菌紗布濾網3壓裝在中心設有開口的杯蓋2中,杯蓋2罩裝在杯體I上。所述的連接帶為粘結帶。所述的無菌紗布濾網3的邊緣安裝有彈性金屬絲。本技術的有益效果I.本技術從根本上解決了金屬氣切套管無配套濕化裝置的難題。2.本技術的杯體側壁孔直徑剛好與氧氣管和濕化液管的外徑相同,即將氧氣管與濕化液管固定于該裝置上使其不易滑脫。3.本技術的過濾網可起到濕化和防護的作用,在保持氣道濕潤的同時可防止異物落入氣切套管內。當患者嗆咳時,濾網可防止痰液噴出而造成污染。4.患者有少量痰液咳出時,痰液會聚集在杯底101圓孔的邊緣,從而防止痰液污染氣切造瘺口。5.本技術結構、操作簡單,使用方便,造價低廉,適宜在臨床推廣使用。6.本技術具有有效濕化、過濾及保持氣切造瘺口清潔的特點,解決了當今市場缺乏與金屬氣切套管配套的濕化及保護裝置的難題,防止異物落入氣道的同時保證了氣道的濕化效果,提高了使用金屬氣切套管患者的舒適度。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的杯蓋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技術的無菌紗布濾網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技術的輸氧管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技術的濕化管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5所示。一種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它包括杯體I、輸氧管4、濕化管5、連接帶6、杯蓋2、無菌紗布濾網3,所述的杯體I最好設計成上大下小的錐臺結構,所述的杯體I的底部設有一個用于與金屬氣節套管相配的通孔101,氧氣可通過該通孔101 (可設計成與金屬氣切套管相配的圓形孔)進入患者體內,通孔101也是將杯體與金屬氣切套管相連的通道。在杯體I的底部之上約半厘米到I厘米位置處設有插入輸氧管4的插孔103和用于插入濕化管5的插孔104,在杯體I上設有用于將其固定在患者頸部的連接帶6,連接帶可采用系繩帶,最好是采用粘結帶。在杯體I的上開口上定位有既能對空氣進入過濾又能防止異物落入氣管中的無菌紗布濾網3,無菌紗布濾網3的邊緣為彈性金屬絲,通過杯蓋壓沿定位,即先將無菌紗布濾網3壓裝在中心設有開口的杯蓋2中,再將杯蓋2旋裝在杯體I上,利用杯蓋2將其壓裝定位。如圖I所法。本技術就采用醫用塑料制造。杯體I的上部設有配套杯蓋2 (見圖2),所述杯蓋2 (見圖2)中有配套的圓形雙層無菌紗布濾網3 (圖3),杯體I (見圖I)底部設有一圓形孔101,在杯體I (見圖I)側壁距杯底O. 5cm處有兩個小圓孔(103、104),分別為濕化液管口和輸氧管口。杯體I (見圖I)左右兩端側壁各有一固定帶5、6 (見圖I),用于固定該裝置于患者頸部。固定帶銜接部位105、106為黏貼拉鏈設計。裝置另配有輸氧連接管4(見圖4)和濕化液連接管5 (見圖5)各一根,連接管均為醫用硅膠材料。為便于區分,輸氧連接管4 (圖4)為淡綠色,濕化液連接管5 (圖5)為透明色。本技術的使用方法是將雙層無菌紗布濾網3從杯蓋2底端201處置入使紗布濾網自杯蓋2頂端的圓孔202處暴露。將所述輸氧管4的401端自杯體I的側孔103處穿入,自杯體I底端圓孔101處穿出。同法將濕化管5的501端自杯體I側壁孔104處穿入,同樣自杯體I底端圓孔101處穿出。將杯蓋2蓋于杯體I的上口 102處,整個裝置連接完成(見圖I)。整個裝置消毒滅菌后使用。使用時將杯體I底部的圓孔101置于金屬氣切套管口處,使輸氧管4的末端401和濕化管5的末端501緊貼于氣切套管內壁。輸氧管4的402端連接氧氣管,濕化液管5的502端連接濕化液。將固定帶固定于患者頸部,調節適宜的松緊度。用噴霧瓶將滅菌注射用水噴于無菌紗布濾網3上,起到過濾和保濕的作用。吸痰時,只需將杯蓋2打開,從杯I上口 102處進入氣切套管吸痰即可,若無菌紗布濾網3污染可隨時更換。本技術未涉及部分均與現有技術相同或 可采用現有技術加以實現。權利要求1.一種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它包括杯體(I)、輸氧管(4)和濕化管(5),所述的杯體(I)的底部設有一個用于與金屬氣節套管相配的通孔(101 ),在杯體(I)的底部設有插入輸氧管(4)的插孔(103 )和用于插入濕化管(5 )的插孔(104),在杯體(I)上設有用于將其固定在患者頸部的連接帶(6),在杯體(I)的上開口上定位有既能對空氣進入過濾又能防止異物落入氣管中的無菌紗布濾網(3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所述的杯體(I)呈上大下小的錐臺結構。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所述的插孔(103,104)距杯體底部的距離為O. 5-1厘米。4.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所述的無菌紗布濾網(3 )壓裝在中心設有開口的杯蓋(2 )中,杯蓋(2 )罩裝在杯體(I)上。5.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所述的連接帶為粘結帶。6.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所述的無菌紗布濾網(3)的邊緣安裝有彈性金屬絲。專利摘要一種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它包括杯體(1)、輸氧管(4)和濕化管(5),所述的杯體(1)的底部設有一個用于與金屬氣節套管相配的通孔(101),在杯體(1)的底部設有插入輸氧管(4)的插孔(103)和用于插入濕化管(5)的插孔(104),在杯體(1)上設有用于將其固定在患者頸部的連接帶(6),在杯體(1)的上開口上定位有既能對空氣進入過濾又能防止異物落入氣管中的無菌紗布濾網(3)。本實用新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金屬氣切套管濕化防護罩,其特征是它包括杯體(1)、輸氧管(4)和濕化管(5),所述的杯體(1)的底部設有一個用于與金屬氣節套管相配的通孔(101),在杯體(1)的底部設有插入輸氧管(4)的插孔(103)和用于插入濕化管(5)的插孔(104),在杯體(1)上設有用于將其固定在患者頸部的連接帶(6),在杯體(1)的上開口上定位有既能對空氣進入過濾又能防止異物落入氣管中的無菌紗布濾網(3)。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陳爽,朱四海,李偉彥,杭太香,孫曉燕,苗素琴,
申請(專利權)人:陳爽,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