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分離裝置,尤其涉及制釘副產品的灰屑提升及均勻喂料裝置。一種灰屑提升及均勻喂料裝置,該裝置包括提升系統和喂料系統,所述的喂料系統包括料斗、調節圈、轉料盤和錐頂;料斗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的轉料盤設置在料斗與調節圈的正下方的位置,轉料盤通過聯軸器連接設有電機,所述的錐頂設置在轉料盤的中間部位;所述的調節圈設置在料斗的外側壁,調節圈的底部與轉料盤留有間隙A;并在出料口的兩邊外側分別設有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第一擋板與轉料盤留有間隙B,第二擋板與轉料盤留有間隙C,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將出料口隔成兩個分出料口。該裝置將混合物均勻喂到鋸末及釘屑分離裝置,將混合物分離,并且保證釘屑清潔。(*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分離裝置,尤其涉及制釘副產品的灰屑提升及均勻喂料裝置。
技術介紹
制釘行業的釘的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為釘的拋光。拋光是利用鋸末和釘混合,通過滾動達到釘屑脫落和表面拋光的目的。但是副產品,釘屑和鋸末的混合物具有再用價值,釘屑可直接用于冶金行業,鋸末可用于做肥料或燃料。現有技術中將鋸末與釘屑分離主要有方法I :水洗式分尚(圖2所不)。將混合物放入攪拌器,用水沖洗攪拌,鋸末隨水流出,剩下的釘屑留在桶內,通過閥將釘屑卸下。此種方法,主要問題是要用到大量的水,水中有大量鋸末,水被污染后很難處理,影響環境,由于釘屑經水后易生銹,影響副產品的品質,濕鋸末的處理也比較困難。方法2 :風車式分離(圖I所示)是利用風車原理。此方法的主要缺點,1,出口為正壓環境污染嚴重,二是鋸末和釘屑的界限不是很清晰,部分釘屑不能很好地分離,和鋸末一起飛走。第三種方法是百葉窗式分離如圖3所示(申請人2012-2-13申請技術專利,申請號為2012200446165)。鋸末、釘屑混合物經過閘板往下滑至有多個通道的斜面上,每個通道是一個小斜面,在軸流風機的作用下,比重輕的鋸末沿通道爬坡至大管道內,然后經調節板到集灰屋;而比重較大的鐵沿斜面下滑,直至集屑袋。由于鋸末經多道小通道的內吸,故吸得干凈,且副產品的釘屑和鋸末裝袋方便。以上三種方法以第三種為最佳。但是以上三種方法都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進入分離器的料是否均勻,直接關系到副產品的質量(含灰量的多少)。
技術實現思路
為了有效地將制釘行業釘拋光工藝的副產品釘屑和鋸末的混合物分離,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灰屑提升及均勻喂料裝置,該裝置將混合物均勻喂到鋸末及釘屑分離裝置,將混合物分離,并且保證釘屑清潔。為了實現上述的目的,本技術采用了以下的技術方案一種灰屑提升及均勻喂料裝置,該裝置包括提升系統和喂料系統,所述的喂料系統包括料斗、調節圈、轉料盤和錐頂;料斗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的轉料盤設置在料斗與調節圈的正下方的位置,轉料盤通過聯軸器連接設有電機,所述的錐頂設置在轉料盤的中間部位;所述的調節圈設置在料斗的外側壁,調節圈的底部與轉料盤留有間隙A,間隙A的高度低于錐頂的最高點;并在出料口的兩邊外側分別設有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第一擋板與轉料盤留有間隙B,第二擋板與轉料盤留有間隙C,所述的間隙B的高度低于間隙A或者僅供轉料盤通過,間隙C的高度僅供轉料盤通過,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將出料口隔成兩個分出料口。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料斗的外側設置有第一固定件,調節圈上設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上設有第一螺桿,第一螺桿上端設置在第一固定件上。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調節圈的外側設置有兩個第二固定件,第一擋板和第二擋板上均設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上分別設有第二螺桿,第二螺桿上端分別設置在第二固定件上。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提升系統包括電動葫蘆、提升軌道和提升斗,提升斗上、下兩個位置分別設有滾輪,滾輪活動設置在提升軌道上,電動葫蘆通過鋼絲繩連接所述的提升斗,在提升軌道的上方形成弧形彎道,弧形彎道的末端封閉形成支點,并在提升軌道上連接設置有弧形分軌道,弧形分軌道以支點為圓心,兩滾輪之間的距離為半徑。作為進一步改進,所述的弧形分軌道上設有限位開關,限位開關電連接控制所述的電動葫蘆。本技術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術方案,物料經提升系統倒入料桶后,在錐頂的作用下,作徑向和向下的合成運動。并通過調節調節圈和轉料盤的縫隙行至調節圈的外面,當物料在轉料盤的作用下,部分通過調節圈及轉料盤的間隙,移至轉料盤的外沿,當物料轉至擋板位時,擋板將物料攔截,從而脫離轉料盤,下至分離系統,從而實現鋸末和釘屑的均勻分離。附圖說明圖I為風車式分離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水洗式分離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百葉窗式分離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5為喂料系統的結構不意圖。圖6為圖5中A-A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做一個詳細的說明。如圖4所述的一種灰屑提升及均勻喂料裝置,該裝置包括提升系統I和喂料系統2。所示的提升系統I包括電動葫蘆17、提升軌道13和提升斗11,提升斗11上、下兩個位置分別設有滾輪12,滾輪12可在提升軌道13上下滾動,電動葫蘆17通過鋼絲繩18連接所述的提升斗11,在提升軌道13的上方形成弧形彎道14,弧形彎道14的末端封閉形成支點15,并在提升軌道13的上連接設置有弧形分軌道16,弧形分軌道16以支點15為圓心,兩滾輪12之間的距離為半徑。并在弧形分軌道16上設有限位開關,限位開關電連接控制所述的電動葫蘆17。提升系統I的工作原理為裝滿物料的提升斗11在電動葫蘆17的提升下,上行,上滾輪12至支點15位時,提升斗11繞支點15反時針轉動,至圖示位將斗中的料倒到料桶內,旋轉的角度由限位開關來控制。電動葫蘆17鋼絲下行時,提升斗11首先是繞支點15順時針轉動,然后是沿直軌道下移,至原位。如圖5所示,所述的喂料系統2包括料斗21、調節圈25、轉料盤22和錐頂23 ;料斗21及調節圈25的底部設有出料口(即調節圈及轉盤之間的間隙),所述的轉料盤22設置在料斗21及調節圈25的正下方位置,轉料盤22通過聯軸器連接設有電機24,所述的錐頂23設置在轉料盤22的中間部位;所述的料斗21的外側設置有第一固定件28,調節圈25上設有第一螺孔,第一螺孔上設有第一螺桿27,第一螺桿27上端設置在第一固定件28上,調節圈25的底部與轉料盤22留有間隙A,間隙A的高度低于錐頂23的最高點;并在出料口的兩邊外側分別設有第一擋板26和第二擋板31,調節圈25的外側設置有兩個第二固定件30,第一擋板26和第二擋板31上均設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上分別設有第二螺桿29,第二螺桿29上端分別設置在第二固定件30上,第一擋板26與轉料盤22留有間隙B,第二擋板31與轉料盤22留有間隙C,所述的間隙B的高度低于間隙A或者僅供轉料盤22通過,間隙C的高度僅供轉料盤22通過,第一擋板26和第二擋板31將出料口隔成兩個分出料口。物料經提升系統I倒入料桶后,在錐頂23的作用下,作徑向和向下的合成運動。并通過調節圈25和轉料盤22的縫隙行至調節圈25的外面,當物料在轉料盤22的作用下,部分通過調節圈25及轉料盤22的間隙,移至轉料盤22的外沿,當物料轉至擋板位時,擋板將物料攔截,從而脫離轉料盤22,下至分離系統,從而實現鋸末和釘屑的均勻分離。此系統有兩個可調節部分,一是可移動擋圈,在第一調節螺桿27的調節下,可上下移動,上調時調節圈25和轉料盤22的間隙變大,物料出料快。下調時調節圈25和轉料盤22的間隙變小,物料出料慢。另外第一擋板26可通過第二調節螺桿29進行上下調節。當第一擋板26和轉料盤22相接觸時,用于單個分離系統),如還留有間隙時,用于并聯的兩個分離系統3 (即物料被兩塊擋板分別擋至分離系統的不同料斗)。權利要求1.一種灰屑提升及均勻喂料裝置,該裝置包括提升系統(I)和喂料系統(2),其特征在于喂料系統(2)包括料斗(21)、調節圈(25)、轉料盤(22)和錐頂(23);料斗(21)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的轉料盤(22)設置在料斗(21)與調節圈(25)的正下方的位置,轉料盤(22)通過聯軸器連接設有電機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灰屑提升及均勻喂料裝置,該裝置包括提升系統(1)和喂料系統(2),其特征在于:喂料系統(2)包括料斗(21)、調節圈(25)、轉料盤(22)和錐頂(23);料斗(21)的底部設有出料口,所述的轉料盤(22)設置在料斗(21)與調節圈(25)的正下方的位置,轉料盤(22)通過聯軸器連接設有電機(24),所述的錐頂(23)設置在轉料盤(22)的中間部位;所述的調節圈(25)設置在料斗(21)的外側壁,調節圈(25)的底部與轉料盤(22)留有間隙A,間隙A的高度低于錐頂(23)的最高點;并在出料口的兩邊外側分別設有第一擋板(26)和第二擋板(31),第一擋板(26)與轉料盤(22)留有間隙B,?第二擋板(31)與轉料盤(22)留有間隙C,所述的間隙B的高度低于間隙A或者僅供轉料盤(22)通過,間隙C的高度僅供轉料盤(22)通過,第一擋板(26)和第二擋板(31)將出料口隔成兩個分出料口。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饒應松,鄭利深,
申請(專利權)人:建德市星晨金屬制品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