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包括:吸收式熱泵108、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乏汽凝結水管道(203)、主凝結水管道(204)、電導率表(205)、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閥(208)及DCS系統(209);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的一端連接吸收式熱泵的驅動蒸汽凝結水出口,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一端連接吸收式熱泵(108)的乏汽凝結水出口,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另一端連接至主凝結水管道(204)的一端,主凝結水管道(204)的另一端連接至主機凝結水系統;電導率表(205)及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安裝在主凝結水管道(204)上;DCS系統(209)包括一I/O接口(210)。(*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是關于熱電廠余熱利用技術,特別是關于一種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
技術介紹
圖I為現有技術的乏汽余熱回收系統結構示意圖,如圖I所示,乏汽余熱回收系統結構示意圖包括汽輪機101、空冷島102、凝結水泵103、熱網加熱器104、熱網循環水泵105及熱網加熱器疏水泵106,前置濕冷凝汽器107、吸收式熱泵108、關斷蝶閥114(安裝在所述的旁通乏汽管道109上,用于調節乏汽量)及抽真空管路119 (連接所述前置濕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熱泵108的不凝結氣體出口)。汽輪機101的乏汽通過主乏汽管道118及旁通乏汽管道109之后輸送到空冷島102中,然后經過凝結水泵103之后輸送到除氧器。如圖I所示,所述前置濕冷凝汽器107的熱水出口與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熱水進口連接;所述前置濕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熱泵108的乏汽進口連接所述的汽輪機101的旁通乏汽管道109 ;所述前置濕冷凝汽器107及吸收式熱泵108的乏汽凝結水出口通過乏汽凝結水管路110連接所述的凝結水泵103。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驅動蒸汽進口連接所述的汽輪機101的采暖管道111 ;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驅動蒸汽凝結水出口連接到驅動蒸汽凝結水管路112,所述的驅動蒸汽凝結水管路112上設有驅動蒸汽疏水泵116 ;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加熱后的熱水出口連接到熱網回水管道113。所述前置濕冷凝汽器107的熱水進口連接所述的熱網回水管道113。在上述系統中,吸收式熱泵108 (又稱為熱泵機組)的凝結水(包括乏汽凝結水管路110中的乏汽凝結水及驅動蒸汽凝結水管路112的驅動蒸汽凝結水)在正常運行工況下通過系統管道回收至原廠的主機凝結水系統(圖I中的乏汽凝結水及驅動蒸汽凝結水都將進入主機凝結水系統),再加以利用。針對熱泵凝結水水質的檢測是通過常規方法于熱泵機組取樣口取出的水樣進行化學檢驗,檢測出凝結水水質的好壞。以此為判斷依據采取相應的措施來保證回收合格的凝結水。這種通過取樣檢測熱泵水質的方法存在滯后性及不準確性,受熱泵機組多方面影響熱泵水質會發生各種變化。僅僅通過取樣化驗對其水質檢測的不夠及時全面。水質不合格時也不能迅速采取應對措施,而且增加人員的取樣化驗的工作量。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提供一種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以實時監測熱泵機組凝結術水質的變化,保證回到主凝結水系統水質始終在合格范圍。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提供一種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該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包括吸收式熱泵108、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乏汽凝結水管道203、主凝結水管道204、電導率表205、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閥208及DCS系統209 ;所述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的一端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驅動蒸汽凝結水出口,所述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一端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乏汽凝結水出口,所述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另一端連接至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的一端,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的另一端連接至主機凝結水系統;所述的電導率表205及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安裝在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上,所述的排污管道207連接所述的主凝結水管道204,所述排污閥208安裝在所述排污管道207上;所述的DCS系統209包括一 I/O接口 210,所述的電導率表205、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及排污閥208分別通過信號電纜連接至所述的I/O接口 210。進一步地,所述的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還包括驅動蒸汽凝結水出口閥211,設于所述的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上。進一步地,所述的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還包括乏汽凝結水出口閥212,設于所述的乏汽凝結水管道上203。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熱泵機組凝結術水質的變化,保證回到主凝結水系統水質始終在合格范圍。同時也解決了人員取樣化驗等其他工作繁瑣的問題。附圖說明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技術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技術的一些實施例,對于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獲得其他的附圖。在附圖中圖I為現有技術的乏汽余熱回收系統連接示意圖;圖2為本技術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技術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的閥門控制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為使本技術實施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實施例做進一步詳細說明。在此,本技術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于解釋本技術,但并不作為對本技術的限定。如圖2所示,本技術提供一種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該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包括吸收式熱泵108、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乏汽凝結水管道203、主凝結水管道204、電導率表205、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閥208及DCS系統209。所述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的一端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驅動蒸汽凝結水出口,所述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一端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乏汽凝結水出口,所述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另一端連接至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的一端,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的另一端連接至主機凝結水系統;所述的電導率表205及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安裝在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上,所述的排污管道207連接所述的主凝結水管道204,所述排污閥208安裝在所述排污管道207上;所述的DCS系統209包括一I/O接口 210,所述的電導率表205、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及排污閥208分別通過信號電纜連接至所述的I/O接口 210。進一步地,所述的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還包括驅動蒸汽凝結水出口閥211,設于所述的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上。進一步地,所述的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還包括乏汽凝結水出口閥212,設于所述的乏汽凝結水管道上203。電導率表205稱為在線電導率表,通過遠傳信號將檢測水質的數據(電導率數值)傳輸至化學DCS系統(即DCS系統209)。DCS系統209的I/O接口 210接收傳輸的電導率數值,將接收到的電導率數值與預設的標準電導率值(可以設為0. 3uS/cm)比較。如圖3所示,當熱泵機組凝結水的電導率大于0. 3us/cm時,DCS系統209根據邏輯指令,通過I/O接口 210向排污閥208發送指令控制排污閥208自動開啟,同時通過I/O接口 210向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發送指令控制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自動關閉,停止回收熱泵凝結水,將其排至污水池。待熱泵機組凝結水水質合格后,DCS系統209將控制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自動開啟,同時控制排污閥208關閉,繼續回收凝結水至主機凝結水系統。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的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可以實時監測熱泵機組凝結術水質的變化,保證回到主凝結水系統水質始終在合格范圍。同時也解決了人員取樣化驗等其他工作繁瑣的問題。以上所述的具體實施例,對本技術的目的、技術方案和有益效果進行了進一步詳細說明,所應理解的是,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包括:吸收式熱泵(108)、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乏汽凝結水管道(203)、主凝結水管道(204)、電導率表(205)、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閥(208)及DCS系統(209);所述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的一端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驅動蒸汽凝結水出口,所述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一端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乏汽凝結水出口,所述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另一端連接至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的一端,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的另一端連接至主機凝結水系統;所述的電導率表(205)及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安裝在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上,所述的排污管道(207)連接所述的主凝結水管道(204),所述排污閥(208)安裝在所述排污管道(207)上;所述的DCS系統(209)包括一I/O接口(210),所述的電導率表(205)、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及排污閥(208)分別通過信號電纜連接至所述的I/O接口(210)。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熱泵凝結水水質監控系統包括吸收式熱泵(108)、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乏汽凝結水管道(203)、主凝結水管道 (204)、電導率表(205)、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206)、排污管道(207)、排污閥(208)及DCS 系統(209);所述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的一端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驅動蒸汽凝結水出口,所述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一端連接所述吸收式熱泵108的乏汽凝結水出口,所述驅動蒸汽凝結水管道(202)及乏汽凝結水管道(203)的另一端連接至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的一端,所述主凝結水管道(204)的另一端連接至主機凝結水系統;所述的電導率表(205)及熱泵凝結水出口隔離閥...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田家耕,齊哲,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創時能源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