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包括機箱、進風口組件和出風口組件,所述進風口組件和出風口組件分別設置于機箱的進風端和出風端。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的風扇機構可以很容易的從機箱上拆卸下來進行維護;風扇機構還可以很方便的拆卸風扇、風扇罩等零件,便于風扇、風扇罩等零件的維護;出風窗可以很容易的從機箱上拆卸下來,可以清理除去出風窗上的雜物。(*該技術在2022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的是一種逆變電源的冷卻結構,尤其涉及的是一種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
技術介紹
由于目前市場上很多中小功率逆變器產品的內部器件發熱量較大,所以很多產品采用風冷結構,即需要采用風扇對發熱器件進行強制風冷,由于風扇的使用壽命有限,機器使用一段時間后有可能需要更換或維護風扇,但是很多產品設計時沒有考慮風扇維護和更換的方便性,增加了風扇維護及更換的難度;另外中小功率逆變器產品長期使用后會導致出風窗和風扇罩上沾滿灰塵、雜草等雜物,若不及時清理會阻礙進出風的通暢性,影響通風量從而影響致冷效果。很多產品設計時沒有考慮便于清理風冷結構上雜物的結構。綜上所述,目前中小功率逆變器產品中的強制風冷設計中主要存在下列問題風扇維護和更換困難;清理風冷結構上的雜物困難。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在于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了一種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實現便于拆卸維護。本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本技術包括機箱、進風口組件和出風口組件,所述進風口組件和出風口組件分別設置于機箱的進風端和出風端。所述進風口組件和出風口組件分別活動連接在機箱的進風端和出風端,活動連接的結構更易于拆卸。所述進風口組件包括風扇機構、風扇輸入線和母插座,所述機箱的進風端設有用于放置風扇機構的進風通孔,機箱內設有電源輸出線,電源輸出線的端部設有公插座,風扇機構設置于進風通孔內,風扇輸入線的一端和風扇機構相連,另一端和母插座相連,所述母插座和公插座配合使用。進風口組件的供電可以通過公插座和母插座實現插拔。所述母插座和公插座是一對插拔式連接器,可以通過人為插拔來保證公插座和母插座的結合或分離。所述風扇機構包括風扇、風扇架和風扇罩,風扇罩、風扇和風扇架的邊角對應位置上分別設有安裝孔,風扇罩、風扇架和風扇依次通過螺釘穿過其上的安裝孔相互固定,風扇輸入線和風扇相連,實現了風扇機構的自身便于拆卸。所述風扇架上對應風扇大小開設圓孔,所述風扇罩為圓形,風扇罩位于風扇架的圓孔內。所述風扇架上設有第一固定孔,所述進風通孔的邊緣設有第一內螺柱,風扇架通過螺釘穿過第一固定孔固定在第一內螺柱上,實現了能夠方便的從機箱上拆卸風扇機構。所述出風口組件為出風窗,機箱的出風端設有用于放置出風窗的出風通孔,所述出風窗的邊角設有第二固定孔,出風通孔的邊緣設有第二內螺柱,出風窗通過螺釘穿過第二固定孔固定在第二內螺柱上,實現出風口組件的方便拆卸。所述出風窗為方框結構,方框上開設多個相互平行的出氣孔條,結構簡單,便于清洗。本技術相比現有技術具有以下優點本技術的風扇機構可以很容易的從機箱上拆卸下來進行維護;風扇機構還可以很方便的拆卸風扇、風扇罩等零件,便于風扇、風扇罩等零件的維護;出風窗可以很容易的從機箱上拆卸下來,可以清理除去出風窗上的雜物。附圖說明圖I是本技術進風口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技術出風口組件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進風口組件的分解示意圖;圖4是風扇機構的分解示意圖;圖5是出風口組件的分解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下面對本技術的實施例作詳細說明,本實施例在以本技術技術方案為前提下進行實施,給出了詳細的實施方式和具體的操作過程,但本技術的保護范圍不限于下述的實施例。如圖I和圖2所示,本實施例包括機箱I、進風口組件2和出風口組件3,所述進風口組件2和出風口組件3分別設置于機箱I的進風端和出風端。本實施例的進風口組件2和出風口組件3分別活動連接在機箱I的進風端和出風端。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的進風口組件2包括風扇機構21、風扇輸入線22和母插座23,所述機箱I的進風端設有用于放置風扇機構21的進風通孔11,機箱I內設有電源輸出線12,電源輸出線12的端部設有公插座13,風扇機構21設置于進風通孔11內,風扇輸入線22的一端和風扇機構21相連,另一端和母插座23相連,所述母插座23和公插座13配合使用。進風口組件2的供電可以通過公插座13和母插座23實現插拔。本實施例中母插座23和公插座13是一對插拔式連接器,可以通過人為插拔來保證公插座13和母插座23的結合或分離。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的風扇機構21包括風扇201、風扇架202和風扇罩203,風扇罩203、風扇201和風扇架202的邊角對應位置上分別設有安裝孔204,風扇罩203、風扇架202和風扇201依次通過螺釘5穿過其上的安裝孔204相互固定,風扇輸入線22和風扇201相連,實現了風扇機構21的自身便于拆卸;風扇架202上對應風扇201大小開設圓孔,所述風扇罩203為圓形,風扇罩203位于風扇架202的圓孔內。風扇架202上設有第一固定孔205,所述進風通孔11的邊緣設有第一內螺柱14,風扇架202通過螺釘5穿過第一固定孔205固定在第一內螺柱14上,實現了能夠方便的從機箱I上拆卸風扇機構21。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的出風口組件3為出風窗31,機箱I的出風端設有用于放置出風窗31的出風通孔15,所述出風窗31的邊角設有第二固定孔32,出風通孔15的邊緣設有第二內螺柱16,出風窗31通過螺釘5穿過第二固定孔32固定在第二內螺柱16上,實現出風口組件3的方便拆卸;出風窗31為方框結構,方框上開設多個相互平行的出氣孔條33,結構簡單,便于清洗。權利要求1.一種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包括機箱(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進風口組件(2 )和出風口組件(3 ),所述進風口組件(2 )和出風口組件(3 )分別設置于機箱(1)的進風端和出風端;所述進風口組件(2 )和出風口組件(3 )分別活動連接在機箱Cl)的進風端和出風端。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進風口組件(2 )包括風扇機構(21)、風扇輸入線(22 )和母插座(23 ),所述機箱(1)的進風端設有用于放置風扇機構(21)的進風通孔(11),機箱(1)內設有電源輸出線(12),電源輸出線(12)的端部設有公插座(13),風扇機構(21)設置于進風通孔(11)內,風扇輸入線(22)的一端和風扇機構(21)相連,另一端和母插座(23)相連,所述母插座(23)和公插座(13)配合使用。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母插座(23)和公插座(13)是一對插拔式連接器。4.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機構(21)包括風扇(201)、風扇架(202)和風扇罩(203),風扇罩(203)、風扇(201)和風扇架(202)的邊角對應位置上分別設有安裝孔(204),風扇罩(203)、風扇架(202)和風扇(201)依次通過螺釘(5)穿過其上的安裝孔(204)相互固定,風扇輸入線(22)和風扇(201)相連。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架(202)上對應風扇(201)大小開設圓孔,所述風扇罩(203)為圓形,風扇罩(203)位于風扇架(202)的圓孔內。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風扇架(202)上設有第一固定孔(205),所述進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便于維護的中小功率逆變器電源產品的風冷結構,包括機箱(1),其特征在于,還包括進風口組件(2)和出風口組件(3),所述進風口組件(2)和出風口組件(3)分別設置于機箱(1)的進風端和出風端;所述進風口組件(2)和出風口組件(3)分別活動連接在機箱(1)的進風端和出風端。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陶高周,胡孔紅,蔡曲娥,王家明,蔣知信,
申請(專利權)人: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