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提供了一種單葉蔓荊的栽培方法,該方法包括種子的預處理及播種,育苗,移栽,田間管理這幾部分,該方法可以顯著加快成苗速度,縮短育苗時間,從而提高栽培成功率并且縮短栽培周期。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植物栽培方法,特別地涉及。
技術介紹
單葉蔓荊(Vitex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a Cham.)屬于·馬鞭草科,其干燥成熟果實就是蔓荊子。蔓荊子臨床應用廣泛,同時又是優良的園林綠化、防風固沙、改良土壤的物種,具有較高的開發利用價值。目前蔓荊子資源以野生為主,主產于山東、江西、廣西等省區,其中山東、江西以單葉蔓荊為主,廣西以蔓荊為主。近年來,蔓荊子野生資源破壞嚴重,已被列為國家重點保護野生藥材物種名錄(三類)。由于蔓荊子種子具有休眠特性,生產上主要以營養繁殖為主,解除蔓荊子種子休眠,提高蔓荊子繁殖系數,對開展蔓荊子資源保護和可持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需要提供與之配套的以單葉蔓荊種子為基礎的栽培方法。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提供了,該方法包括種子的預處理及播種,育苗,移栽,田間管理這幾部分,該方法可以顯著加快成苗速度,縮短育苗時間,從而提高栽培成功率并且縮短栽培周期,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I)選取種子并對種子進行處理,選用細砂地,深耕20 25厘米,每畝施農家肥1500 2000千克,耙細整平后做90厘米寬的平畦,按行距20厘米開2厘米左右深的溝,在3月上旬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中,覆細土蓋平,上面蓋草保持濕潤,每畝播種用量4 5千克;(2)育苗,當幼苗出土后,將蓋草揭去,育苗期間每10天施肥一次,每畝施加農家肥700千克,或是每畝施加尿素30千克;(3)移栽,播種當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移栽,按照株行距I米X1. 2米的距離,挖直徑30厘米,深度30厘米的坑,每坑中施土雜肥8千克,每坑2 3株進行移栽;(4)田間管理,育苗期時幼苗出土后去除過密的弱苗,松土除草,天旱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移栽當年要注意澆水,并且在春秋兩季進行追肥,每次追肥每畝2000千克土雜月巴,秋季追肥時另外再施加10千克磷肥,平時注意地內不可積水,需要及時排澇。其中步驟(I)中所述的對種子進行處理的具體方法如下(I)收集種子,摘取10 11月份成熟的黑色單葉蔓荊果實,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備用;(2)將種子的外殼輕輕搓去,置于30攝氏度的酸性浸泡液中浸泡3小時,該浸泡液中含有lmg/L的激動素,pH值為I ;(3)將步驟(2)處理后的種子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其置于溫箱中,使溫箱的溫度保持在10攝氏度,低溫處理時間為3 5天;(4)將步驟(3)中獲得的種子浸泡入營養液中,浸泡時間為8 10小時,從浸泡液中取出后浙干即可進行播種。在種子處理中,步驟(4)中所述的營養液的配方為磷酸二氫鉀4 5g/L,硝酸銨1.5 1. 8g/L,鑰酸鈉 20 25mg/L,硼砂(Na2B4O5 (OH) 4· 8Η20) 40 55mg/L,硝酸鈰 30 40mg/L, NAA 20 30mg/L。本專利技術提供的單葉蔓荊栽培方法通過對蔓荊種子的處理使蔓荊種子在較短時間內度過休眠期,并且能夠顯著地加快蔓荊種子發芽成苗的速度,縮短育苗的時間。單葉蔓荊移栽時需要苗長在30厘米以上,一般情況如果播種當年的秋天無法長到這個長度則必須等待來年再移栽,而本專利技術提供的方法保證了單葉蔓荊幼苗能在播種當年進行移栽,從而達到增加單葉蔓荊的栽培成功率,縮短種植時間的目的。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按以下方法栽培單葉蔓荊(I)選取種子并對種子進行處理,選用細砂地,深耕20 25厘米,每畝施農家肥1500千克,耙細整平后做90厘米寬的平畦,按行距20厘米開2厘米左右深的溝,在3月上旬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中,覆細土蓋平,上面蓋草保持濕潤,每畝播種用量4 5千克;(2)育苗,當幼苗出土后,將蓋草揭去,育苗期間每10天施肥一次,每畝施加農家肥700千克,或是每畝施加尿素30千克;(3)移栽,播種當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移栽,按照株行距I米X1. 2米的距離,挖直徑30厘米,深度30厘米的坑,每坑中施土雜肥8千克,每坑3株進行移栽;(4)田間管理,育苗期時幼苗出土后去除過密的弱苗,松土除草,天旱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移栽當年要注意澆水,并且在春秋兩季進行追肥,每次追肥每畝2000千克土雜月巴,秋季追肥時另外再施加10千克磷肥,平時注意地內不可積水,需要及時排澇。其中步驟(I)中所述的對種子進行處理的具體方法如下(I)收集種子,摘取10 11月份成熟的黑色單葉蔓荊果實,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備用;(2)將種子的外殼輕輕搓去,置于30攝氏度的酸性浸泡液中浸泡3小時,該浸泡液中含有lmg/L的激動素,pH值為I ;(3)將步驟(2)處理后的種子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其置于溫箱中,使溫箱的溫度保持在10攝氏度,低溫處理時間為4天;(4)將步驟(3)中獲得的種子浸泡入營養液中,其配方為磷酸二氫鉀4g/L,硝酸銨1. 5g/L,鑰酸鈉 20mg/L,硼砂(Na2B4O5 (OH) 4. 8H20)40mg/L,硝酸鈰 30mg/L,NAA 20mg/L,浸泡時間為9小時,從浸泡液中取出后浙干即可進行播種。栽培結果如下播種后平均23天幼苗即出土,到播種當年9月I日平均苗高已經達到36厘米,移栽成活率100%。實施例2按以下方法栽培單葉蔓荊(I)選取種子并對種子進行處理,選用細砂地,深耕20 25厘米,每畝施農家肥2000千克,耙細整平后做90厘米寬的平畦,按行距20厘米開2厘米左右深的溝,在3月上旬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中,覆細土蓋平,上面蓋草保持濕潤,每畝播種用量4 5千克;(2)育苗,當幼苗出土后,將蓋草揭去,育苗期間每10天施肥一次,每畝施加農家肥700千克,或是每畝施加尿素30千克;(3)移栽,播種當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移栽,按照株行距I米X1. 2米的距離,挖直徑30厘米,深度30厘米的坑,每坑中施土雜肥8千克,每坑2株進行移栽;(4)田間管理,育苗期時幼苗出土后去除過密的弱苗,松土除草,天旱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移栽當年要注意澆水,并且在春秋兩季進行追肥,每次追肥每畝2000千克土雜月巴,秋季追肥時另外再施加10千克磷肥,平時注意地內不可積水,需要及時排澇。其中步驟(I)中所述的對種子進行處理的具體方法如下 (I)收集種子,摘取10 11月份成熟的黑色單葉蔓荊果實,選取顆粒飽滿的種子備用;(2)將種子的外殼輕輕搓去,置于30攝氏度的酸性浸泡液中浸泡3小時,該浸泡液中含有lmg/L的激動素,pH值為I ;(3)將步驟(2)處理后的種子用清水洗凈,然后將其置于溫箱中,使溫箱的溫度保持在10攝氏度,低溫處理時間為5天;(4)將步驟(3)中獲得的種子浸泡入營養液中,其配方為磷酸二氫鉀5g/L,硝酸銨1. 8g/L,鑰酸鈉 25mg/L,硼砂(Na2B4O5 (OH) 4. 8H20)55mg/L,硝酸鈰 40mg/L,NAA 30mg/L,浸泡時間為9小時,從浸泡液中取出后浙干即可進行播種。栽培結果如下播種后平均21天幼苗即出土,到播種當年9月I日平均苗高已經達到39厘米,移栽成活率100%。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專利技術公開的內容和所掌握的本領域技術對本
技術實現思路
作出替換或變型,但是這些替換或變型都不應視為脫離本專利技術構思的,這些替換或變型均在本專利技術要求保護的權利范圍內。權利要求1.,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O選取種子并對種子進行處理,選用細砂地,深耕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單葉蔓荊的栽培方法,該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選取種子并對種子進行處理,選用細砂地,深耕20~25厘米,每畝施農家肥1500~2000千克,耙細整平后做90厘米寬的平畦,按行距20厘米開2厘米左右深的溝,在3月上旬將種子均勻地撒入溝中,覆細土蓋平,上面蓋草保持濕潤,每畝播種用量4~5千克;(2)育苗,當幼苗出土后,將蓋草揭去,育苗期間每10天施肥一次,每畝施加農家肥700千克,或是每畝施加尿素30千克;(3)移栽,播種當年的8月下旬至9月上旬進行移栽,按照株行距1米×1.2米的距離,挖直徑30厘米,深度30厘米的坑,每坑中施土雜肥8千克,每坑2~3株進行移栽;(4)田間管理,育苗期時幼苗出土后去除過密的弱苗,松土除草,天旱時澆水,保持土壤濕潤,移栽當年要注意澆水,并且在春秋兩季進行追肥,每次追肥每畝2000千克土雜肥,秋季追肥時另外再施加10千克磷肥,平時注意地內不可積水,需要及時排澇。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彭江晨,芮旭婷,
申請(專利權)人:溧陽市天目湖保健品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