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公開了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包括懸浮式耕水裝置和設置在耕水裝置頂部的頻振式殺蟲裝置,所述懸浮式耕水裝置由電機、減速器、浮體和葉輪組成,其中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減速器,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浮體,所述葉輪圍繞底部浮體底部間隔分布設置;所述浮體為一內圈中空的環形體,浮體的中空內圈通過多連桿支架與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綜上,本發明專利技術為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其克服了現有一體機存在的殺死的害蟲無法直接掉落水中的問題,具有一機多用,使用方便的特點。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增氧機,具體為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
技術介紹
為適應在靜水水域進行高密度工廠化水產人工養殖,現有的水產養殖都配備增氧機、耕水機等增氧設備,但現有增氧機、耕水機都只具備給池塘耕水增氧的功能,而沒有其他額外的作用,功能非常單一。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人曾申請了專利技術專利,一種池塘殺蟲耕水一體機,專利號為 ZL2010101782258,其在給魚池塘實現耕水增氧同時實現了殺滅害蟲,并可將殺死的害蟲用于喂魚,實現了一機多用,給養殖戶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魚蝦增產,減少了飼料,收到了一舉多得的效果,深受養殖戶歡迎。但經使用發現,以上葉輪結構中的浮體為一圓盤狀結構,這導致殺死的害蟲由收集斗內部的錐形鈄面下滑后都落在浮體上,只有在設備工作時由水浪帶入池中,在使用中必須定時的開啟增氧耕水機,不僅操作不便且會造成不必要的損耗,如果長時間不工作,就 會造成浮體上的害蟲大量積累,很容易發生腐爛而污染池水。
技術實現思路
針對上述問題,本專利技術設計了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其在耕水增氧的同時實現了害蟲的殺害,并可將殺死的害蟲用于魚蝦的喂養,具有一機多用,使用方便的特點。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專利技術采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包括懸浮式耕水裝置和設置在耕水裝置頂部的頻振式殺蟲裝置,所述懸浮式耕水裝置由電機、減速器、浮體和葉輪組成,其中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減速器,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浮體,所述葉輪圍繞底部浮體底部間隔分布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為一內圈中空的環形體,浮體的中空內圈通過多連桿支架與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進一步的,上述電機的外側設置有防水罩。進一步的,上述防水罩的頂部設有散熱用的通風孔。進一步的,上述減速器包括有內齒圈、位于內齒圈內的電機主軸齒輪和至少二級的行星傳動機構;所述電機主軸齒輪與電機輸出軸連接;所述行星傳動機構的每一級都包含一行星架和若干行星輪,所述各級行星傳動機構中的行星輪外側均與內齒圈嚙合,所述第一級行星傳動機構的行星輪內側與電機主軸齒輪嚙合,其他各級行星傳動機構的行星輪內側與該級行星輪所對應的上一級行星架下部的傳動輪嚙合;所述最后一級的行星架下部固連減速器的輸出軸。進一步的,上述減速器的外側連接一用于固定一體機的定位拉桿。進一步的,上述頻振式殺蟲裝置主要包括有防雨帽、電網、收集斗和誘蟲燈組成; 其中防雨帽、電網、收集斗三者從上到下依序設置;所述誘蟲燈設置在電網的中心;所述收集斗為一錐形的下滑斜面,,且該下滑斜面底部朝外延伸一段距離。進一步的,上述頻振式殺蟲裝置通過若干根連接桿定位在懸浮式耕水裝置頂部。本專利技術浮體為一內圈中空的環形體結構,該結構設置,可使殺死的害蟲從收集斗滑落時將直接穿過該中空結構而落入水中,因此,不管設備是否工作,都可保證殺死的害蟲及時掉落水中,不會在浮體上積累而發生腐爛,杜絕污染池水的現象發生。附圖說明圖1、本專利技術的結構示意圖;圖2、本專利技術減速器的結構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如圖1所示,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包括懸浮式耕水裝置和設置在耕水裝置頂部的頻振式殺蟲裝置。所述懸浮式耕水裝置由電機1、減速器2、浮體3和葉輪4組成。其中電機I的輸出軸11連接減速器2,減速器2的輸出軸24連接浮體3,所述葉輪4圍繞浮體3底部間隔分布設置。電機I的外側設置有防水罩12,可有效避免電機I的日曬雨淋,延長電機I的使用壽命,此為,為解決電機I的散熱問題,在防水罩12的頂部開有散熱用的通風孔121。所述浮體3為一內圈中空的環形體,浮體3的中空內圈通過多連桿支架31與減速器2的輸出軸24連接。浮體3的這種環形體結構設置,可使殺死的害蟲從頻振式殺蟲裝置滑落時將直接穿過該中空內圈結構而落入水中,因此,不管設備是否工作,都可保證殺死的害蟲及時掉落水 中,不會在浮體3上積累而發生腐爛,杜絕污染池水的現象發生。因本專利技術中浮體3與葉輪4是直接連接結構,葉輪4只能采用低轉速運行,在本實施例中,減速器2主要包括有內齒圈21、位于內齒圈內的電機主軸齒輪22和至少二級的行星傳動機構23。所述電機主軸齒輪22中心與電機輸出軸11連接。所述行星傳動機構23的級數在實際中根據需要設定,在本實施例中,行星傳動機構23的級數為三級,如圖2所示,整個三級行星傳動機構23包括有一級行星輪231、一級行星架232、二級行星輪233、二級行星架234、三級行星輪235和三級行星架236。所述行星傳動機構23的各級行星輪231、233、235外側均與內齒圈21相嚙合,第一級行星輪231內側與電機主軸齒輪22嚙合,二級行星輪233與一級行星架232下部的傳動輪2321嚙合,三級行星輪235與二級行星架234下部的傳動輪2341嚙合;所述最后一級的行星架236下部固連減速器的輸出軸24。以上多級行星傳動機構23的設置,可使減速器的輸出軸24獲得很低的轉速,以適應浮體3與葉輪4直接相連結構。所述減速器2的外側連接一用于固定一體機的定位拉桿5。整個頻振式殺蟲裝置通過若干根連接桿6定位在懸浮式耕水裝置頂部。頻振式殺蟲裝置主要包括有防雨帽71、電網72、收集斗73和誘蟲燈74組成。其中防雨帽71、電網 72、收集斗73三者從上到下依序設置。所述誘蟲燈74設置在電網72的中心。所述收集斗 73為一錐形的下滑斜面,且該下滑斜面底部朝外延伸一段距離以便于滑落殺死的害蟲。綜上,本專利技術為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其克服了現有一體機存在的殺死的害蟲無法直接掉落水中的問題,具有一機多用,使用方便的特點。以上所述,僅是本專利技術的較佳實施方式,并非對本專利技術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據本專利技術的技術原理對以上實施例所做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或修飾,仍屬于本專利技術技術方 案的范圍內。權利要求1.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包括懸浮式耕水裝置和設置在耕水裝置頂部的頻振式殺蟲裝置,所述懸浮式耕水裝置由電機、減速器、浮體和葉輪組成,其中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減速器,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浮體,所述葉輪圍繞底部浮體底部間隔分布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為一內圈中空的環形體,浮體的中空內圈通過多連桿支架與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電機的外側設置有防水罩。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罩的頂部設有散熱用的通風孔。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器包括有內齒圈、位于內齒圈內的電機主軸齒輪和至少二級的行星傳動機構;所述電機主軸齒輪與電機輸出軸連接;所述行星傳動機構的每一級都包含一行星架和若干行星輪,所述各級行星傳動機構中的行星輪外側均與內齒圈嚙合,所述第一級行星傳動機構的行星輪內側與電機主軸齒輪嚙合,其他各級行星傳動機構的行星輪內側與該級行星輪所對應的上一級行星架下部的傳動輪嚙合;所述最后一級的行星架下部固連減速器的輸出軸。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所述減速器的外側連接一用于固定一體機的定位拉桿。6.如權利要求1-5任一權項所述的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其特征在于頻振式殺蟲裝置主要包括有防雨帽、電網、收集斗和誘蟲燈組成;其中防雨帽、電網、收集斗三者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殺蟲耕水增氧一體機的改良結構,包括懸浮式耕水裝置和設置在耕水裝置頂部的頻振式殺蟲裝置,所述懸浮式耕水裝置由電機、減速器、浮體和葉輪組成,其中電機的輸出軸連接減速器,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浮體,所述葉輪圍繞底部浮體底部間隔分布設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體為一內圈中空的環形體,浮體的中空內圈通過多連桿支架與減速器的輸出軸連接。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羅華平,
申請(專利權)人:羅華平,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