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涉及一種鋼管內表面裂紋修復裝置,包括機床(1)、移動工作臺架(5)和大導向角的鉸刀(3),移動工作臺架(5)可移動地安裝在導軌(6)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旋轉芯棒(2),旋轉芯棒(2)的一端由機床(1)的卡盤固定,鉸刀(3)與芯棒(2)固定連接,鉸刀(3)的導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長度比為1∶1~1.2,移動工作臺架(5)上具有固定鋼管(7)的V型槽(4)。本實用新型專利技術修整后的鋼管的內壁完全達標,經過超聲波探傷檢查,報警消失,達到預期目的,可大大降低鋼管的廢品率。(*該技術在2018年保護過期,可自由使用*)
【技術實現步驟摘要】
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管內表面裂紋修復裝置,'屬于鋼管生產領域。
技術介紹
在鋼管生產過程中,由于原料和生產過程的失控,在成品鋼管的內壁會產生橫向裂紋,深度不一,在0.1^0.5mm之間,導致超聲波探傷報警。如果整根凈殖, 則造成浪費,為此設計制造一種專用加工裝置,對鋼管內表面裂纟丈進行修復。 在可控的內3U^差范圍內,使其超聲波探傷合格。可大大降低廢品率,提高鋼 管的可利用率。常規孔的金屬切削加工有鉆、鏜、擴、鉸、拉等方法,但對于 長度達8 13米、彎曲度0.1%的鋼管內孔來說,普通的機床根本無法裝夾加工。 且部分加工方法的內孔精度無法iiJij要求。
技術實現思路
本技術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降低鋼管廢品率的鋼管內表面裂紋修復 裝置。實現上述目的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鋼管內表面裂紋修復裝置,包括機床、 移動工作臺架和大導向角的鉸刀,移動工作臺架可移動地安裝在導軌上,還包 括旋轉芯棒,旋轉芯棒的一端由機床的卡盤固定,鉸刀與芯棒固定連接,鉸刀 的導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長度比為1: 1~1.2,移動工作臺架上具有固定鋼 管的V型槽。采用上述技術方案后,鋼管固定在V型槽中只進行縱向移動,芯棒由機 床卡盤夾緊,并在機床主軸的帶動下旋轉,芯棒帶動鉸刀旋轉,并對待^4岡管 進行切削運動,由于鉸刀的導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長度比為1: 1,可以保 證在鋼管的直度不能符合要求時,最大P艮度保護刀具不損壞和產生斷刀堵管現 象,由于鉸刀對孔的加工精度可達0.8,因此雖然考慮刀具的磨損及其他因素, 但修整后的鋼管的內壁完全達標,經it^聲波探傷檢查,報警消失,iiJ)J預期 目的。附圖說明圖1為本技術的主3見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技術的俯^f見示意圖; 圖3為本技術的鉸刀伸入待小M岡管后的示意圖。具體實施方式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技術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如圖1 3所示, 一種鋼管內表面裂紋修復裝置,包括C6132或C620普通 機床1、移動工作臺架5和大導向角的鉸刀3,鉸刀3的外徑按待^4岡管7內孔 +0.10~0.50計算,前角、后角及刃傾角按標準由工具磨床磨出,移動工作臺架 5可移動地安M導軌6上,還包括旋轉芯棒2,旋轉芯棒2的一端由機床1 的卡盤固定,鉸刀3通過芯棒束節與芯棒2固定連接,芯棒束節是兩頭M16*1.5 內螺紋的連接桿, 一頭與鉸刀3的外螺纟丈連接,另一頭和旋轉芯棒2的外螺紋 連接,通iti^接預緊后傳遞動力,鉸刀3的導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長度比 為1: 1~1.2,移動工作臺架5上具有固定鋼管7的V型槽4。本技術的工作原理如下首先利用普通機床1的三爪卡盤將芯棒2的 一頭夾緊,再將V型槽4中的鋼管7向右移動套在芯棒2上直至露出芯棒2的 另一頭,擰上芯棒束節2-1和鉸刀3,形成鉸制動力總成和工作準備,芯棒2 可通過機M架1-1提高其定位的準確性,在機床主軸的帶動下芯棒和刀具形 成旋轉動力。工作臺架5緩慢向左移動,鉸刀3在完成導向階段的空行程后進 入切削階段,直至走完鋼管7全長的總行程后完成一個工作循環。在此加工中由于切削量不大,因此排削不存在問題,考慮到刀具的溫度, 加工中在鋼管7的一頭設置一噴油管,油壓0.5Mpa,對管內進行冷卻和排屑。鋼管7的縱向移動要勻速均勻,可采用直流電才;U也動,鉸刀的旋轉速度因 切削量的大小進4亍適當調整。工作臺架5必須向左移動,使芯棒2在工作中受拉應力而不M應力,提 高工作的可靠性。權利要求1、一種鋼管內表面裂紋修復裝置,包括機床(1)、移動工作臺架(5)和大導向角的鉸刀(3),移動工作臺架(5)可移動地安裝在導軌(6)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旋轉芯棒(2),旋轉芯棒(2)的一端由機床(1)的卡盤固定,鉸刀(3)與芯棒(2)固定連接,鉸刀(3)的導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長度比為1:1~1.2,移動工作臺架(5)上具有固定鋼管(7)的V型槽(4)。專利摘要本技術涉及一種鋼管內表面裂紋修復裝置,包括機床(1)、移動工作臺架(5)和大導向角的鉸刀(3),移動工作臺架(5)可移動地安裝在導軌(6)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旋轉芯棒(2),旋轉芯棒(2)的一端由機床(1)的卡盤固定,鉸刀(3)與芯棒(2)固定連接,鉸刀(3)的導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長度比為1∶1~1.2,移動工作臺架(5)上具有固定鋼管(7)的V型槽(4)。本技術修整后的鋼管的內壁完全達標,經過超聲波探傷檢查,報警消失,達到預期目的,可大大降低鋼管的廢品率。文檔編號B23D77/00GK201239828SQ20082003898公開日2009年5月20日 申請日期2008年8月15日 優先權日2008年8月15日專利技術者平亞棟 申請人:常州常寶精特鋼管有限公司本文檔來自技高網...
【技術保護點】
一種鋼管內表面裂紋修復裝置,包括機床(1)、移動工作臺架(5)和大導向角的鉸刀(3),移動工作臺架(5)可移動地安裝在導軌(6)上,其特征在于:還包括旋轉芯棒(2),旋轉芯棒(2)的一端由機床(1)的卡盤固定,鉸刀(3)與芯棒(2)固定連接,鉸刀(3)的導向部分和成型切削部分的長度比為1∶1~1.2,移動工作臺架(5)上具有固定鋼管(7)的V型槽(4)。
【技術特征摘要】
【專利技術屬性】
技術研發人員:平亞棟,
申請(專利權)人:常州常寶精特鋼管有限公司,
類型:實用新型
國別省市:32[中國|江蘇]
還沒有人留言評論。發表了對其他瀏覽者有用的留言會獲得科技券。