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具有隔弧件的電器裝置,包括外殼、手柄、動觸頭、靜觸頭、滅弧系統、隔弧板、接線端子、隔弧件,其中:所述外殼內裝有采用絕緣材料由左力臂、右力臂和支點構成的隔弧件;當動觸頭執行斷開動作時,所述隔弧件的右力臂被動觸頭的另一側端面直接驅動,帶動左力臂轉動進入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的間隙內,且隔弧件轉動的距離小于動觸頭的運動距離。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它能夠在動、靜觸頭分斷時提高電弧運動速度,迅速拉長電弧,提高弧電阻,縮短電弧進入滅弧室的時間,顯著提高斷路器的限流能力、分斷能力和使用壽命;同時能夠實現可逆保護,擴大斷路器的應用范圍。(*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種具有隔弧件的電器裝置
本技術屬于隔弧裝置,特別是涉及一種具有隔弧件的電器裝置。
技術介紹
為了保護用戶自身用電安全,通常在供電系統中均會安裝斷路器作為保護電器, 隨著電力工業和用電水平的不斷提高,對斷路器的性能、質量、品種等要求也越來越高,實際電力系統中對于小型化、高分斷能力的斷路器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眾所周知,在斷路器分斷的過程中,動觸頭與靜觸頭之間會產生電弧,由于電弧具有導電性能,若不能及時熄滅, 將會直接影響斷路器的限流能力并降低分斷能力,進而影響斷路器的使用壽命。因此,為了提高斷路器的分斷能力和限流能力,應在斷路器產生電弧后使電弧迅速熄滅。現有的斷路器滅弧系統一般均采用柵片短弧原理,依靠觸頭導電回路產生的磁場驅使電弧進入滅弧室,進而熄滅電弧。但是常規的柵片式滅弧室需在電弧由動靜觸頭之間運動進入滅弧室之后才能起到滅弧作用,對于電弧由動靜觸頭處到滅弧室的運動速度無作用,因此很難使得電弧及時熄滅,各廠家也在不斷地改進滅弧方法,提高斷路器的分斷能力,如采用氣吹滅弧的方法,一方面有利于冷卻電弧,另一方面依靠氣流驅使電弧進入柵片;對于直流滅弧系統,有些廠家采用磁鐵將電弧引入滅弧室熄滅,以解決電弧在觸頭間難以截斷熄滅的問題。上述滅弧方法的改進,雖然可以加快電弧進入滅弧室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斷路器的分斷能力,但是由于在殼體內部增加了磁鐵,使斷路器結構復雜化,增加了斷路器體積;同時,直流滅弧系統中采用磁鐵引弧的方法會限制其應用范圍,即接線方式受限,無法實現可逆保護。所謂可逆保護,對于直流系統是指無論是正向和反向故障電流均可實現可靠保護。眾所周知,斷路器分斷時會在動、靜觸頭間產生電弧,一般來講從出現短路電流至電弧熄滅包括四個階段,即機構動作時間、電弧停滯時間、電弧運動時間與電弧熄滅時間。 在第一個階段,觸頭兩端的電弧電壓為零,第二階段電弧電壓變化不大,在第三階段電弧拉長,電弧離開觸頭通過弧角進入滅弧柵片,這一階段電弧電壓快速增大。在第四階段電弧進入柵片,電弧電壓達到最大值,且大于電源電壓瞬時值時,電流被強制減小,進而電弧熄滅。 電弧電壓大小及上升速度是決定能否快速熄滅電弧的關鍵,一般來講電弧電壓包括電弧陰極壓降、陽極壓降和弧柱壓降,且與電弧電阻大小成正比。因此,可通過提高電弧電阻的方法提高電弧電壓,最終將電弧熄滅。專利201020160891. 4《小型斷路器》中公開了一種帶有自動隔弧片的小型斷路器, 其自動隔弧片底部的一端固定在斷路器通斷時動觸頭行程范圍下方,且旋轉的支點離動觸頭前面有一預設距離H1,自動隔弧片底部的另一端延伸至動觸頭與靜觸頭接觸面上方靠近動觸頭處,且斷路器閉合時與動靜觸頭的前面有一預設距離H2。同時通過
技術實現思路
可看出本專利自動隔弧片在裝置4和6驅動的驅動下由動觸頭的前面插入或退出動靜觸頭之間,實現電弧隔離作用。此專利聲稱具有自動隔弧片的小型斷路器,當動觸頭和靜觸頭斷開時,同時電弧被隔開,大大降低了燃弧時間,使所產生電弧迅速被引弧片引入滅弧室內,有效的保護了動觸頭,防止了動觸頭被燒傷,從而提高了斷路器的分斷能力和電壽命使用次數。但具體分析以上專利可看出在斷路器處于閉合狀態時,自動隔弧片停留在動、靜觸頭前方,留有Imm的間隙; 當斷路器執行斷開動作時,動觸頭繞其旋轉支點旋轉,與靜觸頭之間逐漸產生間隙并產生電弧,自動隔弧片通過裝置4和6在動觸頭的驅動下,也同時由前向后插入間隙中,在引弧片作用下電弧向滅弧室方向噴射,但由于自動隔弧片設置在觸頭前方,隨著動觸頭轉動同時轉動70度,同時自動隔弧片的旋轉支點位于動觸頭斷開位置的前方,所以自動隔弧片已占據動、靜觸頭斷開時距離的85%以上。因此電弧受到自動隔弧片的阻塞,導致直至第四個階段電弧也不能噴向滅弧室,而停留在動、靜觸頭之間,加劇了觸頭的燒損;同時由于自動隔弧片是由前向后插入動靜觸頭之間的,因此運動距離長,實施例中指出自動隔弧片轉動的角度是70°,假定觸頭間開距為4mm,則自動隔弧片至少需運動4mm,也就是,動觸頭至完全打開后,自動隔弧件才能覆蓋住動觸頭導電部分,此時電弧已進入第四個階段,也就是能量的最大的階段。此自動隔弧片在斷路器中的應用會導致(1)自動隔弧片被電弧燒毀;(2)電弧被自動隔弧片阻塞,觸頭燒損加劇;(3)電弧不能在引弧片引導下順利進入滅弧室;(4)電弧能量最大;(5)無限流能力。上述現象的產生,使斷路器無限流作用,最終導致斷路器不能分斷故障電流,進而使斷路器燒毀。眾所周知,所有斷路器之所以能分斷故障電流,主要是依靠限流來實現的, 該專利違背了電弧的滅弧原理。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動作可靠的一種具有隔弧件的電器裝置,它能夠在動、靜觸頭分斷時提高電弧運動速度,迅速拉長電弧,提高弧電阻,縮短電弧進入滅弧室的時間,顯著提高斷路器的限流能力、分斷能力和使用壽命;同時能夠實現可逆保護,擴大斷路器的應用范圍。本技術采用的解決方案是提供一種具有隔弧件的電器裝置,包括外殼、手柄、 動觸頭、靜觸頭、滅弧系統、隔弧板、接線端子、隔弧件以及脫扣裝置,所述隔弧板上活動地連接一個隔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為由左力臂、右力臂和支點構成的杠桿。進一步地,所述隔弧件的左力臂面形狀為平面或平面與弧面的結合,所述隔弧件的右力臂面形狀為一平面或是一弧面,也可是平面與弧面的結合。進一步地,所述隔弧件的左力臂面形狀為一弧面,所述右力臂面形狀為一平面, 左、右力臂之間為一個具有弧度的夾角。進一步地,所述隔弧板和隔弧件均用不含礦粉或玻璃纖維的尼龍材料制成。進一步地,當所述動觸頭執行閉合動作時,所述隔弧件的左力臂在所述動觸頭直接驅動下向下擺動,從所述動、靜觸頭之間的間隙中退出,所述隔弧件的右力臂則翹起。進一步地,當所述動靜觸頭最終閉合后,所述隔弧件的左力臂位于動靜觸頭接觸部位下方,距離動靜觸頭接觸部位距離在O. I-Imm之間,所述右力臂位于所述動觸頭右側。進一步地,當所述動觸頭執行分離動作時,所述動觸頭繞其支點旋轉15°以上,所述右力臂在所述動觸頭下端面的直接驅動下繞旋轉所述支點向下擺動,旋轉角度45°以上,此時,隔弧件的右力臂最終運動到動觸頭的下方,并距離動觸頭的距離小于Imm;左力臂翹起并由左側插入到動、靜觸頭之間的間隙中,最終完全包裹住所述動觸頭與靜觸頭的接觸部位。進一步地,所述隔弧件的左力臂向右運動的距離約為2mm以上;所述左力臂向上的運動距離小于3mm。進一步地,所述隔弧件至少設置有一軸或軸孔,與外殼或外殼內的其它部件連接, 作為隔弧件的轉動支點;所述軸或軸孔在隔弧件的底部。所述隔弧件形狀為Y形或V形。進一步地,所述電器裝置為斷路器。由于隔弧件材料為不含礦粉或玻璃纖維的尼龍材料,相對于常規的絕緣材料來講,本專利中選用的純尼龍材料耐電弧效果更好,能夠顯著提高斷路器的電氣壽命;同時, 對比添加礦粉或玻纖的尼龍來講,純尼龍材料產氣效果最好,即對于電弧的磁吹效果最好, 有利于斷路器引弧,縮短了電弧運動時間,顯著提高斷路器的分斷能力。本技術結構簡單、動作可靠,它能夠在動、靜觸頭分斷時迅速拉長電弧,提高弧電阻和電弧運動速度,縮短電弧進入滅弧室的時間,顯著提高斷路器的限流能力、分斷能力和使用壽命;同時能夠實現可逆保護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具有隔弧件的電器裝置,包括外殼、手柄、動觸頭、靜觸頭、滅弧系統、隔弧板、接線端子、隔弧件以及脫扣裝置,所述隔弧板上活動地連接一個隔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為由左力臂、右力臂和支點構成的杠桿。
【技術特征摘要】
1.一種具有隔弧件的電器裝置,包括外殼、手柄、動觸頭、靜觸頭、滅弧系統、隔弧板、接線端子、隔弧件以及脫扣裝置,所述隔弧板上活動地連接一個隔弧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為由左力臂、右力臂和支點構成的杠桿。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的左力臂面形狀為平面或平面與弧面的結合,所述隔弧件的右力臂面形狀為一平面或是一弧面,也可是平面與弧面的結合。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件的左力臂面形狀為一弧面,所述右力臂面形狀為一平面,左、右力臂之間為一個具有弧度的夾角。4.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電器裝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弧板和隔弧件均用不含礦粉或玻璃纖維的尼龍材料制成。5.根據權利要求1-3之一所述的電器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動觸頭執行閉合動作時,所述隔弧件的左力臂在所述動觸頭直接驅動下向下擺動,從所述動、靜觸頭之間的間隙中退出,所述隔弧件的右力臂翹起。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器裝置,其特征在于,當所述動靜觸頭最終閉合后,所述隔弧...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南寅,王洪剛,曾偉,靳曉恒,趙國,
申請(專利權)人:北京人民電器廠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