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接通結構,包括第一座體、第二座體、設于第一座體內的第一電極觸點、設于第二座體內的第二電極觸點,第一座體能與第二座體相互配合,還包括與第一電極觸點連接的動力機構,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配合時,動力機構用于傳動第一電極觸點伸出第一座體并與第二電極觸點電連接。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具備電接觸效果好、可靠性高等優點。(*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一種電接通結構
本技術涉及一種電接通結構。
技術介紹
現有的電接通結構包括第一連接座體、與第一連接座體配合插接的第二連接座體,其中第一連接座體設有第一電極觸點,第二連接座體設有供第一電極觸點插入的插孔及設有在第一電極觸點插入后與之接觸使上、下連接座體電性接通的第二電極觸點。當需要電連接時,將第一電極觸點插入插孔與第二電極觸點電接觸,實現電接通結構的導通。現有的電接通結構的兩電極觸點配合時,都是通過使用者用外力或者靠其自身彈簧壓力實現配合,這樣一來容易使用時間久后,尤其在器件老化后,如彈簧老化或者外力使用不當時, 容易導致兩電極觸點接觸不良,影響使用效果。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點,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電接觸效果好、可靠性高的電接通結構。為實現上述目的,本技術的技術方案為一種電接通結構,包括第一座體、第二座體、設于第一座體內的第一電極觸點、設于第二座體內的第二電極觸點,第一座體能與第二座體相互配合,還包括與第一電極觸點連接的動力機構,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配合時, 動力機構用于傳動第一電極觸點伸出第一座體并與第二電極觸點電連接。本方案中,第一、第二電極觸點未電連接時,第一電極觸點位于第一座體內,以防止人手去觸碰,提高使用安全性;當第一、第二電極觸點需要電連接時,通過動力機構控制第一電極觸點伸出第一座體,并進入第二座體內與第二電極觸點電連接。進一步的,第一電極觸點設于一固定支架上,動力機構通過固定支架傳動第一電極觸點。進一步的,為了使第一、第二電極觸點接觸更緊密,可靠性更高,第一電極觸點上設有用于將第一、第二電極觸點壓緊接觸的壓緊彈簧。進一步的,所述第一座體的端口處活動連接有一安全蓋。所述安全蓋通過轉軸與第一座體連接,且轉軸上設有用于關閉安全蓋至第一座體端口上的復位結構。所述第一座體的端口處設有密封墊,密封墊上設有供第一電極觸點穿過的通孔。所述第一電極觸點外套設有絕緣層。或者,所述第一電極觸點外設有保護架。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本技術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術通過動力機構控制第一電極觸點伸入或伸出第一座體,實現連接器分離或連接時的動作,相比無線傳輸方式的連接器更可靠;能有防止插座進水、使用安全、操作方便;同時適用于豆漿機、電水壺、油炸鍋、電熨斗、攪拌機等需要與供電插座分離的小家電。附圖說明圖I為實施例圖2為圖I中圖3為實施例圖4為圖3中圖5為實施例圖6為實施例圖7為實施例圖8為實施例I電接通結構的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A-A,的首I]面不意圖;I電接通結構的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B-B,的首I]面不意圖;2電接通結構的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2電接通結構的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3電接通結構的打開時的結構示意圖 3電接通結構的閉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技術進行詳細的描述。實施例I如圖I至圖4所示,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接通結構,包括第一座體I、第二座體2、設于第一座體I內的第一電極觸點3、設于第二座體2內的第二電極觸點4,第一座體 I能與第二座體2相互配合,還包括與第一電極觸點3連接的動力機構5,第一座體I與第二座體2配合時,動力機構5用于傳動第一電極觸點3伸出第一座體I并與第二電極觸點 4電連接。動力機構5為電機及與電機輸出軸連接的傳動結構。第一電極觸點3設于一固定支架6上,動力機構5通過固定支架6傳動第一電極觸點3。第一電極觸點3上設有用于將第一、第二電極觸點3、4壓緊接觸的壓緊彈簧7。具體的,第一電極觸點3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支架6上,另一端與第二電極觸點4電連接,第一電極觸點3上設有限位結構8,所述壓緊彈簧7位于固定支架6與限位結構8之間。當動力機構5傳動第一電極觸點3接觸到第二電極觸點4時,動力機構5通過固定支架6作用于壓緊彈簧7,使得第一、第二電極觸點3、4接觸更為可靠。本實施例中,所述第一電極觸點3及第二電極觸點4的數量均為兩個。所述第一座體I的端口處活動連接有一安全蓋9,所述安全蓋9通過轉軸與第一座體連接,且轉軸上設有用于關閉安全蓋9至第一座體I端口上的復位結構。所述第一電極觸點3外設有保護架10,所述保護架10用于當第一電極觸點3與第二電極觸點4電接觸時,保護住第一電極觸點3伸出第一座體I外的部分,防止觸電或漏電,此實施例可用于強電的電連通結構。實施例2如圖5及圖6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I的結構相近似,其區別在于,所述第一座體I的端口處設有密封墊11,密封墊11上設有供第一電極觸點3穿過的通孔,此實施例可省去安全蓋,可用于強電或弱電的電連通結構。實施例3如圖7及圖8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2的結構相近似,其區別在于,所述第一電極觸點3外還套設有絕緣層12,絕緣層12用于防止第一電極觸點3漏電。權利要求1.一種電接通結構,包括第一座體、第二座體、設于第一座體內的第一電極觸點、設于第二座體內的第二電極觸點,第一座體能與第二座體相互配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第一電極觸點連接的動力機構,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配合時,動力機構用于傳動第一電極觸點伸出第一座體并與第二電極觸點電連接。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接通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電極觸點設于一固定支架上,動力機構通過固定支架傳動第一電極觸點。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接通結構,其特征在于,第一電極觸點上設有用于將第一、第二電極觸點壓緊接觸的壓緊彈簧。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接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體的端口處活動連接有一安全蓋。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電接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蓋通過轉軸與第一座體連接,且轉軸上設有用于關閉安全蓋至第一座體端口上的復位結構。6.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接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座體的端口處設有密封墊,密封墊上設有供第一電極觸點穿過的通孔。7.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接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觸點外套設有絕緣層。8.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電接通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電極觸點外設有保護架。專利摘要本技術公開了一種電接通結構,包括第一座體、第二座體、設于第一座體內的第一電極觸點、設于第二座體內的第二電極觸點,第一座體能與第二座體相互配合,還包括與第一電極觸點連接的動力機構,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配合時,動力機構用于傳動第一電極觸點伸出第一座體并與第二電極觸點電連接。本技術具備電接觸效果好、可靠性高等優點。文檔編號H01R13/52GK202817276SQ201220371978公開日2013年3月20日 申請日期2012年7月30日 優先權日2012年7月30日專利技術者鄧強, 朱許強 申請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電接通結構,包括第一座體、第二座體、設于第一座體內的第一電極觸點、設于第二座體內的第二電極觸點,第一座體能與第二座體相互配合,其特征在于,還包括與第一電極觸點連接的動力機構,第一座體與第二座體配合時,動力機構用于傳動第一電極觸點伸出第一座體并與第二電極觸點電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鄧強,朱許強,
申請(專利權)人: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