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發明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壓氧艙艙門,屬于高壓氧艙結構技術領域。其特征在于包括艙門體,在艙門體上有艙門密封膠皮,艙門體的里面有門框,艙門體的上方安裝有拉動鎖緊裝置以及拉動鎖緊氣缸,艙門體的一側安裝有主運動氣缸,艙門體的下方安裝有推動移動裝置,推動移動裝置的下方安裝有主移動裝置,主移動裝置安裝在底座上,在推動移動裝置之間安裝有推動鎖緊裝置,在推動鎖緊裝置的內部有推動鎖緊氣缸,在左推動移動裝置的左側安裝有左機械限位裝置,在右推動移動裝置的右側安裝有右機械限位裝置。本發明專利技術操作簡單,不需要人手動鎖緊,艙內外底板處在同一水平,無高度差,人員進出更安全,擔架車進出更平穩,由于在艙門體上安裝有艙門密封膠皮,更好的保證了氣密性。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壓氧艙艙門,屬于高壓氧艙結構
技術介紹
目前高壓氧艙艙門需要手動開關,門框與艙門地面之間有高度差,不方便擔架車的出如。
技術實現思路
本專利技術的目的在于解決上述已有技術存在的不足之處,提供一種操作簡單,不需要人手動關門鎖緊,艙內外底板處在同一水平,沒有高度差,人員進出更安全,擔架車進出更平穩,氣密性好的高壓氧艙艙門。本專利技術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高壓氧艙艙門,其特殊之處在于包括艙門2,在艙門體2上有保持良好氣密性的艙門密封膠皮10,艙門體2的里面有門框6,艙門體2的上方安裝有拉動鎖緊裝置4以及為拉動鎖緊裝置4提供動力的拉動鎖緊氣缸3,艙門體2的一側安裝有拉動艙門體2開啟和閉合的主運動氣缸5,艙門體2的下方安裝有推動移動裝置,推動移動裝置的下方安裝有主移動裝置8,主移動裝置8安裝在底座9上,所述推動移動裝置有左推動移動裝置7-1、右推動移動裝置7-2兩個,在兩個推動移動裝置之間安裝有推動鎖緊裝置12,在推動鎖緊裝置12的內部有為推動鎖緊裝置12提供動力的推動鎖緊氣缸11,在左推動移動裝置7-1的左側、艙門體2的中心與門框6的中心重合的地方安裝有左機械限位裝置13-1,在右推動移動裝置7-2的右側、艙門體2的右端與門框6的右端平齊的地方安裝有右機械限位裝置13-2。所述艙門體2的上方安裝有保證艙門體2在移動過程中保持與底座9之間較高垂直度的移動位置校準裝置I。 本專利技術操作簡單,不需要人手動鎖緊,艙內外底板處在同一水平,沒有高度差,人員進出更安全,擔架車進出更平穩,由于在艙門體2上安裝有艙門密封膠皮,更好的保證了氣密性。附圖說明圖1:本專利技術的主視 圖2:本專利技術的右視 圖3:本專利技術的俯視圖。圖中1、移動位置校準裝置,2、艙門體,3、拉動鎖緊氣缸,4、拉動鎖緊氣缸,5、主運動氣缸,6、門框,7-1、左推動移動裝置,7-2、右推動移動裝置,8、主移動裝置,9、底座,10、艙門密封膠皮,11、推動鎖緊氣缸,12、推動鎖緊裝置,13-1、左機械限位裝置,13-2、右機械限位裝置。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給出本專利技術的具體實施方式,用來對本專利技術結構的進一步說明。一種高壓氧艙艙門,參照圖1-3,包括艙門體2,在艙門體2的四周外圍有保持良好氣密性的艙門密封膠皮10,艙門體2的里面有門框6,艙門體2的上方安裝有拉動鎖緊裝置4以及為拉動鎖緊裝置4提供動力的拉動鎖緊氣缸3,艙門體2的一側安裝有拉動艙門體2開啟和閉合的主運動氣缸5,艙門體2的下方安裝有推動移動裝置,推動移動裝置的下方安裝有主移動裝置8,主移動裝置8安裝在底座9上,所述推動移動裝置有左推動移動裝置7-1、右推動移動裝置7-2兩個,在兩個推動移動裝置之間安裝有推動鎖緊裝置12,在推動鎖緊裝置12的內部有為推動鎖緊裝置12提供動力的推動鎖緊氣缸11,在左推動移動裝置7-1的左側、艙門體2的中心與門框6的中心重合的地方安裝有左機械限位裝置13-1,在右推動移動裝置7-2的右側、艙門體2的右端與門框6的右端平齊的地方安裝有右機械限位 裝置13-2。所述艙門體2的上方安裝有保證艙門體2在移動過程中保持與底座9之間較高垂直度的移動位置校準裝置I。本專利技術在于脫離了人工手動關門并用把手單向鎖緊的模式,開門時,艙外工作人員首先向推動鎖緊氣缸11的后腔室內充氣,使其活塞向推動鎖緊氣缸11的前部運動,活塞帶動活塞桿一起運動,推動鎖緊裝置12與推動鎖緊氣缸11的活塞桿通過螺紋連接,推動鎖緊裝置12跟隨活塞一起向推動鎖緊氣缸11的前部運動,同時艙外操作人員向拉動鎖緊氣缸3的后腔室內充氣,使其活塞向拉動鎖緊氣缸3的前部運動,活塞帶動活塞桿一起運動,拉動鎖緊裝置4與拉動縮進氣缸3的活塞桿通過螺紋連接,拉動鎖緊裝置4跟隨活塞一起向拉動鎖緊氣缸3的前部運動,這時鎖緊動作結束,然后艙外工作人員向主運動氣缸5的后艙室內充氣,使其活塞向主運動氣缸5的前部運動,活塞帶動活塞桿一起運動,主移動裝置8與主運動氣缸5的活塞桿通過螺紋連接,活塞桿帶動主移動裝置8運動,主移動裝置8與艙門體2通過螺紋連接,艙門體2跟隨活塞一起向主運動氣缸5的前部運動,碰觸到右側的右機械限位裝置13-2后移動停止,艙門體2完全打開。關門時,艙外操作人員向主運動氣缸5的前腔室內充氣,使其活塞向主運動氣缸5的尾部運動,活塞帶動活塞桿一起運動,主移動裝置8與主運動氣缸5的活塞桿通過螺紋連接,活塞桿帶動主移動裝置8運動,主移動裝置8與艙門體2通過螺紋連接,艙門體2跟隨活塞一起向主運動氣缸5的前部運動,碰觸到左側的左機械限位裝置13-1后移動停止,然后艙外操作人員向推動鎖緊氣缸11的前腔室內充氣,使其活塞向推動鎖緊氣缸11的尾部運動,活塞帶動活塞桿一起運動,推動鎖緊裝置12與推動鎖緊氣缸11的活塞桿通過螺紋連接,推動鎖緊裝置12跟隨活塞一起向推動鎖緊氣缸11的尾部運動,同時艙外操作人員向拉動鎖緊氣缸3的前腔室內充氣,使其活塞一起向拉動鎖緊氣缸3的尾部運動,活塞帶動活塞桿一起運動,拉動鎖緊裝置4與拉動鎖緊氣缸3的活塞桿通過螺紋連接,拉動鎖緊裝置跟隨活塞一起向拉動鎖緊氣缸3的尾部運動,鎖緊動作完成,艙門完全關閉鎖緊。本專利技術操作簡單,不需要人手動鎖緊,艙內外底板處在同一水平,沒有高度差,人員進出更安全,擔架車進出更平穩,由于在艙門體2上安裝有艙門密封膠皮,更好的保證了氣密性。權利要求1.一種高壓氧艙艙門,其特征在于包括艙門體(2),在艙門體(2)上有保持良好氣密性的艙門密封膠皮(10),艙門體(2)的里面有門框(6),艙門體(2)的上方安裝有拉動鎖緊裝置(4)以及為拉動鎖緊裝置(4)提供動力的拉動鎖緊氣缸(3),艙門體(2)的一側安裝有拉動艙門體(2)開啟和閉合的主運動氣缸(5),艙門體(2)的下方安裝有推動移動裝置,推動移動裝置的下方安裝有主移動裝置(8),主移動裝置(8)安裝在底座(9)上,所述推動移動裝置有左推動移動裝置(7-1)、右推動移動裝置(7-2)兩個,在兩個推動移動裝置之間安裝有推動鎖緊裝置(12),在推動鎖緊裝置(12)的內部有為推動鎖緊裝置(12)提供動力的推動鎖緊氣缸(11),在左推動移動裝置(7-1)的左側、艙門體(2)的中心與門框(6)的中心重合的地方安裝有左機械限位裝置(13-1 ),在右推動移動裝置(7-2)的右側、艙門體(2)的右端與門框(6 )的右端平齊的地方安裝有右機械限位裝置(13-2)。2.按照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高壓氧艙艙門,其特征在于所述艙門體(2)的上方安裝有保證艙門體(2)在移動過程中保持與底座(9)之間較高垂直度的移動位置校準裝置(I)。全文摘要本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高壓氧艙艙門,屬于高壓氧艙結構
其特征在于包括艙門體,在艙門體上有艙門密封膠皮,艙門體的里面有門框,艙門體的上方安裝有拉動鎖緊裝置以及拉動鎖緊氣缸,艙門體的一側安裝有主運動氣缸,艙門體的下方安裝有推動移動裝置,推動移動裝置的下方安裝有主移動裝置,主移動裝置安裝在底座上,在推動移動裝置之間安裝有推動鎖緊裝置,在推動鎖緊裝置的內部有推動鎖緊氣缸,在左推動移動裝置的左側安裝有左機械限位裝置,在右推動移動裝置的右側安裝有右機械限位裝置。本專利技術操作簡單,不需要人手動鎖緊,艙內外底板處在同一水平,無高度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高壓氧艙艙門,其特征在于包括艙門體(2),在艙門體(2)上有保持良好氣密性的艙門密封膠皮(10),艙門體(2)的里面有門框(6),艙門體(2)的上方安裝有拉動鎖緊裝置(4)以及為拉動鎖緊裝置(4)提供動力的拉動鎖緊氣缸(3),艙門體(2)的一側安裝有拉動艙門體(2)開啟和閉合的主運動氣缸(5),艙門體(2)的下方安裝有推動移動裝置,推動移動裝置的下方安裝有主移動裝置(8),主移動裝置(8)安裝在底座(9)上,所述推動移動裝置有左推動移動裝置(7?1)、右推動移動裝置(7?2)兩個,在兩個推動移動裝置之間安裝有推動鎖緊裝置(12),在推動鎖緊裝置(12)的內部有為推動鎖緊裝置(12)提供動力的推動鎖緊氣缸(11),在左推動移動裝置(7?1)的左側、艙門體(2)的中心與門框(6)的中心重合的地方安裝有左機械限位裝置(13?1),在右推動移動裝置(7?2)的右側、艙門體(2)的右端與門框(6)的右端平齊的地方安裝有右機械限位裝置(13?2)。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蘇再坤,于維勁,王輝,王冰峰,
申請(專利權)人:煙臺冰輪高壓氧艙有限公司,
類型:發明
國別省市: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