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供機械加工用的切削錐。
技術介紹
目前,使用的鉸刀均為單錐刃,加工時,將對象零件待鉸孔的切削余量一次切除,達到成品尺寸。這樣,常常由于被剝離的金屬層較厚,而出現鉸削后的內孔表面光潔度差、棱邊度大和尺寸不穩定等質量問題,同時,還由于單錐刃承受負荷大,磨損快,因而一次修磨使用壽命也短。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提高產品光潔度,減少棱邊度,尺寸穩定,壽命和的改進型切削錐。本技術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公知鉸刀結構的基礎上,將工作部分至少開有一道帶角度的環形槽,形成多個切削錐,接著,分別磨出各段直徑尺寸不等的外圓,靠工作部分前端的外圓直徑小,向著柄部方向,依次增大,靠頸部的工作部分外圓直徑尺寸則為被鉸削內孔成品尺寸上限值減去鉸刀制造公差,從而使鉸刀整個工作部分的外圓構成一個階梯形,然后,將各切削錐磨出相應的后角,形成刃口,即成為新型切削錐。本技術適于各種結構鋼零件及有色金屬零件通孔的鉸削加工。這種鉸刀在同等條件下,與公知鉸刀比較,具有以下優點鉸孔質量高,且穩定,實用性廣,使用壽命長,制造簡單,修磨容易。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局部剖視圖。圖2為本技術的A-A法向剖視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對本技術作進一步的說明,圖1中,柄部(3)的前端設有一頸部(2),頸部的前端為工作部分(1),工作(1)部分開有兩道帶角度的環形槽(4)和(5),形成切削錐(6)和(7),切削錐(6)、(7)和(8)分別與鉸刀軸線成30度到45度夾角,其最佳值為35度。工作部分磨制成三個直徑尺寸不等的外圓(9)、(10)和(11),外圓(9)小于外圓(10),外圓(10) ...
【技術保護點】
一種切削錐,柄部的前端設有一頸部,頸部的前端為工作部分,其特征是:工作部分至少開有一道帶角度的環形槽,形成一個以上的切削錐。
【技術特征摘要】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